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1日 · 當年在一次業務座談會中,我邀請了這位同仁做成功招攬經驗分享,因為當時她剛藉由單位舉辦的客戶聯誼活動完成了一件新契約,且是當月份整個區部最高額的業績,大家都希望向她學習招攬過程及技術,而她也非常用心地從客戶背景、商品話術、客戶購買點、促約要領等都作了說明與分享。 在會後大家都離開會場時,這位同仁拿著她的手機過來找我,想讓我看看她手機上顯示的一個通話時間記錄,我仔細看,它竟然是一通長達四十二分鐘的電話。 我問她:「您是跟誰講了這麼久的電話? 」她告訴我,這通電話的通話對象就是她剛剛分享的那個成功招攬個案的保戶。

  2. 2022年7月1日 · 行業內有不少頂尖業務人員能夠連年達成國際獎項,追逐獎項對他們來說早已內化成展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將成功變成一種習慣。. 然而連年成功獲獎這個「大」習慣,其實是由無數個好的「小」習慣積累而成,換句話說,若想要有好的業績,就必須 ...

  3. 2019年8月1日 · 至於什麼是敏銳度?. 簡單來說, 敏銳度指的是「在面對變化時,因應的主動性程度及反應速度」,而學習敏銳度則是指──如何將所學快速、有效運用的程度。. 學習敏銳度出自《LEARNING AGILITY》一書,由David Hoff及W‧Warner Burke共同著作,本意是藉由在 ...

  4. 2020年12月1日 · 享譽國際的臺灣之光大導演李安,外表給人溫文如煦的印象,但他的電影之路卻是崎嶇且布滿荊棘。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拿到志願表的李安反覆地看著上面的各項科目及領域,向父親坦言,這些都不是他所喜歡的。 父親問,「那你喜歡什麼? 」他想起自己喜歡觀賞表演、電影,便答道:「我想當導演。 」即使當時還不知道當導演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但這顆夢想的種子已悄悄地在心裡萌芽。 歷經2度落榜、為了夢想和家人衝撞、畢業後失業長達6年的光陰,仍堅持自己的電影夢。 他說:「這是我要做、是我愛做的事情,毫無反悔。 我不會說這把我撒錯地方,我後悔,從來不會。 」李安的逐夢過程是所有追夢者的典範,遭遇挫折仍不輕言退卻,最終達到許多旁人眼中不可思議的成就。 夢想不能只是想,需要身體力行的付出,在火煉的試驗中跨過層層難關。

  5. 2021年3月1日 · 以IDA終身會員為目標,每一天都踏實前進. 「勤奮」是一名優秀壽險業務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平時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並透過積極努力學習,才能夠在職場上發揮自身潛能,為自己創造最高價值。. 香港保誠保險分行經理陳紫云在保險業12個年頭 ...

  6. 2021年2月1日 · 早在1967年,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拉賓(Albert Mehrabian)就指出,情緒訊息只有一小部分是由語言來傳達。 根據實驗結果,只有7%來自話語(語言訊號),38%取決於聲調(近語言訊號),而有55%取決於肢體動作(非語言訊號)。

  7. 2020年10月1日 · 115002. 拋去藝人、明星等光環,在風險面前,其實也只是再平凡不過的民眾。 他們同樣需要一位優秀的保險業務人員服務,幫助他們發現風險,然後用保險築起對未知未來的保障。 回憶起我們小時候,總有同學在作文上談著未來要當大明星的夢想。 我們總能在電視看到許多光鮮亮麗的藝人,他們可能是歌手,可能是演員,可能是通告藝人,可能是模特兒,也可能是剛從選秀節目脫穎而出的新星,甚至是一個人把上述所有身分都擁有了,那會是多麼受人注目與景仰。 但是藝人的生活是否真的這麼令人羨豔? 是不是真像我們小時候以為的那樣,受人歡迎又能賺大錢? 讓我們透過歌手陳曼青的訴說,一揭演藝圈的神祕面紗。 揭開歌手的神秘面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