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7月3日 · 什麼是環保包裝環保包裝相對於一般包裝對環境更加友善產生較少汙染並能達成循環經濟目前常見的環保包裝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種環保包裝可以同時分屬多個類別: 生物可分解包裝:生物可分解包裝在使用後可被微生物分解,成為水、二氧化碳及營養物質回歸大地, 重複使用包裝:重複使用包裝具有較厚及較堅韌的質地,可多次使用增加包裝壽命。 回收再製包裝:回收再製包裝以回收的塑膠作為原料,這些塑膠可能來自於寶特瓶、老舊包裝等,不過由於塑膠的物理性質會隨著每次重製而退化,需要不斷加入新的塑膠原料來製作回收再製包裝。 生物質包裝:生物質包裝以生物材料為基底,原料包括各種植物,如玉米澱粉、麥稈、甘蔗渣、木頭等,是可持續的材料來源。 為什麼企業需要開始使用環保包裝?

    • 什麼是環保包裝?1
    • 什麼是環保包裝?2
    • 什麼是環保包裝?3
    • 什麼是環保包裝?4
  3. 2023年3月4日 · 根據包裝工程期刊環保包裝材料是指. 「在其生產使用回收過程中符合生命週期評價LCALife Cycle Assessment),方便人們使用且不會對環境造成過大的危害並在使用結束後可以自行降解或實現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以為只要使用環保材質作為包裝材料就可稱為環保包裝而忽略了環保材質的來源以及製程可能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思考環保時,不能只以最後是否可回收為唯一準則,應該也要將我們看到實品前的生產,甚至運送過程考慮進去,才能做到真環保! 那我們要如何設計出一個真的友善環境的包裝呢? 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來思考: (一)材質 :是否使用原生有機物質或 可回收材質? (二)生產過程 :是否將製程及供應鏈最簡化,有效減少碳足跡?

  4. 循環包裝是因應環保而生的包裝概念由可回收原料製成例如再生紙漿單一材質等),利用其可重複利用的特性達到減少網購包裝量的目的。 網購循環包裝回收率是關鍵,減塑行動人人有責. 隨著越來越多網購平台業者開始使用循環包裝環保署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循環包裝概念也在 2020 年年底試辦「網購包裝i循環活動」,讓民眾在網購後能收到使用循環包裝出貨的商品,希望透過此活動建立民眾對循環包裝的熟悉與認知,更呼籲大家,在收到網購包裹後,務必檢查是否為循環包裝,並確實將包裝歸還至指定地點,才能提高包裝的重複利用率,達到最佳的減塑效果。 想加入包裝減量的行列? 先了解 PackAge+循環包裝 4 步驟.

    • 「生物塑膠」是什麼?
    • 生物可分解塑膠有什麼問題?
    • 微塑膠易吸附有毒化學物質,恐致癌
    • 不管用什麼材質替代,問題的本質都是「一次性使用」
    • 臺灣常被討論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有哪些?
    • 綠色和平認為的塑膠污染解決方案是什麼?
    • 推動超市源頭減塑,需要每一位消費者的力量

    所謂「生物塑膠(Bioplastic) 並沒有統一的定義,生物塑膠包括了「生物基質塑膠(Bio-based plastic)」以及「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eble plastic)」。生物基質塑膠是指由生物質資源(例如糖,澱粉,植物油和植物材質)製成的塑膠,並再分成「生物可分解」以及「不可生物分解」兩種。「生物可分解」一般表示在某些嚴苛的環境條件下這樣的物質可以在一定期限內被微生物分解,另外一種「生物可分解塑膠」為「生物可堆肥塑膠」,指分解過程將產生堆肥或腐殖質,可以與有機廢物一起添加到工業堆肥中。

    1. 詞彙混淆,民眾無法分辨,存在誤解:

