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增值課程 相關

    廣告
  2. 超過220項ERB課程任你揀,專業導師教你各行各業實務知識,為就業做好準備。班期特多,立即報名。 累計培訓學員已突破35萬人次,培訓質素有保證,多項熱門全日制或兼讀制課程即將開課,立即報名。

    • 即將開班

      港專開辦超過220項ERB全日制

      及兼讀制課程,開班特快

    • 報名方法

      立即致電27119820預約面試

      或於課程網頁填寫課程查詢表格

搜尋結果

  1. 0.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 吧! 增值性评价是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 评价方式 ,不以学生的 考试成绩 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引导学校多元发展。 教育增值评价就是以学生学业成就为依据,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成就的变化,并将 客观存在 的不公平因素的影响分离开来,考察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净增值的评价。 其公式是:增值=输出—输入 [2] 中文名. 增值性评价. 外文名. Value-added Evaluation. 别 名. 增值评价. 引用示例. 简单来说就是看进步,不搞 横向比较 。

  2. [1] 70年代初美国成立了纽约州学院明尼苏达州大都市学院和佛蒙特州社区学院三所开放学院为增值学习思想的先导。 1986年 6 纽约州学院主持召开了专门研究增值学习的学术会议并第一次用增值学习代替学习合同制概念。 增值学习观亦称“学习合同制”。 20 世纪 60 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开放教育思想。 主张以学生个人为教育对象,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组织教学过程。 学生根据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可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学习, 到不同的地方结束。 通过学习,学生的知识逐渐增加,能力逐渐提高,其使用价值亦不断增加。

    • 概览
    • 基本概况
    • 学前教育
    • 免费教育
    • 小学课程
    • 初中课程
    • 高中课程新制
    • 高中课程旧制
    • 预科课程旧制

    教育领域术语

    香港的教育制度大致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十二年免费教育、高中及预科课程、专上课程。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教育局管理,制度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部份:

    学前教育:透过私立的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学前儿童提供机会学习与群体相处。

    九年免费教育:在全港设立官立或津贴资助学校,为适龄学童提供六年制小学及三年制初中课程。

    高中及预科课程:设立两年制高中(中四、中五),为学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设立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作为学生报考大学前的课程准备。

    香港的学前教育大致可分为幼儿园和幼稚园两种。两者均为私立经营,有以商业化集团形式运作的幼稚园集团,也有由非牟利团体兴办的幼稚园。后者通常由教会或社会服务机构筹办。

    香港的幼儿园和幼稚园本来有不相同的服务对象: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是未适合进入幼稚园的幼童,为家长提供托儿服务;而幼稚园的服务对象则是3至6岁的幼童,让他们在学校环境里学习群体相处,以及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幼稚园由教育局管理,而幼儿园则由社会福利署管理。但不少幼儿园都兼营幼稚园相同的业务,使6岁以下幼童都可以在幼儿园内接受教育。

    九种共通能力

    协作能力 沟通能力 创造力 批判性思考能力 运用资讯科技能力 运算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研习能力

    四个关键项目

    德育及公民教育 从阅读中学习 专题研习 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

    小学六年免费教育于1971年推行。现时香港的小学教育分为八个学习领域及两个学习阶段。

    八个学习领域分别是:

    中文(包括语文课及普通话课)

    英文

    数学

    科学教育(包含在常识科内)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的初中教育,大部份本地主流中学名义上是英文中学,除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等科目外,其它科目如地理、数学、历史等,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但实际上是奉行双语教学,仅课本及笔记以英文编写,上课时老师通常以广东话讲授。

    1997年后,特区政府决心贯彻推行母语教学,即除英文科外,其它科目均采用以中文编写的课本及笔记,并以广东话讲授(这个政策假定所有本地主流中学的学生的母语均为广东话,并非真正按个别学生的母语教学,也没有提供其他方言的教学)。但全港400多间中学里,其中114间却可以继续使用英语授课,这些中学通常是学生学业成绩较佳的,当中甚至有一定数量是政府主办的官立中学,由于政府的官校亦不以身作则,因此母语教学的成效一直备受质疑。母语教学的议题,至今仍具争议性。

    2005年,教育局于中学教育制度改革中再次重提学校授课语言的议题。局方考虑以学校学生成绩作为参考标准,学生成绩佳的学校将可选择以英文为授课语言,而其余亦以中文为授课语言。

    而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除了有中国语文、英文及数学这三个主科外,还有综合科学、地理、历史、中国历史等科。部分中学则把初中的历史、地理、经济及公共事务科合并为综合人文科或类似科目。

    新制(高中一至高中三)

    2009年9月起,政府把中四至中七的课程修改成三年的高中课程,与世界其他国家教育制度接轨。预科课程较深的部份从新课程里剔除了。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科以及通识教育科为必修科目。香港的新高中课程以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主办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内容为蓝本。

    这类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以衡量学生知职水平,并可作为升学及就业的参考指标。

    学界担心新课程由于未必与海外中学毕业证书接轨,而国际间现时尚未有一个普遍通行的预科文凭标准,使将来学生离港升学时可能会有认受性的问题。

    自2009年起,通识教育成为香港高中的必修科目,涵盖经济、文化、历史、语言、科学等内容。近年来,香港一些学校通识课的教材出现了存在严重误导的内容。教育界人士指出,不设限的通识教材逐渐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政治宣传工具,非常危险。

    2021年4月1日,香港教育局向学校发出通函,公布高中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四个核心科目的优化措施于2021至22学年在中四级推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将代替通识教育科。

