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壽保險 ,簡稱 壽險 ,是 人身保險 的一種。 和所有 保險 業務一樣, 被保險人 將 風險 轉嫁給保險人,接受保險人的 條款 並支付 保險費 。 與其他保險不同的是,人壽保險轉嫁的是被保險人的生存或者死亡的風險。 在 中世紀 ,各種 行會 盛行, 德國 的「扶助金庫」, 英國 的「友愛社」, 荷蘭 和 法國 的「年金制度」等以集資的形式開始了人壽保險業。 英國 蘇格蘭長老會 教士 羅伯特.華勒斯(Robert Wallace)與亞歷山大.韋伯斯特(Alexander Webster)在1744年建立的「蘇格蘭教會牧師遺孀基金會社」(演變成今日 蘇格蘭遺孀基金 )等保險組織,使人壽保險企業化。

  2. 人寿保险 ,簡稱 壽險 ,是 人身保险 的一种。. 和所有 保险 业务一样, 被保险人 将 风险 转嫁给保险人,接受保险人的 条款 并支付 保险费 。. 與其他保险不同的是,人寿保险转嫁的是被保险人的生存或者死亡的风险。. 在 中世纪 ,各种 行會 盛行, 德国 的 ...

  3. 其他人也問了

    • 保險契約的存在形式
    • 保險契約的特徵
    • 分類
    • 保險契約的簽訂
    • 保險契約的內容
    • 保險契約的變更
    • 保險契約的履行
    • 保險契約的終止與解除
    • 無效保險契約
    • 爭論

    保險契約一般包括投保單和保險單,二者構成要約和承諾,附加包含一般約定的保險條款共同構成。有時候保險單會用其簡化方式「保險憑證」替換。在特殊情形下,比如無標準化條款時,保險契約可以是當事雙方簽訂的書面協議;無法當時出具保險單時,保險契約可以是暫保單。 一般,標準化的保險條款中會規定,保險契約由投保單、保險單、保險條款、批註、附貼批單、其他相關的投保文件、雙方的聲明、其他書面協議共同構成。

    保險契約是射幸契約

    射幸契約是指,當事人一方是否履行義務有賴於偶然事件是否出現的契約。 保險契約中的投保人,可能獲得遠大於所支付保險費的利益,也可能不會獲得利益;保險契約中的保險人,可能所賠付的保險金遠遠大於其所收取的保險費,也可能只收取保險費而不承擔支付保險金的責任。

    財產保險契約和人身保險契約

    1. 財產保險契約的是以財產及利益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契約。財產保險契約可分為超額保險契約、足額保險契約和不足額保險契約。顧名思義,超額、足額和不足額是保險金額相對於保險標的的價值而言的。超額或者足額時,保險標的全損,則保險公司按照標的的價值賠償,然後保險人享有代位追償權;不足額時,保險標的全損,保險公司只按照保險金額賠償,保險標的部分損失,保險公司按照保險金額占保險價值的比例賠償。 1. 人身保險契約是以人的身體或者生命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契約。

    定額保險契約和損失補償保險契約

    1. 定額保險契約當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公司按照契約約定的保險金額賠償。人壽保險、津貼型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均屬於定額保險契約。 1. 損失補償保險契約給付的保險金數額以損失的額度和保險金額兩者最小值確定,損失補償保險契約不允許被保險人因保險事故發生而盈利。財產保險契約、醫療費用報銷型健康保險契約、責任保險契約、信用保險契約、保證保險契約等都屬於損失補償保險契約。

    複保險契約

    1. 複保險指的是被保險人就同一保險標的,向原保險以外的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契約。在法律上,保險人在複保險時應該告知其曾投保的相同保險。中華民國《保險法》第35條:「複保險,謂要保人對於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與數保險人分別訂立數個保險之契約行為。」;第36條:「複保險,除另有約定外,要保人應將他保險人之名稱及保險金額通知各保險人。」;第37條:「要保人故意不為前條之通知,或意圖不當得利而為複保險者,其契約無效。」

    保險契約簽訂時,除必須遵循保險的原則外,還應當遵循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願訂立、合法的原則。 保險契約簽訂是一個要約承諾的過程。 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索取投保單並如實填寫、如實回答保險公司的提問,諮詢、了解並認可保險公司的條款,將投保單遞交保險公司的過程構成一個要約,稱為投保。 保險公司完全同意投保人提出的要約構成承諾。如果保險公司提出其他條件對投保人的要約協商變更的,稱為反要約。經過要約-反要約-...-承諾,最終達成承諾。一旦雙方達成一致,保險公司出具保險契約,投保人繳納保險費,這個過程在保險實務上稱為承保的過程。

    一般來說,保險契約的內容應當包括 1. 保險人的名稱和住所; 2. 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名稱和住所,人身保險契約還應包括受益人的名稱和住所; 3. 保險標的; 4. 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 5. 保險期間和保險責任起始時間; 6. 保險標的的價值; 7. 保險金額; 8. 保險費及保險費的支付方法; 9. 保險金賠償或者給付辦法; 10. 違約責任及爭議處理; 11. 保險契約訂立的確切日期。

    保險契約當事雙方經過協商,達成一致後,可以變更保險契約的內容。 保險契約變更時,要保證保險契約合法、有效;變更手續形式合法;雙方達成一致方可進行變更。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規定(第21條):「在保險合同有效期內,投保人和保險人經協商同意,可以變更保險合同的有關內容。變更保險合同的,應當由保險人在原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批註或者附貼批單,或者由投保人和保險人訂立變更的書面協議。」

