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2. 2023年9月1日 · 本次《Advisers財務顧問》每月特輯,採訪了3位在近幾年表現相當出色的從業人員,他們不約而同點出了一個方向:「回歸基本面」。 所謂的基本面,就是落實銷售流程中每一個環節中的細節、善用公司及單位所提供的廣泛資源,並將保單件數的目標控管好。 幾乎所有的業務員都是從緣故市場開始做起,但是每一個人在拜訪客戶時與客戶的應對進退、進行服務時的用心程度,甚至心理素質等,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大家都在同一個單位底下工作、接受主管們的輔導、進行多項培訓課程,但是吸收程度、對於各項資源上的接受度也有很大的不同。 這些基本面的養成,著實影響了自己最初所立下的件數(業績收入)目標。

  3. 2022年9月1日 · 396. 0. 有句俗語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其實不只是年長者對年輕人的輕視,即使年輕人也不免會對同樣是年輕人的業務員感到無法信賴──這麼年輕的人,真的已經具備足夠服務於我的專業嗎? 香港宏利人壽分行經理龍允浩今年25歲,18歲入行便在當年成為國際龍獎IDA得主的他,其實一路上也遇到過許多障礙,但他克服了客戶的質疑,並且成功與他們拉近關係,無論面對年長還是年輕的客戶,都能夠順利成交。 用情感建立關係,用專業穩定關係. 自最初從業開始,龍允浩的客戶便來自各個年齡層,從年輕到年長都有,該如何與這些客戶相處? 龍允浩表示,先拉近關係經營感情,讓客戶願意支持你、挺你,後續才有專業規劃能力的發揮空間。

  4. 2018年3月15日 · 人這一輩子從出生到臨終,舉凡生育、求學、結婚成家、創業皆有計畫,在面對高齡風險時卻遲遲無感,由時光流逝。 常見周遭長輩慣用2種模式預備:一是養防老,然而多數人老病後,方知少有如預期;另一例是養錢防老,這要看是將錢存在哪裡 ...

  5. 2024年2月1日 · 1. 相信保險. 2. 熱愛保險. 3. 把保險當成終身事業. 4. 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5. 設定明確的目標. 6. 良好的職業道德. 7. 自律. 8. 意志堅強. 9. 無私分享. 10. 熱心社會公益. 透過6位終身會員的分享,更印證了「成功沒有奇蹟」, 期使從業人員都能夠向他們看齊,朝「典範」成功者更靠進一步。 更多內容請見以下連結: 榮譽是持續前行的重要推動力. 注重個人品牌打造,源自「先把自己做好」哲學. 非天資聰穎,依靠堅持、努力成就不凡. 因學習擴展眼界,在逆境中看見機遇.

  6. 2017年4月5日 · - 2017 年 4 月 5 日. 0. 1196. ★保險行銷集團董事長. 隨著人口結構的快速轉變,全球多國進入了高齡化社會,在社會上也出現了許多「空巢期」族群。 所謂空巢期是指年齡54~75歲,未和子女同住,剩父母兩人在家,容易缺乏自我價值感,也容易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 根據業界針對退休族的一項最新調查,臺灣已退休族平均退休年齡約60.55歲,平均「工作退休金」163萬元,僅占退休後二十年的生活需求487萬元的3成。 且退休族有6成處於「空巢期」,沒有與子女同住,子女可能已經在外求學,或者是各自嫁娶不與父母同住。 這現象不僅出現於臺灣,鄰近國的日本、香港、大陸等國也都有高達5成以上退休族現在也都深受空巢期所困,甚至有些國家擁有高達10%的獨居者。

  7. 2023年2月1日 · 236. 雖然大家都很重視退休生活,但是在及早做規劃、用保險做規劃等方面,還是會有不少拒絕的聲音,對於這些異議,業務員必須要能夠看到箇中的癥結,才能夠對症下藥。 許多人對退休後的晚年生活有著美好憧憬,然而,當業務員為其做退休規劃時,卻以各式各樣的理由拒絕。 對於客戶提出的最常見的5類異議,綜合業內多位績優業務員的經驗方法,本文開出應對「處方」,供讀者參考學習。 異議1 養育女就是保障,不需要養老保險. 處方: 「養防老的確是確保老有所養的辦法,但時代在變化,您是否也該增加新的預防措施? 「第1,子女長大後,當然大多會克盡孝道、以奉養雙親為己任,但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下一代的經濟承受力能否確保您的養老生活不受影響實在是未知數,我們應該替他們考慮一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