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1日 · 嚴格來說,工作有4個層次:有完、對、做好。 如果事情很簡單,流程很清楚,工作有就等於完,甚至就等於對、做好。 如下班要關燈這件事,只要有,就是對、做好,4個層次沒差別,但大多數工作並不是這麼簡單。 以辦公室的電話總機為例,有完、對、做好完全不一樣。 因此人人都在總機,但每個人都不一樣,你很容易辨認誰是總機,誰是壞總機,而他們的工作成果,也反映了整體公司的嚴謹程度。 「有」與「完」的層次是具象而明確的。 由於許多工作的步驟複雜,有不等於完,因此公司管理為什麼會講究流程標準化,會追逐最佳實務,這都是要讓每一項工作,不論誰、不論什麼時候,每一次都確定有,而且完,並期待得到一樣的結果。

  2. 2020年11月1日 · 在人生中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想辦法做得更好要習慣成功習慣優秀不管是提升自我格局視野能力還是工作職位上的晉升每一個人的思維態度與行為都決定了未來的自己成長是能驅使我們邁向成功的關鍵要素。 一般工作者如是,保險從業人員更該如此,從新人開始,就要為自己設立一個個的目標,透過達標甚或是超標,來驅使自我成長;對於團隊領軍人亦是,透過為團隊設立一個個的目標,再輔以紮實培訓,引領團隊往更卓越的境界邁進。 而讓自己和團隊更好的同時,也能夠讓保險業環境整體向上提升。 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對於團隊主管來說,以身作則是絕對必要的! 因為在要求部屬的同時,更要審視自己是否做到,甚至要做得比部屬更多,不能因為自己是主管而停下腳步。

  3. 2023年11月1日 · 事實上財務顧問談短期風險的時間很少,規劃好之後只會在每年見面時花很少時間評估一下是否有不足的地方;長期風險才是客戶最大的恐懼,也是財務顧問花最多時間與客戶討論的議題。 而客戶財富管理可分為4個階段如圖一),不只談論資產累積長期風險討論的重點會放在階段3及階段4同時進行財務規劃時所涉及的是客戶實際上擁有的總資產亦即包含客戶個人家人家庭聲譽或傳承等面向屬於全方位的財務規劃。 因此一個合格的財務顧問師必然要接受足夠的訓練,以及擁有高道德標準,才有資格匹配這份工作所賦予的責任。 因此,保險既是財務規劃的基礎,在全方位的規劃過程中,就會有很多鉅額保單被銷售。 2.在每一個環節都讓客戶體驗到個性化服務. (1)到2030年,全球60歲及以上的人口將增加50%,成長至14億人。

  4. 2021年2月1日 · 2625.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以往企業的價值我們常用「EPS」,也就是每股盈餘來衡量,然而按照現今觀念來說,僅用EPS這種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價值,恐怕已能以目光短淺來形容,因為只單單重視增加企業獲利或是股東權益就,事實上無法全面評價一間企業的表現。 人類從工業革命之後,從地球快速掠奪資源,並透過人為改變生態等,這樣的狀況隨著時間推移至今愈見劇烈;資本主義的極致發展更助長企業的壯大,有許多跨國的大企業富可敵國,資本甚至超越許多發展中的小國。 由此可知企業,對社會各個層面的影響力之大,超越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

  5. 2022年3月1日 · 從業人員必備的六大基本功. 文 倪偉晟 照片 資料照片.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3 月 1 日. 0. 2024. 基本功的定義,為每一個人要去一件事情,或是成就一項工作、技能,所需要具備的根本技術或能力。 對保險從業人員而言,要在行業走長久、穩健,更須著重基本功的培養,讓自己成為一位像樣的保險從業人員。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萬物根本的重要性,自古迄今從未改變,在不同領域裡面想要有出色的表現,皆需花費一番工夫培養紮實的基本功。

  6. 2018年6月1日 · 3個關鍵能力,打造願景的力量. 某種程度上,願景對個人而言更具體的意義,就是一顆自我的「期許之心」。 對自我的期許並不是空穴來風,很多時候是基於自己最強的優勢。 每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過程(求學、社會化),會淬鍊出自己較為擅長的事物,這些事物往往能為自己帶來成就感。 期許,則是站在這個基礎上,調動更龐大的熱情,讓我們能用更高的標準來完成目標,更願意尋求改進空間,不輕易滿足於「還可以」的模糊標準。 一個帶有期許之心的人,除了熱情之外,通常也具備豐富的想像力。 這也是有助打造願景的第二項關鍵能力。

  7. 2018年4月1日 · 主管可先規劃整個月或者一整週的早會分享主題方向,如以週為單位,將銷售中的環節固定安排在週一到週五,每天講一個方向的內容;或以月為單位,則規劃第一週至第四週的內容,讓團隊的早會內容跟上公司的業務節奏。 然後再邀請有相關經驗的夥伴早會分享準備;並在夥伴分享前一天,檢視其PPT和演講內容是否合理,這樣就能確保早會分享更有針對性,提高夥伴的學習效率。 檢查2早會是否資訊過多? 有些主管在安排早會的時候,總是希望盡量安排更多的內容,其實這樣是不妥的。 過多的早會資訊,反而會讓夥伴大腦接收資訊混亂。 這是因為會議這種主要依靠語言、聽覺及短暫記憶的媒介,不適合傳遞過於密集和抽象的資訊。 因此,主管在組織早會的時候,內容要點宜少不宜多,宜簡不宜繁,即每一個主題都切入一個要點進行分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