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1月30日 · 責任與承擔:活佛師尊說故事. 一、責任來自於自覺與發心。. 愿,非指派,亦非賦予,實乃仁心之發動。. 二、承擔乃責任之踐履。. 有承擔,乃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有承擔,縱或吃盡苦頭,亦甘之如飴,不覺委屈。. 三、如何展現白陽弟子之責任與承擔 ...

  2. 「諸法」究竟是什麼? 「法」的梵文達磨(dharma),其用義的範圍極廣,可以分作三大類: * (一)保持自性,永不改變,令生物解: 1.佛所說的教示(deśanā);2.聚集教示的聖典pariyatti。 * (二)不與煩惱及雜染相隨伴的善行guṇa。 * (三)任持各自的自性: 1.指萬物為諸法;2.意識所緣之境為法處、法境; 3.因明命題的「宗」之賓部,為差別、能別之對「有法」; 4.或為理或為物之自相、體、道等,均名為法。 「法」 - 佛光大辭典. 梵語 dharma,巴利語 dhamma。 音譯為達磨、達摩、馱摩、曇摩、曇無、曇。 (一)於佛典中,法之用例極多而語意不一,總括之,可類別為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二義。 1.任持自性,意指能保持自體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變;

  3. 佛洛依德心理學十分有研究(前陣子才發行中譯版的三大冊【佛洛依德傳】和即將印行中譯版的【史尼茨勒的時代】)的耶魯大學教授蓋伊很大膽地運用心理學的角度,來為「威瑪共和」這個時代知識份子與文化界的思想型態建構完整的來龍去脈,使這本兼容

  4. 2010年9月20日 · 願力 」是修行的目標,成就的動力,如同每一尊佛都是發大願以後,依願力精進得十方佛菩薩的助力而成就的,當你發了願之後,十方諸佛菩薩都會來幫助你,所以發願決定修行標的。 而成就佛菩薩,不是為了讓人將你的形象放在供桌讓人膜拜,

  5. 2021年12月8日 · 將佛陀所有的法語具體化為修行的方法: 總體而言,追求解脫的人們,要想要在每個修行階段都能有所領悟、甚至獲得究竟的利樂解脫,只有依循佛陀的教誨才是唯一的辦法。 因為只有佛陀能教導人們如何遠離錯誤的教法。 這一點如同《寶性論》所說:「佛陀所說的任何一部經典,都不應被隨意扭曲。 因為世界上沒有比佛陀更加善巧、通曉一切最勝性的了。 所以,扭曲佛法會破壞如來的正宗法軌。 」由此可見,珍貴的經典及密續(密教、密宗)這些佛陀的傳承,都是無比珍貴的教導。 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 雖然如此,由於末法時代的眾生天資不足,若沒有詳盡的解釋以及善知識的教導,要憑一己之力去參悟佛陀的教誨,是無法了解正確的意思的。

  6. 2020年11月3日 · 三、佛在經中明示,圓滿的自利唯是成就如來法身,並非小乘寂滅。 故於佛德淨修信已,則能觀見。 因此,對功德修持信心之後,便能觀見:欲求圓滿自利,必須成佛。 況云利他即辦自利,若不得佛亦必不可。

  7. 2015年9月29日 · 本經第四十一品,彌勒菩薩感嘆說,「不求佛剎,何免輪迴」,有兩層意思:第一,不求生淨土,何免輪迴?第二,不仗佛力,何免輪迴?不仰仗佛力,注定要再來輪迴。 印光大師說:「大家要曉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