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人力資源管理學會 相關

    廣告
  2. DW-iHR專為 NGO、安老服務、教育、建造及工程、清潔、保安、 物管、零售等而設。

搜尋結果

  1. 內容充滿智慧感動與實務的建議而且是建立在堅實的研究基礎上本書將改變你的人生觀工作態度乃至整個世界。」--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基金會執行長 麥可•莫里森博士(Michael W. Morrison):「兩位作者見解獨到,提出的正向策略絕對能讓你獲益良多。

    • 概览
    • 定义
    • 宏观管理
    • 微观管理
    • 战略类型
    • 学科发展
    • 发展趋势
    • 学科体系
    • 管理工作

    资源科技学术语

    展开134个同名词条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人事管理的升级,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也是公司一个重要的职位。

    学术界一般把人力资源管理分八大模块或者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诠释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核心思想所在,帮助企业主掌握员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

    定义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和。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21世纪是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世纪,是知识主宰的世纪。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构筑在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形成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定义之二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定义之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0世纪以后,国内外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阐释,综合起来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主要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出发来解释它的含义,认为它是借助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来实现目标。 第二类。主要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承担的职能出发来进行解释,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个活动过程。 第三类。主要解释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体,认为它就是与人有关的制度、政策等。 第四类。从目的、过程等方面出发综合进行解释。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业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

    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中国的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质量不容乐观。学校教育,只是在知识上做了准备。而这些人要适应社会的要求,还需要社会、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二次培训。而这不仅包括技能方面的培训,还应该包括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教育。而对企业来说,职业化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中小型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企业必须从企业战略出发,打破以人为中心的“权利思想”,建立以事为中心的“流程思想”,实现了从功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突破性思维。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低成本管理战略

    中小企业建立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能力,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搞好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研发费用和品牌树立等方面的费用。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分布状况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分散型产业,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木料加工和金属组装业、农产品、风险型企业等。另一类是新兴产业,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业。

    中小企业之所以主要集中上述两种类型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产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规模方面是一个较平缓的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降低成本都可能是适度的。在这方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设计出便于生产制造而又有市场需求的简单产品,这样对成本的控制就变得可行。但是简单产品的设计创新却需要增加前期的投入,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采取模仿他人的形式,有可能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所以要注意避免造成额外的违法费用。

    二:集中一点管理战略

    概念源起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曾先后于1919年和1921年在约翰.R.康芒斯的两本著作《产业信誉》、《产业政府》中使用过,康芒斯也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他所指的人力资源与我们所理解的人力资源相差甚远,只不过使用了同一个词而已。

    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发展历史

    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除了能自动计算人员薪酬外,几乎没有更多如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也不保留任何历史信息。 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非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进行设计,也有了初级的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功能。 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代HRMS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都进行了收集与管理,更有强力报表生成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和信息共享的实现。 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将人视为一种资本来进行管理。人作为资本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具有以下的特点: 1.人力资本可以产生利润 2.人作为资本,可以自然的升值 3.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利润 4.人作为一种资本,参与到利润分配中。 以人为本管理阶段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将人视为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在企业中,客户的“上帝地位”被员工取代。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企业满足了员工的各种需求的时候(如工作环境、薪酬、尊重等),员工的工作效率、创作力将会极大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从设计、宣传到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很多工作单靠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是很难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开展有效的内部分工和外部合作工作(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1)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部分职能(如招聘、员工晋升和降级、绩效考核等)进行弱化,使之向直线管理部门回归,由直接部门直接管理,重新整合于直接管理部门的一般管理之中。之所以强调回归,是因为像招聘、员工晋升和降级、绩效考核等职能最初属直接管理部门,后来是经历了从直线管理部门分离的过程才转化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2)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某些职能进行分化,使之进行社会化运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某些职能,如培训开发、高层职员的招聘选拔、员工管理能力的考核、人才诊断、人员素质测评等,往往需要较专业的专家学者参与,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设备,更需要多种专门渠道,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较难独立完成的,可以将这些职能再次分化,向社会化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转移。这些管理咨询公司一般由一大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具有很深造诣的专家的实际工作者组成,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咨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产业)。它们能够帮助企业降低长期管理成本,并使企业获得新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思想。

    (3)除去回归了的和社会化了的职能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其他职能就必须强化。如通过制订适当的人力资源政策影响和引导员工行为;为支持组织文化和实现组织变革提供保障;通过参与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和发展等。

