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2024 年 4 月 1 日. 229. 0. 從業久了,難免會遇到瓶頸,或者身陷舒適圈中,差別只在於是否能夠輕易跨越。 如果陷於其中的時間長了,有些業務員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就此停滯不前。 而馬來西亞大東方人壽GREAT IDEALS GROUP營業組經理巫晉蒶,雖然在舒適圈中待了10年之久,但是基於對客戶的責任、對保險的認同,以及對主管的支持,她一直堅持著沒有離開行業;而在2010年開始帶領團隊之後,她終於借力全新思維,突破了10年未曾動搖的堅固瓶頸。 巫晉蒶回憶,1998年時,她追隨先生陳禮祥資深集團經理的腳步進入了保險業,除了想要成為先生的助力以外,也想借助銷售建立自信心。

  2. 2024年2月1日 · 2024 年 2 月 1 日. 97. 0. 從工作餬口到看見價值,澳門宏利人壽分行經理馮權的保險從業觀念發生了大幅轉變。 透過自媒體的經營,他不但大幅提升活動量與件數,更成功達到了國際龍獎IDA終身會員的榮譽。 瞭解保險的重要性,體會到保險的價值之後,從業的使命感也會相應而生。 澳門宏利人壽分行經理馮權15年前入行之初,只是想找份工作餬口,但是在接手了公司的孤兒保單客戶,以及處理了幾件理賠之後,他的內心也逐漸有所轉變,開始覺得保險工作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當你需要錢治病的時候,朋友可能會借你1、2次,家人可能會借你3、4次,只有保險能夠在你需要的時候,次次都伸出援手。 」馮權感慨,保險其實是一種商業化的慈善。

  3. 2021年11月1日 · 興趣是 不停止的動力來源 離開報社,自己創辦媒體之後,我逐漸對自己當年「瘋狂的熱情」,有了更完整的體會。 我確定新聞工作不只是我的工作,因為我也曾做過別的工作,但我卻沒有「瘋狂的熱情」,如果只是工作,那就只是淡淡的感覺 ...

  4. 2021年2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以往企業的價值我們常用「EPS」,也就是每股盈餘來衡量,然而按照現今觀念來說,僅用EPS這種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價值,恐怕已能以目光短淺來形容,因為只單單重視增加企業獲利或是股東權益就好,事實上無法全面評價一間企業的表現。 人類從工業革命之後,從地球快速掠奪資源,並透過人為改變生態等,這樣的狀況隨著時間推移至今愈見劇烈;資本主義的極致發展更助長企業的壯大,有許多跨國的大企業富可敵國,資本甚至超越許多發展中的小國。 由此可知企業,對社會各個層面的影響力之大,超越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

  5. 2019年5月1日 · 高齡社會下,多元化保險商品持續推出. 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專任副教授余祖慰指出,在二 一二~二 一四年期間,壽險公司知道要做大傳統保證利率保單,但發現採用傳統的設計和招攬手法,愈來愈困難。. 少數公司開始不再強調變化多端的保險給付 ...

  6. 2023年5月1日 · 1.一份保單代表對客戶一輩子的承諾。 保單為客戶提供的保障不是一時的,而是數十年乃至終生的承諾。 相應的,作為客戶的保險顧問,業務員提供的服務也並非止於成交保單的那一刻,而是陪伴終生。 客戶之所以在無數保險業務員中選擇了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於對你的信任,才願意將自己一生的保障、家庭的保障交付於你。 如果就這麼中途放棄事業,豈不是辜負了無數客戶的信任與期待? 2.保險是「無止境」的事業。 一個人從出生、求學、工作,到步入婚姻、生兒育女、贍養父母,再到退休養老……無論處於哪個人生階段,都需要保險為之保駕護航。 因此,業務員進入保險業,不是為客戶送去幾次保障、賺得幾筆佣金即可,而是要陪伴客戶成長,在他們不同的人生階段及時送去相應的保障。 即使客戶已擁有足夠的保障,其下一代、下下一代也仍有需求。

  7. 2020年9月1日 · 一、金融保險知識能力。 保險從業人員因為業務需要,舉凡保險、儲蓄、外匯、基金、經濟、投資、理財、稅法等,都必須涉獵,也自然具備了相關資訊與知識,而這些都是人們一輩子生活中總會與其有所關聯的,無形之中也練就了金融財務的專業與運用能力。 二、人際關係互動能力。 業務工作是跟「人」密切相關的行業,保險業務人員在市場上面對各種不同屬性的客戶,在職場裡與各式各樣的同事相處共事,人際互動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待人接物、謙恭有禮、不卑不亢、舉止得體、進退應對、包容體諒,這些形形色色的經驗,皆會成為珍貴的人際互動能力資產。 三、團隊共好能力。 保險業務團隊常見大家對共同目標一起努力,如業績目標、團隊榮譽、競賽表揚等,而在這過程中常透過彼此激勵、分享、學習追求成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