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7日 · 穴位一:足三里穴. 位置: 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穴)下3寸(除拇指外,四指並攏的闊度),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闊度)處。. 按法: 每天早上及睡前按摩左右腳穴位各1分鐘,可以拇指打圈或按放(按一下放開再按)的方式按摩。.

    • 列缺穴。位置: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位置。取穴方法以左右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食指尖到達(手腕)之凹陷處為列缺穴(見圖二)。
    • 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位置:攢竹穴位置於眉頭,魚腰穴在眉毛中央,絲竹空穴則在眉尖(見圖三)方法:由眉頭的攢竹穴開始,沿着眉骨輕輕揉按3至5分鐘。功效:明目護眼。
    • 上星穴、迎香穴。位置:上星穴(見圖四)為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一寸,迎香穴(見圖五)在鼻翼外緣。方法:兩個穴位各點按3至5分鐘。功效:通鼻竅,清頭目。備註 :以上方法只供參考,如有不適應立刻停止;如有疑問,宜向註冊中醫或家庭醫生查詢。
  2. 2022年6月22日 · 1. 大陵. 位置: 手掌與手腕交界處的橫紋中點. 功效: 有清心除煩的功效,進而達到止汗及斂汗效果。 按法: 用手指或已用盡墨水的原子筆輔助,以適當的力度按壓,不用太大力,按至產生痠脹感即可,每次可按2至3分鐘。 2. 行間穴. 位置: 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間邊緣的凹陷處. 功效: 行間穴是肝經上的第一個穴位,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順傳。 按行間穴能去除肝經之火,清熱瀉火,而且止汗效果佳。 按法: 行間穴穴位較細,可用已用盡墨水的原子筆輔助,以適當力度按壓,集中力更好,按至產生痠脹感即可,每次可按2至3分鐘。 註: 上述按穴方法一般人均適用,如有疑問或身體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按穴,並向註冊中醫或醫生查詢及求醫。 採訪:何芍盈、陸秋燕. 短片拍攝及剪接:林梓晴. 穴位保健‧夏天篇:

  3. 2022年3月14日 · 她建議可按摩3個穴位太陽穴後溪穴和興奮穴,有助紓緩春困。 春天較潮濕,身體容易困倦。 註冊中醫胡玘君表示,春天濕氣重,陽氣不足易受濕邪侵犯,脾因濕困而妨礙運化,出現易睏嗜睡、精神難以集中、疲倦乏力、頭重身墜、脾胃失調及便溏 ...

  4. 2022年12月17日 · 氣溫驟降,在家愈坐愈凍,註冊中醫胡玘君教用風筒快速暖身,以熱風吹大椎穴(頸背)、關元穴(下腹)和湧泉穴(腳底)三個穴位,藉由風筒的溫熱作用,吹暖穴位,達到溫暖身體的效果。

  5. 2023年2月21日 · 西梅有什麼好處? 西梅不含飽和脂肪,屬較高纖水果,每4粒西梅約含3g纖維;富含鉀質,有助去水腫及平衡血壓;西梅含山梨糖醇(Sorbitol),會刺激腸道蠕動,有通便之效甚至造成輕瀉。 新鮮西梅較佳 西梅乾熱量糖分較高. 新鮮西梅、西梅乾、西梅汁應選哪種較佳? 李杏榆表示,進食 新鮮西梅 最佳,雖然新鮮西梅和西梅乾的營養價值相若,但 西梅乾 脫水後,整體熱量、糖分等可能會較新鮮西梅高,其水溶性維他命(如維他命C)亦容易流失。 西梅汁 在選購時宜留意成分,可揀選以新鮮西梅製造的產品;西梅榨成果汁,部分纖維會流失,果糖及升糖指數會較新鮮西梅和西梅乾高。 文:何芍盈. 西梅 相關資訊: 食大咗 消腩藥阻脂丸難救 西梅菠蘿消滯通便 餐後勿即躺平. 知多啲:食、飲、動3招 急救壞肚皮.

  6. 2020年6月5日 · 圖6之1 - 中醫提醒,芒種期間飲食宜清淡,並建議按4個穴位有助提神祛。. (黃詠賢攝/明報製圖). 二十四節氣 芒種 , 天氣悶熱翳焗,腸胃容易出現不適。. 註冊中醫鄭智仁表示,芒種時節天氣濕熱未能出汗,會造成暑濕、易感疲倦、食慾不振等情況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