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8日 · 從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后中国各地掀起強烈反日風潮1919年五四运動進一步促使中国民族主義意識覺醒而九一八事變更讓中国軍民抗日民族主義运動達到空前的巔峰

  2.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3. 2017年5月22日 · 九一八事件就是日本 关东军 的一次暴走,东北军则进行了误判。 最终导致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的 不抵抗政策 的出现。 张学良先生当时对时局认识还是蛮清楚的,因此他在换位思考后认为日本不可能现在就向东北下手,这对日本是没有好处的( 张先生 的原话)。 因而要求东北军避免冲突,不要留下口实。 按照张先生自己的说法,如果他知道这一次关东军是来真的话,那他大概还是会命令东北军坚决抵抗到底的。 另外,九一八事变并不突然,东北军在此前十几天就已经知晓关东军会于近期发动。 而张学良先生在九月六日对东北军的指示是“无论日人如何受寻事,须万分容忍,不与抵抗,以免事态扩大。 ”张先生战前一直认为九一八不过是日本关东军的又一次挑衅而已,只要自己不激怒日本,那东北还是没什么大事情的。

  4. 可信的地方有二,是中国的太监起源于齐桓公时代的齐国;二是,太监的出现,他们的阉割行为是自发自愿的,而非被强迫的。. 是先有了太监,先有了自宫的人,然后齐桓公看很合胃口,而不是齐桓公依靠自己的权势,去强制性地阉割别人,强迫别人去做 ...

  5. 2020年9月19日 · 59. 被浏览. 167,952. 26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胡又天. 恆萃工坊創辦人,《東方文化學刊》主編. 13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貼篇以前聽的講座紀錄,台上一邊講我一邊打字的,所以有些句子用了文言來簡化。 東京審判與戰後日本:天皇、靖國神社諸問題. 時間:20079月25日(週二)10:00-12:00. 地點: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二院108室. 主講者: 東京大學 中國文化研究科 高橋哲哉教授. 主持人: 北京大學 歷史系 徐勇教授. 翻譯:龐建國博士. 徐勇老師: (介紹高橋教授,介紹高橋教授的名著:《 靖國問題 》(三聯有中譯本)《戰後責任論》( 講談社 ,未有中譯)) 高橋哲哉教授: 今天的題目,與其說是以靖國神社為中心,不如說是以戰後日本為中心。

  6. 诸葛亮哪一次北伐不是“天下有变”?第次北伐背景: 魏黄初七(公元226)五月,曹丕驾崩,曹睿继位。魏太和元年(公元227)正月,麹英起事,杀临羌令、西都长,不久被曹魏镇压,旋灭。汉建兴五(公元227)三月,诸葛丞相上书刘禅,即《出师表》。

  7.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