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卡爾登·李·海尼斯(英語: Colton Lee Haynes,1988年7月13日 — )是一名美國 男演員及模特兒 [1] [2] [3] [4]。 他知名於影集《 少狼 》及2012年影集《 綠箭俠 》飾演 羅伊·哈珀 / 軍火庫 。

  2. 卡爾登·李·海尼斯(英語: Colton Lee Haynes,1988年7月13日 — )是一名美國 男演員及模特兒 [1] [2] [3] [4]。 他知名於影集《 少狼 》及2012年影集《 綠箭俠 》飾演 羅伊·哈珀 / 軍火庫 。

  3. 2021年9月5日 · 卡尔·李·海尼斯 (英语: Colton Lee Haynes ,1988年7月13日 — )是一名 美国 男演员 及 模特儿 [1] [2] [3] [4] 。. 他知名于剧集《 少狼 》及2012年剧集《 绿箭侠 》饰演 罗伊·哈珀 / 军火库 。.

    • 生平
    • 家庭
    • 鄧尼茲與納粹主義
    • 紐倫堡審判和服刑
    • 晚年
    • 個人
    • 參考文獻

    早年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卡爾·鄧尼茲於1891年9月16日生於柏林近郊小鎮格林瑙(英語:Grünau (Berlin)),家中有一位兄長——弗里德里希,父親埃米爾為耶拿蔡司玻璃工廠的一位工程師,母親為拜爾,於鄧尼茲五歲時去世。 鄧尼茲與兄長深受父親的影響,灌輸普魯士精神;同時由於父親注重教育,鄧尼茲很快地就被送至采爾布斯特的文科中學與威瑪和耶拿的實科中學(英語:Realschule)就讀。1910年,鄧尼茲應徵加入德意志帝國海軍,於4月1日成為基爾的海軍軍校學生,並以見習水手身份到赫塔號防護巡洋艦上服役。鄧尼茲在軍校中為一位沉穩、保守和勤奮的學生,心中秉持著:「完成自己的責任是道德的最高準則」的原則。1912年秋,鄧尼茲晉升為候補軍官,並轉至慕爾威克海軍軍校就讀、於布雷斯勞號小巡洋艦服役,同年他的父親去世。有一天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乘坐王儲號戰艦觀看軍事演習時,布雷斯號拖著靶船在前面航行,但拖行的繩子纏到了布雷斯號的螺旋槳,而王儲號正不斷接近中,這時鄧尼茲啣著水手刀跳海割去了纜繩,使演習得以順利進行,因而獲得嘉獎。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布雷斯勞號和戈本號賣給了鄂圖曼帝國,分別改名為「米迪利號」和...

    戰間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11月11日結束,但1919年7月鄧尼茲才被釋放,他留在英國,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國,再次加入德國海軍。在《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之下,德國僅能擁有規模非常小的海軍,不能擁有潛艦,且海軍人員僅能15000人,而鄧尼茲以中尉的身份作為德國國家海軍中的T-157魚雷艇艇長,在同年11月1日,晉升為海軍少校。在1933年9月1日,鄧尼茲晉升中校,在1934年9月出任指揮埃姆登號輕巡洋艦。在1935年德國和英國簽署《英德海軍協定》後,德國已能擁有潛艦部隊。1935年10月,鄧尼茲回到潛艦部隊中服役,並晉升上校;同年,魏瑪共和國的「國家海軍」被希特勒改名為「戰爭海軍」。鄧尼茲自回國後傾心研究潛艦戰術,利用一次大戰的經驗和在戰間期與外國合作,私下發展研究潛艦和訓練潛艦人員,復甦德國潛艦力量。 當時的德國海軍學說建立在美國軍事家馬漢的理念上,主張結合潛艦和水面艦艇一起打擊敵人艦隊。到了1937年11月,鄧尼茲開始相信,大規模的通商破壞戰(即「破交戰」)是可行的,特別是對德國海軍的主要對手——英國皇家海軍,他認為必須將德國海軍的艦隊形式從水面艦改成潛艦,戰略是主張攻擊相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原本預計這場戰爭的爆發將在1945年,而不是1939年,戰爭海軍對於戰爭的到來完全是措手不及。鄧尼茲的U-潛艦部隊只有57艘,其中許多是短航程型,只有22遠洋型能越洋出擊。在雷德爾和希特勒的要求下,以潛艦艦隊直接和英國艦隊交手。這些作戰結果成敗參半,勇敢號航空母艦、皇家橡樹號戰艦和巴勒姆號被擊沉,以及擊傷納爾遜號。這些戰果代價是一些潛艦船隻,削弱了原本就很少量的潛艦部隊,讓狼群戰術的進展更為緩慢。之後,潛艦艦隊又被派去和水面艦隊一同執行破交戰。

