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5日 · 有五種:一、詐現異相,於世俗之人詐現奇特之相,以求養者。 二、自說功能,說自己功德,以求養者。 三、占相吉凶,學占卜而說人之吉凶以求養者。 四、高聲現威,大言莊語而現威勢,以求養者。 五、說所得以動人心,於彼得,則於此稱說之,於此得利,則於彼稱說之,以求養者。 見智度論十九。 性罪遮罪 --佛學詞彙陳義居士. 性罪:佛陀雖未制戒規定此事不能做,由於此事本性即是罪惡,如殺、盜、淫、妄,不待佛制定,誰犯了就會造罪。 遮罪:是遮止的罪,如酒的本質不是惡,但是佛禁止不許飲,誰飲了就會得到毀犯佛制戒的罪。 《海龍王請問經》云:「世尊我於劫初,住大海內,時有拘留孫如來出現世間,爾時大海之中,諸龍、龍子、龍女悉皆減少,我亦減少眷屬。

  2. 雖然缺乏了「方便」「智慧」是會有這樣情況,但是,若有「方便」「智慧」攝持的福德資糧,卻足以成為「解脫」「一切種智」之因,說明這個道理的經典可說多不勝數。

  3. 《入行論》這一頌從五個方面解釋佈施:佈施的物品是身體、受用、三世善根,佈施的對境是一切有情,佈施的必要是成辦自他二利,佈施的意樂是心無慳吝,佈施的作業是引發捨心。 如是若於一切所有破我所愛,數數修習施他之心,是名菩薩。 如是,若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破除了我愛執,一遍又一遍地修習奉獻他人善心的人,是名副其實的菩薩。 反之,不串習施他的善心,則是有名無實的菩薩。 《六波羅蜜多經》說:“若不利他,自受世樂,非菩薩行。 如《攝波羅蜜多論》云:“此等一切是汝物,於此我無我所慢82,數數觀察此稀有,隨行正遍覺83功德,誰有此德名菩薩,難思勝士佛所說。

  4. 第一、成辦過患:為了獲取食物,必須忍受寒冷炎熱及心力交瘁的痛苦;如果無所獲,更是憂悲苦惱;得到了,又擔心被偷、被搶而遭到損失,因此鎮日牽絆、辛勤守護,致受許多苦惱。 親友失壞者,謂由此故,雖父子等互相鬥諍。 不知滿足者,由於飲食愛增長故,諸國王等互相陣戰,領受非一眾多大苦。 無自在過失者,諸食他食者,為其主故,與他鬥競,受眾多苦。 從惡行生者,謂為飲食,飲食因故,三業造罪,臨命終時,憶念其罪,追悔而死,沒後復當墮諸惡趣。 第二、親友失壞過患:為了食物的關係,即使親如父子也會互相爭鬥。 第三、不知滿足過患:由於飲食而增長的貪愛,甚至引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使生靈也遭受許多大苦。 第四、無法自主的過患:寄食於他人者,為了主人的利益,必須別人爭鬥,因而受種種痛苦。

  5. 2021年2月19日 · “匱乏”是指功德法財、道果成就的貧乏。 如《本生論》說:怯弱對我們毫無利益,它並不能讓我們脫離匱乏,所以不必無意義地憂惱。 如果依靠能成辦義的聰睿,哪怕極其困難的事,也很容易從中解脫。

  6. 2021年2月27日 · 從小孝親的馬鳴菩薩 關於恭敬老師和孝順父母,佛教中最著名的就是 馬鳴 菩薩。 在《 廣論 》中會看到 「 敬父阿奢黎 」 、 「 敬母阿奢黎 」 、 「 聖勇 菩薩 」 、 「 馬鳴 菩薩 」 、 「 吉祥敬母 」 ,指的都是同一個人。

  7. 2021年3月14日 · 佛在《寶積經》、《妙臂請問經》等經中,宣說四攝法是成辦一切有情義的善妙方便,因此攝受弟子務必要依靠四攝法。 即:要讓所化堪為法器,應依財佈施;要讓所化對自己所講之法生起信解,應依愛語;要讓所化將聞思所生之定解轉為實修的加行,真正對法義努力精進,應依行;要讓所化修行之後不退轉並且達到究竟,應依同事。 因此,攝受眷屬必須依靠四攝。 末法時代有一些顛倒現象,比如,有些人攝受弟子,需要弟子供養、讚歎、做“行”“同事”。 這是倒行逆施,將菩薩道變成了謀取名利、恭敬、承事的世間八法。 雖然身為弟子理應這樣做,但作為師長也應檢查自己攝受弟子的動機行為是否如法。 如云:“諸攝眷屬者,當善依此理,能辦一切義,贊為妙方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