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今次九龍城重建計劃,就用上轉移地積比方式,利用鄰近啟德門户廣場地皮的地積比,轉移至現為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的主地盤,以興建較高層的住宅大樓。 市建局預料重建後,可提供約4,350伙住宅,最快2036年相繼落成。
      www.hk01.com/社會新聞/774950/九龍城重建-市建局啟動計劃-舊區變高樓建4350伙-市政大樓重置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月10日 · 根據市建局的重建發展計劃,透過地積比轉移,未來「龍城」地面綠化空間佔地面積將增加37,000平方呎,比現時相關面積大增五成。 日後行人由啟德行人隧道,步行至相接連的地下廣場前往「龍城」不同地方,一出地面便可看到大片的綠化休憩空間。

    • 新規劃工具適用於九龍城嗎?
    • 消失的休憩空間?
    • 安置回遷政策適切?
    • 民意基礎何在?

    在是次融合策略計劃之下,市建局表示為「釋放土地的發展潛力,創造發展空間,並更好利用地盤內不同地段的剩餘地積比率。」,採用新規劃工具包括應用「轉移地積比」和「住宅與非住宅地積比互換」。追本溯源,新規劃工具源於市建局在二○一七年開展的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不過,這套規劃工具真的適用於九龍城嗎? 由於油麻地、旺角一帶的樓宇較高及密集,剩餘地積比率偏低,於是,為增加可用地積比,市建局首次提出「轉移地積比」作為規劃工具,以增加區內住宅、商業和社區設施的供應,騰出來的土地亦可設計成社區休憩空間等其他用途。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夏淳權解釋:「有些地盤的地積比在規劃上用不到,比如是古蹟,適合做低密度發展。在規劃上,就有多出來的地積比,有其他位需要更多,但就被規劃限制,不如就轉移到接收地盤。」 九龍城因...

    本土研究社同時憂慮重建會令公共空間銳減。九龍城街市將被重置到位於賈炳達道公園北面地盤的新政府綜合大樓裏,面積達六千六百平方米的公園因此「消失」。原來的公園休憩用地會被重置到綜合大樓內,不同樓層將成為綠化空間,包括園景平台、觀景台及天台花園。市民若要前往該處,將要乘搭升降機。九龍城重建區內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口是長者,夏淳權形容此設計未必最符合他們需要。「九龍城都是老人家偏多,這些公園可能後生仔會喜歡,葵芳新都會廣場有這樣的綠化地,後生仔會在那裏野餐,是有機會cater到某一類消費羣組,但以當地的人口特徵來看,九龍城可能不是需要這些如此fancy、有少少chill的空間,可能純粹要一個有花草,阿伯可捉棋的地方,要平民,同時也是生活所需的休憩設施。」黃肇鴻認為,這種階梯式公園並不是公園,「一個正常人...

    環觀世界各大都市的重建計劃,如何安置被迫遷的住戶和商戶,都是政府不得不重視的一環。本土研究社質疑局方的安排是「不人道」。市建局在《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表示,打算參考區內的啟德道/沙浦道計劃,以五年的特惠租金吸引舊區商戶回來經營,本次項目也會提供類似安排。不過,他們擔憂老店回遷機會不高,首五年的特惠租金安排完結後,市建局便會按市值租金重新調整。夏淳權解釋:「從觀塘裕民坊的例子也看到,回遷的例子會很少。數量一定沒一半,甚至只有三成。裕民坊一百一十六檔,只有十五檔回遷。」 業主賠償方面,市建局會參考同區七年樓齡單位呎價制定收購價,再加上一筆特惠津貼;合資格的住宅租戶則可獲安置安排或獲發特惠津貼。然而,基層居民希望原區安置的願望,恐怕難以實現。他特別提到,八十年代房協...

    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DURF)在二○一一年六月成立,是根據當年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中「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目標訂立,參考了時任區議員、地區人士、居民、店家的意見,原意是想了解市民對重建計劃的建議。本土研究社回顧DURF於二○一四年提交予發展局的「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當年的報告將九龍城區劃為「修復與活化優先範圍」。「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要尊重當區市民對這裏的歷史歸屬感、街道脈絡,看到市民有這些意願,所以就希望不要有插針樓,直接就復修和活化。」然而,目前的重建方案和十年前的大相逕庭,並非以復修和活化為主,他質疑目前的方案欠缺民意基礎,「(「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是按法例要求定立的,有民意基礎,但過了約十年後,第一,我們沒有再在其他區域看到DURF,沒有諮詢;第二,你在九龍城傾了...

  3. 2021年12月5日 · 市建局將重整九龍城舊區的土地規劃,研究易地重置九龍城街市等社區設施 (紅色範圍),並改善寨城公園的可達性及整區連接性。 應用新規劃工具 突破重建困局

  4. 2022年5月27日 · 今次九龍城重建計劃,就用上轉移地積比方式,利用鄰近啟德門户廣場地皮的地積比,轉移至現為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的主地盤,以興建較高層的住宅大樓。

  5. 2021年12月5日 · 韋志成指,將探討多個方法處理九龍城重建問題,包括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以至「一地多用」的模式。 送出地積比地盤 可改劃休憩空間 他提到,可考慮將規模較細、重建潛力有限的失修樓宇,列作地積比「送出地盤」,將其准許的發展樓面,轉移 ...

  6. 2023年7月7日 · 通過容許總樓面面積從重建潛力低的用地轉移到更具策略性及交通方便並適合作更高密度發展的較大型「接收地盤」,地積比率轉移計劃預期將有助兩個舊區以較佳方式重整及重新規劃,並為社區帶來規劃增益,例如增加休憩空間和其他政府、社區及機構

  7. 九龍城舊區即將迎來大變身,市區重建局周五(5月27日)宣佈啟動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項目,佔地面積達3.7萬平方米,是市建局繼觀塘市中心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