    首先,大眾對於可分解塑膠這種材料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很多專有名詞不僅容易讓一般消費者誤解,也經常在商家的商品宣傳中被誤用。 目前號稱生物可分解的塑膠超過20種,每一種的來源、化學結構和物理特性都不盡相同,每一種材料做到完全生物可分解所需要的環境和時間也不一樣。 從原料來源和合成方法來看,生物可分解塑膠包括了以動植物為原料的塑膠、細菌合成的塑膠、以澱粉或糖為原料化學合成的塑膠,也有以石油副產品為原料化學合成的塑膠(如:PLA、PBS、PVA...等等)。 雖然種類繁多,這些可分解塑膠通常都被冠以「綠色產品」、「更環保」、「天然材料」等宣傳用語。即使分解所需要的條件不一樣,這些材料通常都被簡單地認為「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多個研究表示,消費者誤以為「生物可分解」產品丟棄後可以在環境中迅速分解,導致亂扔垃圾的現象更容易發生。 除此之外,與可分解塑膠相關的許多概念也讓人困惑。 例如「生物塑膠」一詞用於統稱生物基塑膠和生物可分解塑膠。 生物基塑膠指全部或部分以可再生資源(植物或植物衍生物)為原料的塑膠。 以生物基為原料並不代表這種塑膠在末端可以生物分解, 事實上,全球生產的生物基塑...

    2. 原料來源的永續性問題

    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生物可分解塑膠生產依賴糧食作物作為原料,且糧食作物會是未來幾年或更長時間內的主要原料,原料的永續性需要從環境、社會和經濟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目前僅有少數龍頭企業已主動公佈其原料來源,或承諾監督自身產業鏈中的原料永續性,多數生產公司缺乏明確的原料資訊。且當今,國際間也缺乏具強制性的永續認證體系,也缺乏國際間認可的標準作業依據,在工業規模的生物基塑膠生產中使用糧食作物可能會導致該地的耕地占用、土地挪用、森林砍伐、其他物種棲地喪失等土地使用衝突。

    3. 製造過程中的添加物隱憂

    儘管使用植物作為基質材料,但為達到特定產品性能、更好生產,生物可分解塑膠仍會添加多種化學添加劑。一項針對歐洲市場的生物基塑膠產品的研究發現,有八成受是產品含有超過 1000 種化學品,67% 產品含有多種有毒化學物質。

    塑膠不只以海洋垃圾的形式危害動物健康,微塑膠有可能攜帶化學添加劑進入環境,將更多環境中的污染物和致病菌帶入食物鏈循環中。 微塑膠已經全面進入人類生活中,不管是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甚至是我們呼吸的空氣,都已發現微塑膠的身影。世界衛生組織呼籲,我們亟需更多關於微塑膠的研究,評估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零售企業開始改以用「生物可分解塑膠」當作是減塑的解方,但生物可分解塑膠在國際標準上須在高溫、高濕、厭氧的工業堆肥環境才能夠分解,分解後也只是變成微塑膠。

    大多數污染海洋的塑膠都是所謂的「一次性塑膠」,它們是由我們目前的一次性線性生產和消費系統產生的。生活中許多塑膠包裝與製品都被設計為一次性使用,短暫使用後成為廢棄物在環境中存在數百年之久。 至今為止,我們仍難以實際衡量目前海洋中的垃圾對我們的社會與經濟衝擊是多少,根據 Valuing Plastic 的數據,塑膠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年度損害至少每年 130 億美元,亞太經合組織(APEC)估計,僅在該地區,海洋塑膠對旅遊業、漁業、航運業所帶來的成本約為13億美元。除了經濟損失,海洋塑膠還會對生計、食物產業、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除了海洋生態,塑膠亦可能流入山林生態、地下水系統等,亦會帶來的生態衝擊以及外部成本。

    臺灣最普遍被討論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為 PLA (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 或 Polylactide,簡稱 PLA),在本次的調查中也發現,有許多的零售業者紛紛採用聲稱「環保材質」做為傳統塑膠包裝的替代方案,例如家樂福的肉類商品包裝將全面採用所謂環保材質 PLA。然而在缺乏更進一步的配套措施與減塑政策下,這樣做帶來的環境衝擊可能跟傳統塑膠並無二致。 PLA 是利用玉米、馬鈴薯,及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作物為原料製造,經發酵後產生乳酸,將乳酸聚合,形成聚乳酸,PLA 分解最後剩下二氧化碳、水與其他殘留物,但是要讓這些聽起來非常「天然」事情發生其實相當耗工,因為 PLA 這些生物可分解塑膠並不會在自然環境下自己分解,而是須在工業堆肥環境,高溫(超過攝氏70 度)、高濕與厭氧菌的環境...

