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6日 · 直到2050年,聯合國預計全球有6分之1的人口年齡在65歲及以上 人口老齡化趨勢下,許多國家將達到勞動市場人口流出大於流入的轉捩點 在英國,該轉捩點預計在2029年;巴西為2035年;印度為2048年;美國則為2053年

  2. 2024年3月3日 · 建議到30歲時將儲蓄目標設定為當前收入的1倍,到40歲時設為3倍,到50歲時設為6倍,到60歲時設為8倍,到67歲時設定為10倍。 每年應儲多少錢? 建議在工作時每年至少存入稅前收入的15%,包括退休金自主供款和僱主供款。 該如何維持退休儲蓄? 提款太多有耗盡資金的風險。 提款太少,則退休後可能無法過上想要的生活。 建議將提款限制在初始退休儲蓄的4%至5% ,然後根據通脹增加提款。 基於退休年齡的退休儲蓄指南. ( 假設儲蓄者年齡為25歲,年薪5萬美元(39萬港元)至30萬美元(234萬港元),工作期間平均有超過50%的資金用於投資股票。 沒有退休金收入、未被裁員、薪資統一增長、儲蓄金額隨加薪而增加。 工作和儲蓄的時間愈長、退休的時間愈晚,退休基金中需要的資金就越少。

  3. 2024年5月15日 · 數碼銀行平台Cash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meetha Ghosh認為,20多歲是作出良好財務決策的最佳年齡,最好開始小額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終生持續,而不是等到50多歲時才開始大筆投資。 愈早啟動,本金和利息的價值將隨時間而發揮複息效應,將產生更顯著的回報。 20多歲的青年腦筋靈活轉數快,能短時間內吸收同處理大量資訊,運算能力強勁,但這種長處好容易變短處。 加上生活經驗和知識累積不足,好多年輕人對消費趨勢或股市的熱門板塊只有粗疏研究,衝動做出魯莽的投資決定。 Kravietz表示,遏抑炒賣的心態很重要,要學懂冷靜把握入市時機,不要跟風或試圖賺快錢。 許多背負學生債務的青年需要同時處理多筆貸款。

  4. 2024年4月1日 · George表示,年輕的在職人士可以應對風險和市場波動,因為有工作收入和較低的生活成本。但當你年紀較大或退休,或會希望投資更安全、波動性較小的資產,例如債券、國債和做定期。財富自由關鍵(三):出大城市工作,但切勿永久居留

  5. 2020年9月4日 · 以65歲為退休目標,若30歲起步,即有長達35年的時間作準備。 麥子麒指,愈早開始為退休作準備,能有更多時間滾存資金,加快儲蓄的效果。 他粗略估計指,若40歲才開始為退休準備,較30歲需要投放多1.3倍資金,才會達到同樣水平的退休儲備,因為30歲開始準備會較40歲開始多10年的投資回報,所以建議30歲的人士要及早起步,為退休籌謀。 麥子麒指,30歲擁有時間優勢,退休規劃愈早起步愈好。 40歲收入開支同時增加 需顧及不同理財目標. 40歲人士的工作收入隨經驗累積而有所增長,與此同時,或需要應付更多的生活開支,例如子女的教育、供養父母及償還物業貸款等。

  6. 2022年2月5日 · 香港教育者、學者,非牟利慈善團體「自在社」創辦人周華山說:「香港人平均壽命是全世界最長,若退休仍是65歲的話,最需要處理的其實是退休後的生活和情緒問題。 退休最需要處理情緒問題. 香港人平均壽命是全世界最長,女性87歲,男性是82,到我們這一代大概是90歲,若然退休是65歲的話,問題便會出現,他/她們於社會上一生的奮鬥,風光過,到60多歲便隨着退休而直綫下滑,鬱鬱而終,所以最需要處理生活和情緒上的問題。 從生活質素、心靈質素和情緒質素都要作出調整。 我現在做多些免費短片,提供大量關於心靈情緒溝通等資訊,讓大家可以廣傳幫到更多人。 希望大家處理自己,始終心念創造實相,意向導致結果。 【50歲持3物業部署退休 如何增現金流應付每月8.2萬元家庭開支? : 按此 】 退休無期限 拍片開解迷途羔羊.

  7. 2024年4月23日 · 以青少年兼職和暑假工的薪水來看,似乎是句玩笑話。 但專家表示,青少年其實擁有最賺錢的資產——時間。 8成青少年已經考慮過退休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