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日 · 本次Advisers財務顧問邀請到YouTube 14萬訂閱頻道主上勤理財規劃顧問資深顧問陳立侖為讀者分享其個人3年來成功經營自媒體的經驗以及箇中關鍵作法和應掌握的要點陳立侖在金融保險業已有超過10年的資歷他3年多前還在傳統壽險公司服務時由於業績面臨瓶頸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顆轉型成為財務顧問師的種子。 他當時覺得,客戶的拒絕和不信任是源自於自己對專業的瞭解不足,同時他也發現,雖然團隊每一週都有相當豐富的訓練與課程,但是每當將這些內容拿來做為與客戶間的談資時,常會被客戶覺得「你就是要來賣保險的」。 因此,他改變了展業模式,將吸收到的市場資訊及理財知識編排成一部部的影片,上傳到社群媒體上。 除了能發送給客戶、準客戶作為分享外,也能夠當作學習歷程的記錄與軌跡。

  2. 2023年6月1日 · 303. 0. 身處數位時代,媒體的經營已經成為時下的趨勢,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不同行業、性質的工作者, 運用媒體平臺,成功搭建與受眾間的橋樑。 那麼對於保險從業人員來說, 該怎麼活用不同平臺,提升能見度及影響力? 本次特別企劃將透過《艾倫的理財研究室》頻道主立侖, 以及南山人壽群真通訊處區經理余馨明的豐富經營經驗及成果, 引領讀者從中學習,擬好策略, 塑造與眾不同的個人品牌。 更多內容請見以下文章: 剖析14萬訂閱財務顧問頻道主的媒體經營策略. 經營媒體,排除空間及時間限制. 透過社群平臺,與客戶相互陪伴成長.

  3. 2019年2月1日 · 陳玉婷談保險. - 2019 年 2 月 1 日. 0. 108969. 陳玉婷. ★一九九二年加入保德信國際人壽,目前為保德信首席壽險顧問. ★自一九九二年起至今每週談成3張新保單(3W)持續1,189週. ★為美國百萬圓桌MDRT終身會員. ★二 八∼二 一八年連續十一年榮獲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 金龍獎、銀龍獎等殊榮. 財富配置到保險的必要性.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8期.

  4. 2021年5月1日 · 陳嘉虎保險銷售心經. - 2021 年 5 月 1 日. 0. 1112. 現職: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大會主席. 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院長. 經歷:企業管理一等榮譽學士,主修金融與市場學;曾在多個大中華區保險公司擔任業務通路總經理、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董事及顧問等重要角色。 在壽險業的從業過程中,業務人員和團隊主管可能會對自身產生許多疑問,像是「怎麼判斷自身的意願或能力哪裡出了問題? 」,本篇將對此提出3個自測問卷以供參考,幫助業務人員深入瞭解自己。 每個問題自評1~3分,1分即「不是」、「沒有」、「較差」或「很少這樣做」;2分即「一般」、「中等」或「偶爾會這樣做」;3分即「是」、「經常如此」、「優秀」、「非常好」或「經常這樣做」。

  5. 2020年2月1日 · 1011. 0. 每當踏入主管的辦公室,你可曾看著那一座座獎盃感到羨慕? 當與其他保險業務競爭,你可曾因為名片上的獎章不如人而落敗? 聽到主管又出國領獎時,你可曾希望自己也是能夠一同出國的一分子? 榮譽獎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打進入公司起,各式各樣的獎項就充斥在保險生涯中, 但是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我們應該挑戰自我、追逐榮譽獎項? 又為什麼應該在公司獎項之上,再挑戰國際級的榮譽獎項? 為什麼要給自己一個榮譽? 為什麼要給自己一個標準? 為什麼要給自己一個要求? 本次每月特輯採訪10位國際龍獎IDA會員, 透過他們的現身說法,一同掃去眼前迷霧, 瞭解我們為何而戰,以及如何作戰! 詳細內容請見↓. 突破自我,超越極限,榮譽經營成就更好的自己. 玉婷:7S+KASH,屢獲國際級榮譽達致終身會員.

  6. 2020年2月1日 · 現今保險業已是八 後與九 後活躍的時代卻有不少團隊來不及建立新生代領導人近年來陳嘉虎院長在8個國家協助許多保險公司蛻變避免組織老化而產生問題陳嘉虎指出保險公司的經營要點有4股東內外勤員工客戶及社會每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必然都是做大做強做精不論是做規模做品牌抑或是做績效都要考量以上4點。 經營方向也跟著時代不斷演變,從過去著重規模,逐漸到市場份額,以及公司的利潤等,而如今保險公司的經營轉向重視內含價值。 內含價值包括,保單年限、保單品質(續保率)、保障濃度、保單成本、保單利潤及保單保證率,內含價值將決定股價和分紅等。 業務部隊是最大利益化的通路.

  7. 2017年8月5日 · 第一是「生財」階段,離開求學階段後即開始;第二是「理財」階段,當每月收入有餘額時,就要進行理財與財富累積;第三是「保財」階段,此時客戶年齡大約在40~60歲,即將步入退休,需要保住財富,至少支撐到一生結束之際;如果還有剩餘,則進入第四階段「傳承」,此時年齡大約是介於60到90歲間。 第二,釐清自己正處於家庭責任的哪一個階段? 瞻前顧後,瞭解下一步該做什麼,應該透過什麼樣的規劃,將可能面臨的風險缺口補足? 規劃思考的不只是個人,還有自己原生家庭、另外一半的家庭。 因為隨著時代的改變,多元化的家庭結構都可能成為未來人生的負擔,如你是單身族、頂客族、已婚族,或是不婚族、離婚帶著小孩等,有沒有父母、祖父母需要孝養? 還是自己仍在負債中? 所有的變數在人生規劃中都要納入考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