    具体内容

    通常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岗位分析与设计。 (3)员工招聘与选拔。 (4)绩效考评 (5)薪酬管理。 (6)员工激励。 (7)培训与开发。 (8)职业生涯规划。 (9)人力资源会计。 (10)劳动关系管理。 这其中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六大主要模块: ①人力资源工作规划 ②招聘与配置 ③培训与开发 ④绩效管理 ⑤薪酬与福利 ⑥劳动关系

    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链管理。 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中哪些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这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价值分析问题。过去农业经济社会是劳动力和土地,现代经济社会是企业家、知识、资本和劳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的基础 二是企业中这些要素创造了多少价值,这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价值评价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价值评价标准和怎样进行价值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三是如何进行价值分配,包括分配的方式、分配的标准等。

    工作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以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管理制度为平台,通过具体生产经营过程的因事用人活动体现出来。 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一是制度制订与制度执行的关系; 二是监控审核与执行申报的关系; 三是提出需求与提供服务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运作: 1.由人事部经理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填写《公司招聘人员需求表》; 2.提出招聘人员的需求理由,对招聘人员的详细要求、招聘方式等,上报财务总监审批; 3.通过后,将《公司招聘人员需求表》转人力资源部; 4.由人力资源部首先对应聘人员进行初选。

    实现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完成的职责和需要达到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既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包括着全体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目标任务与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与任务。显然两者有所不同,属于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任务不一定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任务,而属于全体管理人员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任务,一般都是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完成的目标任务。 无论是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是其它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人力资源专家钟克峰先生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3.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

    工作特点

    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变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人力资源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时间性 即任何人力资源的成长与成熟,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进行和完成的。 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能动性是人力资源的一个根本性质,体现了人力资源与其他一切资源的本质区别。 3、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时效性 4、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的持续性 5、人力资源闲置过程的消耗性 6、人力资源的特殊资本性 7、人力资源的资本性

    岗位体系

    HR-Assistant(人力资源助理) HR-Specialist(人力资源专员) HR-Officer(人力资源主任) HR-Supervisor(人力资源主管) HR-Manager(人力资源经理) HR-Director(人力资源总监)

  2. 该教材共18章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公平就业机会和相关法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分析职位分析与人才管理过程人事规划与招募员工测试与甄选求职者面试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与评价制定战略性薪酬计划绩效薪酬和经济性奖励福利与服务等内容。 [1-2] 中文名. 人力资源管理第14版) 作 者. 加里·德斯勒. 类 别. 人力资源管理教材. 译 者. 刘昕.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7月13日. 页 数. 681 页. 开 本. 16 开.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300238449. CIP核字号. 2017005109. 相关视频. 查看全部. 目录. 1 成书过程. 修订背景. 修订情况.

  3.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指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而建立起来的一套人事管理体系包括薪酬绩效素质测评培训及招聘等。 中文名.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包 括. 薪酬、绩效、素质测评等. 本 质. 管理体系. 注 重. 企业战略 、 企业文化. 目录. 1 详细释义. 体系内容. 基本思路. 框架及内容. 2 模块综述. 3 职业等级. 4 管理体系. 5 九大要素.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体系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这类资源的综合管理。 包括 审查 ,培训等。 基本思路.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中,我们注重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

  4.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 人力资源政策 以及相应的管理,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 人力资源战略 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 员工流动管理 , 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 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活动。 中文名. 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包括活动. 企业 人力资源战略 的制定. 方 法. 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 目 的. 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定 义. 企业的一系列 人力资源政策 以及相应的管理. 内 容. 职务分析与设计. 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5. 中国人力资源协会(英文译名是Human Resources Association of China,缩写为HRAC) 中国人力资源协会的宗旨是积极研究并推广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知识、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业务合作。.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影响力;构建人力资源从业 ...

  6. 中文名. 人力资源培训. 解 释. 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 特 征. ⒈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 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 与配置; 目录. 1 相关定义. 2 培训内容. 3 培训教材. 4 培训系统. 相关定义. 播报. 编辑. “ 人力资源部 ”的概念是在上世纪末从美国引入的,在此之前,我国企业中的 人事管理 部门叫 人事部 。 人力资源部是对企业中各类人员形成的资源(即把人作为资源)进行管理的部门。 1.它具有 能动性 、周期性、磨损性,而 物质资源 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加工创造才会产生价值; ⒉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源泉,尤其是在 新经济 中,人力资源的 创新能力 是企业的最大财富; ⒊人力资源是一种 战略性资源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