    旧制(中四、中五)

    实施九年免费教育之后,学生需要以校内考试成绩作评级,决定能否升读高中(中四、中五)。香港的中四及中五课程,大致上会文理分科,分开文、理、商科3个主流。教授科目均以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举行的香港中学会考考试内容为本,大多数高中学生均需要修读至少6个科目,以符合升读预科资格。

    在修毕中四及中五课程后,所有学生均需参加香港中学会考,以决定能否升读预科课程(中六、中七)。考试评分以最佳成绩之6科计算,满分为30分。除语文科以外,在单次考试取得不少于4科及格、或3科及格及5分以上则合符升读中六的资格。另外,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的规定中,考生必需在应考高考的前1届(即中六)或以前取得中英文科及格,故一般而言语文科不及格,尤其两科语文科都不及格的的学生升读预科会比较困难。

    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公布,2006年的报考人数是122,078名,其中84,087名为学校考生;37,991 名为自修生。当中符合升读中六基本资格的考生有48,599名。但官立和津贴中学学位只有约25,000个,再加上私立及直资中学学位,总预科课程学额只有约32,000个,因此学位竞争非常激烈。每年放榜日,均会出现学生四处奔走寻找学位的情况。而又因为每年取得十四分以上和语文科及格以上的人数比官立和津贴中学学位数少,及前述人士在选择学位上有优先的选择权,所以一般人会把“中英文及格与十四分以上”视同于升读中六的基本资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香港中学会考成绩以E级为合格,被视为中学毕业生求职时必须拥有的最低资格。考获C级或以上,则会被视为等同旧制英国通用教育证书普通程度(GCE O-Level)或新制英国普通中学教育证书(GCSE)及格。而中英文的新制则以数字(1-5、2级为及格、另设5*级予成绩优异者)评级。其中以法文科比较特别,因其试卷并不是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所撰写,而采用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局国际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IGCSE)的试题,所以其成绩会有A*、A、B、C、D、E、F、G。

    无论是采用哪种评级制度,如学生考试表现比起该科不及格的考生更差,或因作弊而被取消成绩,则给予“不予评级”成绩(Unclassified,简写作"U")。而因病等理由缺考全卷(法文除外)者则给予Abs(Absent)评级。

    旧制(中六、中七)

    顺利升读预科课程的学生,随即要开始准备另一个公开考试。香港的预科课程以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考试内容为本。跟高中课程一样,学生大致上会依文、理、商科分流。学生可以因应各自的会考成绩,选择修读AL(高级程度)或AS(高级补充程度)科目。

    入读经“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招生的学士学位课程之最低资格,一般为4个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的科目合格,包括必修科“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和“英语运用科”,皆为AS程度;以及两个AL程度之科目(两个AS程度科目通常会被视为等同一个AL程度科目)。

    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统计,2011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的应考人数接近三万九千名,当中符合上述高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超过一万八千名。但通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招生的学士学位课程名额,仅约一万二千个(2010年入学者),所以学生升读高等院校的竞争亦相当激烈。纵然如此,但是由于香港共有九所高等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及香港公开大学)参与“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统一收生。因此,不同于会考放榜,高考放榜后学生无须四处寻找学位,而只需要完成网络申请程序,即可报读由上述院校所提供、并通过JUPAS招生的学士、副学士及高级文凭课程。而此等课程,除了由香港公开大学提供、并通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招生的学士学位课程外,均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资助。预科生在完成高考后,JUPAS会在7月下旬通知首轮取录结果。

    而成绩较不理想的高考生亦可用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的成绩来投考不经“大学联合招生办法”招生(非联招)的学士、副学士及高级文凭等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课程。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成绩E级,无论AL或AS程度,均被视为等同英国通用教育证书相应程度及格。

  3.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 增值额 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 流转税 。.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 附加值 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实行 价外税 ,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 ...

  4. 1 定义. 2 环节. 3 价值. 定义. 播报. 编辑. 现代 企业价值 ,由实体经济部分的价值链和虚拟经济部分的增值链构成。 企业要发展独特的竞争优势,要创造更高的新增价值,要实现系列的增值过程,要整合能够实现增值的各个环节。 经过系统整合的全部增值环节就是增值链。 和过去实体经济所讲的有一个不同,就是在虚拟经济部分构成的价值链叫增值链。 环节. 播报. 编辑. 第一个环节是增值的智慧主题,本质上不能等天上掉馅饼,企业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来创造。 第二是信息环节,实际上信息基本态势就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是处于对称的优势方还是不对称的劣势方?当然企业希望成为不对称的优势方,这就为信息的概念,在所有的领域出现了一个极具活力的空间。 第三是期货的环节,是保值增值的核心。

  5. 中文名. 增值活动. 释 义. 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 特 点. 提供顾客需要的服务. 市场比重. 约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5% 浪费则顾名思义,比较容易被识别。 大野耐一经过长期的实践,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归纳为以下的七种:纠错、过量生产、物料搬运、移动、等待、库存、过程。 统计研究发现,增值活动约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5%,必要但非增值活动约为60%,其余35%为浪费。 换言之,顾客只愿意冲着那5%的增值掏腰包。 试图把其余的成本加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就有可能超过顾客对该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期望。 因此,在顾客对价值的认同下,企业应加大力度消灭浪费,降低成本,以赢取更高的边际利润。 在精益生产管理中,判别和消灭浪费的一个有效工具是价值流图分析。

  6. 泰勒提出了五条选择学习体验的原则: (1) 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 有机会 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体验;(2)学习体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的满足感;(3)学习体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