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第一間大會堂於1867年由巿民集資興建,及至1869年11月2日由當時訪港的愛丁堡公爵艾爾弗雷德王子主持揭幕儀式。這座兩層高的歐洲傳統柱廊及拱門式建築物,巍峨古典,內設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及集會廳,是本港外籍人士及上流社會的文化中心。

  2. 摩羅街(Lascar Row)位於香港上環,自1920至30年代起,便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摩羅街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街(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

  3. 沙田車公廟是本港二級歷史建築,原建築建於十七世紀明朝末年,光緒十六年、即一八九 年曾重建,但已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現時善信可進入的車公廟是建於舊廟前的新建築,在九四年完成興建,並曾分別在 七和一 年重修,面積逾九千平方米。

  4. 金茂坪戲院(Golden Valley)是香港一家已經結業的戲院,位於九龍秀茂坪一帶山坡(曉麗苑附近)。於1960年代開幕,為當時的秀茂坪鸷徙置居民提供電影播放,為香港典型街坊電影院。曾於1970年代港產片盛行時興極一時,於1990年代結業。

  5. 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快將舉行,除了「最佳電影」,最多人關注的必然是「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得主誰屬,每年定會成為頒獎禮前後的焦點話題。對香港演員來說,金像獎可能是他們在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獎項,所以每年金像獎的「影帝」和「影后」競爭都異常激烈。

  6. 香港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女皇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而拱頂亭座則被刻有佔領香港告諭的石碑所封,宣告香港已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拱頂亭座因為毀壞不堪而被拆卸,而遮打道得以擴闊。

  7. 港產片《歲月神偷》揚威第六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勇奪水晶熊獎「新世代」最佳影片獎,成為首部香港製作電影於柏林揚威。電影折射本港的六十年代,主要於上環永利街取景,那麼到底六十年代時的香港是什麼樣的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