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醫衛局昨日公布「醫療人力推算2023」,顯示本港牙醫短中期會有短缺,但將於2040年人手過剩,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分別於2029和2030年後沒短缺,其後過剩。

  2. 2024年5月13日 · 醫局公私營協作倡延伸灣區. 劉澤星稱,本港具備醫療、科研和教育優勢,卻面對人口老化、醫療人手不足問題,內地則享有豐富資源和人口數據,推動跨境融合可達至雙贏。 他強調跨境醫療融合最重要確保品質,須設立機制監測服務水平,「(無論)哪裏看病,最緊要就是醫生、醫院好」,建議待跨境採購運作暢順和打通病歷數據流通後,擴至涵蓋高風險手術。 至於如何確保質素,劉說本港可派出高端人才、領導層在內地的「香港模式」醫院,培訓內地醫療人員,有助兩地技術和知識交流,就如港大深圳醫院的角色,但認為不應只限大學牽頭,各方均可參與。 被問會否擔心分薄本港人才,他說港大深圳醫院有3千多職員,只有約20人來自港大的教授級人員,且「我們也會搶走上面人才」,互相合作效果將大於「1+1」。

  3. 2021年5月31日 · 基層醫生(家庭醫生)是接觸民眾的第一線(醫療前鋒),一個廉宜及全民式的基層家庭醫生系統,可以縮短民眾等候接受醫療服務的時間,全面的健康保障和疾病預防,證實可以大大減少對專科醫療的需要。

  4. 2024年5月16日 · 曹雪濤致辭時對本港醫療發展提出三項建議,包括加深內地與香港專業領域合作,例如醫療人員交流培訓、醫療協作和醫藥創新合作等;融入國家衛生健康發展大局,加深衛生健康領域融合貫通;以及進一步參與全球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在國際舞台發揮更多

  5. 2022年7月13日 · 死者主診醫生稱不知道死者未用藥. 死者的主診醫生盧乃本供稱,事主曾表示,聽覺有短暫改變,她當時呼吸正常、沒有出疹等,故盧翌日改用另一抗生素羅氏芬(Rocephin)。 至11月1日近早上8時,盧乃本接獲護士通知死者用藥後呼吸急促、四肢麻痹等,下令即時為死者使用類固醇及抗敏感藥,並向急診醫生諮詢。 盧其後到場,指死者已沒反應,皮膚泛紫,遂為死者插氣喉,急診醫生陳宙成及其他醫護相繼加入急救,並為死者使用心臟除顫器。 至於護士曾詠彤及范詩韻早前供稱,取了類固醇及抗敏感藥後,兩人曾分別詢問醫生是否需要用藥,惟沒人回應。 盧稱,對此沒印象,重申當時只關注搶救工作,並認為已下令即時用藥,故未有查問。

  6.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26):現代醫療的挑戰. 【明報專訊】經常有病人向我訴苦,覺得好醫生難求。. 我行醫30多年,見盡不少醫生和病人。. 撫心自問,我並不認為現今仁心仁術的醫生比以往少,只是社會環境改變了,令醫生與病人的關係起了根本的變化 ...

  7. 2023年12月6日 · 衛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當中政府提出3種免轉介物理治療途徑(見表),未涵職業治療,當中建議病人須出示過去12個月醫生診斷證明,或由未來《基層醫療名冊》下的物理治療師直接提供服務、事後須通報家庭醫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