    保險契約的雙方當事人應按照契約的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應承擔因不履行義務造成的後果。 投保人應當履行如下義務: 1. 及時繳納保險費; 2. 維護保險標的處於安全狀態; 3. 發生保險事故及時通知; 4. 發生保險事故盡力施救; 5. 索賠時提供相關證明和資料。 保險人應當履行如下義務: 1. 及時簽發保險單; 2. 索賠時及時賠償或給付保險金; 3. 依法支付施救費用、調查費用、訴訟或者仲裁費用; 4. 拒保及時通知投保人,對所知道的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標的和受益人情況保密。

    終止

    保險契約終止有如下情形: 1. 法律法規變更導致的法定終止; 2. 因保險事故發生,保險人全部履行保險責任導致保險契約的終止; 3. 保險期間未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契約滿期導致的終止; 4. 因保險契約雙方解除導致保險契約終止。

    解除

    解除保險契約,對於投保人來說比較寬鬆,除了保險條款約定保險契約不可解除的情形外,投保人可以無任何原因解除保險契約。所導致的法律後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規定(第39條),「保險責任開始前,投保人要求解除保險合同的,應當向保險人支付手續費,保險人應當退還保險費。保險責任開始後,投保人要求解除保險合同的,保險人可以收取自保險責任開始之日至合同解除之日期間的保險費,剩餘部分退還投保人。」一般來說,保險事故發生導致保險人支付了保險金,但未達到保險金額,保險金額剩餘部分仍舊有效的情形下,保險條款規定保險契約不可解除。 對於保險人來說,法律規定不可隨意解除保險契約。除非有如下情形: 1. 投保人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故意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不退還保險費) 2. 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違法行為;(不退還保險費) 3. 投保人、被保險人未按照約定履行對保險標的應承擔的責任; 4. 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的; 5. 人身保險契約效力中止兩年的。

    因保險契約違反保險人及被保險人公平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雖然已經成立,但是屬於無效保險契約。無效保險契約自始至終沒有法律效力,當事雙方都不得依據契約履行權利和義務。中華民國《保險法》第54條:「本法之強制規定,不得以契約變更之。但有利於被保險人者,不在此限。保險契約之解釋,應探求契約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文字;如有疑義時,以作有利於被保險人之解釋為原則。;」中華民國《保險法》第54-1條:「保險契約中有左列情事之一,依訂約時情形顯失公平者,該部分之約定無效:一 免除或減輕保險人依本法應負之義務者。二 使要保人、受益人或被保險人拋棄或限制其依本法所享之權利者。三 加重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之義務者。四 其他於要保人、受益人或被保險人有重大不利益者。」

    保險契約效力的開始

    有人認為保險契約效力應開始於保險人的承諾,也有人認為保險契約開始於保險人收取了投保人繳納的保險費,也有人認為保險契約效力的開始以保險單載明的起始時間為準。曾經有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約法》判定保險契約效力開始於保險人收取保險費並出具保險費收據,但保險業界人士大多認為保險契約效力應開始於保險單載明的起始時間。

    無效保險契約是否應退還保險費

    按照通行的原則,契約無效為自始至終無效,所以因該契約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有過錯的一方承擔過錯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但是有人認為,通過保險契約進行欺詐、或者惡意損害第三人的利益、故意未如實告知、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等行為,特別在人壽保險範疇,會導致不知情的第三人的生命和身體處在危險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契約在訂立開始就無效,雖然其過錯責任並未造成經濟損失,但是應判定不應退還保險費,數額達到一定程度的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比如在公共場所惡意攜帶炸藥包的行為,危害了公共安全,雖然沒有引爆導致損失,但是警察會沒收其炸藥包並進行處罰。 導致保險契約無效的過錯責任至今沒有法律系統進行規定,只是保險人在保險條款中列明了一些不退還保險費的情形。

  4. 保險公司在承保的保險事故發生保險單受益人提出索賠申請後根據保險合同的規定對事故的原因和損失情況進行調查並且予以賠償的行為。 保險公司的分類 [ 編輯] 保險公司可以這樣分類: 人壽保險 公司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及年金保險。 財產保險 公司,包括火災保險、海上保險、旅遊保險、陸空保險、責任保險、保證保險及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其他保險。 再保險 公司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對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進行分散和轉嫁。 按照中華民國保險法之規定,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必須分開經營;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財產保險公司則也可以銷售保險期限不超過一年的短期人身保險。 為了符合監管要求,有的保險公司成立了集團公司,下設獨立核算的人壽保險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 盈利方式 [ 編輯]

  5. 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有:(經營管理中存在違規問題6.98億元包括違規承保或退保2.42億元虛增保費收入2.78億元違規給付及理賠1.13億元違規支付手續費及佣金6506.53萬元以及超出保監會規定範圍進行對外投資等問題

  6. 基本概念 [ 編輯] 中華民國保險法 :本法所稱保險,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交付保險費於他方,他方對於因不可預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所致之損害,負擔賠償財物之行為。 根據前項所訂之契約,稱為保險契約。 要保人,指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向保險人申請訂立保險契約,並負有交付保險費義務之人。 被保險人 ,指於保險事故發生時,遭受損害,享有賠償請求權之人;要保人亦得為被保險人。 受益人,指被保險人或要保人約定享有賠償請求權之人,要保人或被保險人均得為受益人。 依據合約規定,當受保人遭遇合約上詳列之意外事故或危險時,承保人同意支付規定金額之補償金,以賠償或保障受保人之損失。 [4]

  7. 香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簡稱 香港人壽保險 ,以及 香港人壽 (英語: Hong Kong Life Insurance Limited ),在2001年,由 華僑銀行(香港) (持股33.33%)、 亞洲保險有限公司 (持股16.67%)、 創興銀行有限公司 (持股16.67%)、 上海商業銀行有限公司 (持股16.67%)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