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兩個中國 (英語: Two Chinas )是一種近現代描述 台灣海峽兩岸關係 的政治用語,描述兩岸現狀為 分裂分治 ,是兩個不同的 政治實體 ,分別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這兩個政治實體分別都擁有 中國 主權 ,都 代表中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一個中國原則 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將中華民國是 主權國家 或是政治實體,也能代表中國的說法,稱為兩個中國,認為是一種 台獨 主張。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立於1949年10月1日,是 中國共產黨 在 國共內戰 中擊敗當時中國的代表政權 中華民國政府 後,在中國大陸(不含港澳)所建立的 社會主義 人民民主 共和國 。 政體 為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國體 為 人民民主專政 。

  2. 海峡两岸关系 ,或称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 ,通稱 兩岸關係 、 臺海關係 ,部分人士稱 陸臺關係 亦或 中台关系 [1] ,是指位在於 臺灣海峽 東西兩側的 台灣 與 中國大陸 之間的關係 [註 1] 。 自 第二次世界大戰 结束以来,兩岸關係歷經 第二次國共內戰 、 韓戰 、 冷戰 、 臺灣經濟飛躍 、 东欧剧变 、 蘇聯解體 、 臺灣民主化 、 臺灣本土化運動 、以及中國大陸 改革開放 等内外局勢的變化,其中以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帶來的 兩岸分治 最為深遠。 1949年, 中國共產黨 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取得並實際統治大部分中國大陸疆域,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華民國政府 則從中國大陸 退守至臺灣 ,雙方相隔臺灣海峽對峙。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 是關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實施的外交政策和其歷史。 中國政府表示,其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 帝國主義 、 殖民主義 、 霸權主義 和 強權政治 ,捍衛國家的 獨立 、 主權 和尊嚴;在中國總理 周恩來 提出的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的基礎上,謀求同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推動建立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1] [2] [3] [4] [5] 截至2024年1月2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與183 [6] 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7] ,總計有180個聯合國會員國以及 巴勒斯坦 、 庫克群島 、 紐埃 3個 非聯合國會員國 。 基於 一個中國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與任何承認 中華民國 的國家建交 [註 1] 。 歷史沿革 [ 編輯]

  4. 其他人也問了

  5. 中華民國外交 是指 中華民國 外交關係 ,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在過去是建立在承認 中華民國政府 是代表 中國 的唯一 合法 政府的基礎上 [1] ,自1988年 李登輝 繼任總統 之後則改採 務實外交 而不再強求中國代表權 [2] 。 目前中華民國與世界十二個 主權國家 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中有十一個國家是 聯合國成員國 以及一個 觀察員國 ,其他國家則因 一個中國 政策而不承認中華民國,使得中華民國成為 不受國際廣泛承認的國家 ;雖然如此,中華民國仍與多數無邦交國家維持往來,並視情形互設 代表機構 。

  6. 2024年5月22日 · 海峽兩岸關係 ,或稱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 ,通稱 兩岸關係 、 臺海關係 ,部分人士稱 陸臺關係 亦或 中台關係 [1] ,是指位在於 臺灣海峽 東西兩側的 台灣 與 中國大陸 之間的關係。 自 第二次世界大戰 結束以來,兩岸關係歷經 第二次國共內戰 、 韓戰 、 冷戰 、 臺灣經濟飛躍 、 東歐劇變 、 蘇聯解體 、 臺灣民主化 、 臺灣本土化運動 、以及中國大陸 改革開放 等內外局勢的變化,其中以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帶來的 兩岸分治 最為深遠。 1949年, 中國共產黨 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取得並實際統治大部分 中國大陸 疆域,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華民國政府 則 退至臺灣 ,雙方相隔臺灣海峽對峙。

  7. 2024年5月2日 ·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列表. 關於現今實際控制台澎金馬的政權,請見「 中華民國邦交國列表 」。 本表是動態列表,或許永遠不會完結。 歡迎您參考 可靠來源 來 查漏補缺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列表 收錄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以來,之建立、中止和恢復 外交關係 的 主權國家 。 截至2024年1月2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已18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1] ,總計180個聯合國會員國以及 巴勒斯坦國 、 庫克群島 、 紐埃 3個 非聯合國會員國 。 基於 一個中國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任何承認 中華民國 的國家建交 [註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各國外交關係.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 沒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 爭議地區.

  8. 2017年5月27日 · 海峽兩岸關係史 介紹了有史以來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 的歷史變遷。 中國歷史 上疑似關於 台灣 的記載最早追溯到《 三國志 》中提到的 夷洲 或《 隋書 》中提到的 流求 。 在 宋 元 時期,海峽兩岸已有貿易往來 [1] ,1281年 元世祖 設立了 澎湖寨巡檢司 ,開始對 澎湖 實行 行政管轄 。 1349年 汪大淵 在《 島夷志略 》中記載澎湖屬泉州 晉江縣 ,而 流求 為海外諸國之一 [2] 。 明朝 陳第 寫的《 東番記 》描繪了台灣西南地區原住民的風土人情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