    拒絕使用低價、一次性的塑膠包裝,採用重複使用、重複填充的商品選項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企業應該並且投資強調重複使用、重複填充、不仰賴一次性材質的解決方案,重新思考該如何把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在避免使用拋棄式塑膠的轉型過程當中,採用回收材(並且可回收)的無毒塑膠取代原生塑膠是其中一個做法,但對於解決塑膠過度生產的目標來說,這個作法能夠扮演的角色仍然有限。 改變產品的包裝更利於重複使用不僅是目前蔚為潮流的趨勢,更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更多好處。重複使用的模式不僅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優化物流與營運,還可以為顧客提供個人化需求,從而提高品牌忠誠度,和消費體驗,更可以同時幫助企業了解顧客喜好。 2018年歐洲議會表決通過:生物可分解塑膠無法解決塑膠污染問題。2019年歐盟議會通過的一次用塑膠禁用方案,如吸...

    現在是時候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了!根據調查,有 90% 英國消費者支持無塑產品,更有超過 2 百萬人加入綠色和平連署,要求超市淘汰拋棄式塑膠。而在臺灣,約半年內已聚集超過 20 萬民眾簽連署表示支持超市減塑,期待業者跟上全球趨勢,盡快做出決定:要成為解決問題的企業,還是製造問題的企業? 邀請您加入連署,一同推動統一超商等零售通路企業加快減塑進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友善環境的選擇,帶動臺灣走向無塑生活!

  5. 2023年6月27日 · 本篇文章介紹了目前常見及具發展潛能的12種生物可分解材料這些材料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瞭解更多關於環保的知識才能讓我們能以消費的力量支持環保督促市場提供更多生物可分解材料打造的產品持續降低石化塑膠及金屬的使用量真正實現永續生活 ...

  6. 環保包裝又稱為綠色包裝」,根據行政院環保署於 2023 年 7 月開始實施的 網購包裝減量規定環保包裝主要可以從以下 3 個面向解決包材浪費的問題: 1.包裝減量. 在滿足保護、便利且不影響銷售的前提下,將包材用量最少化,有些品牌甚至會改變產品設計,減少包裝需求,例如啤酒品牌 Corona,曾經在易開啤酒罐上方及底部加上一層螺旋,購買啤酒時可以將啤酒罐上下旋緊接連起來,直接將啤酒帶走,省去啤酒的外包裝。 2.使用環保包材. 使用可回收或是以廢棄物作為材料再製而成,降低包材對環境的負擔。 以 PackAge+配客嘉循環包裝 為例,使用回收寶特瓶與廢棄玻璃材質,製成方便使用的包裝袋,發揮資源再生的精神。 3.包裝循環利用.

  7. 何謂環保包裝定義環保包裝的 5 個面向介紹. 或許您會認為環保包裝就是使用環保材質但其實環保不能只單純看材質是否可以生物分解或取自天然除此之外還有製作過程是否會有毒物產生能否再使用以及輕量化包裝等 5 種面向才符合真正的環保包裝定義。 1.輕量化包裝. 輕量化包裝是近幾年不斷推動的環保概念,尤其是在網購商機提升,配送包裹數量日益增加,為了避免運送期間物品受損,而加強防震材質包裝,或是精緻商品使用過多不必要的裝飾形成 過度包裝 ,這些舉動皆為徒增許多垃圾量。 環保包裝方式主張以最少包材使用為主,並能滿足保護物品、方便拆除等條件使用,不因輕量化包裝而減少對商品的保護,才是商家與顧客最能繼續維持的雙贏模式。 (延伸閱讀: 過度包裝法規知多少? 愛護地球就從減少包裝垃圾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