    鄧尼茲的兩個兒子皆死於二戰。他的小兒子彼得,作為U-954潛艦的值更人員並在1943年5月19日死亡,而哥哥克勞斯死於1944年5月13日魚雷艇S-141的突襲行動。鄧尼茲的女兒烏蘇拉則是嫁給了潛艦指揮官海斯勒。

    儘管鄧尼茲多次發表反對言論,鄧尼茲仍被視為納粹主義的支持者。幾位海軍軍官還曾說他是「和希特勒與納粹主義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有一次,還聽到他讚揚希特勒的「人性」。他也拒絕協助斯佩爾制止焦土政策,他說道:「和希特勒相比,我們都是無足輕重的人,任何自認能做的比元首好的人皆是愚蠢的。」根據幾位反猶太主義者還指出,鄧尼茲曾在1944年8月時說過:「我寧願吃屎,也不要看到我孫子在猶太人存在的骯髒環境下成長。」;對以上這些言論,鄧尼茲皆予以否認,也對猶太人大屠殺一無所知,並宣稱在「他的人」裡面沒有人對猶太人持以敵視態度,並指出在希特勒迫害猶太人時,他出面保護猶太裔的海軍軍官羅格。

    當戰爭結束時,鄧尼茲以戰俘的身份被同盟國所拘留,他在紐倫堡審判中被指控為戰犯,主要在三個方面: 1. 反和平密謀罪 2. 侵略計劃、實行罪 3. 戰爭罪 審判過程中,鄧尼茲的辯護者證明他並未參與戰爭的發動計劃。理由是,直至戰爭發生時,他僅僅官拜上校,根本無從置喙。因此第一項罪名起訴後被判無罪。但因為另外兩項皆為成立,且被指控於1939年的下達戰爭令第154號,發動無限制潛艦戰(後來沒有正式列入他的判決中,因為美國承認對日本也採取此戰術),鄧尼茲最後被判處十年監禁。在審訊期間,美國軍事心理學家吉爾伯特,被允許研究在紐倫堡審判中犯有戰爭罪的納粹領導人,在德國版的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測驗中,鄧尼茲有138分,為所有納粹領導者中的第三高者。當他在西柏林的施潘道監獄中服刑時,經常鍛煉身體和持續讀書,獄...

    鄧尼茲到1956年10月1日才被釋放,之後他退休到西德什列斯威-霍爾斯坦的一座村子定居,他在之後創作了2部作品,他的回憶錄《10年和20天》,該書於1958年在德國出版,隔年又有英文翻譯版上市。「10年」指的是鄧尼茲作為潛艦指揮官,「20天」則是他作為總統的日子;書中,鄧尼茲將納粹政權解釋為是時代的產物,並且爭辯說他不是一個政治人物,因此不能在道義上負起納粹政權的大部分罪行,他也批評專制制度是政府的根本缺陷,並指責專制制度是納粹許多錯誤的根源。 鄧尼茲的第二本書,《我風雲變幻的一生》,比較少人知道,內容敘述他1934年前的事,這本書是首次出版於1968年,在1998年出版新的版本,標題改作《我作為軍人的一生》。 與阿爾伯特·斯佩爾不同,鄧尼茲完全不後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做的一切,因為他認為「沒...

    鄧尼茲表示一戰搭乘U艇的經驗令他了解,在狹小封閉的空間內船員團結的重要性,並形容「我們就像孤立在海裡的大家族一樣,也就是說U艇上的人都是命運共同體,很少有這麼美麗的東西。能成為其中的一員,是貴重而難以忘懷的經驗」,並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為座右銘。希特勒很信任鄧尼茲,稱其為「海上的隆美爾」,戈培爾對他的評價也很高,在他的日記中寫道:「鄧尼茲和戈林很不一樣,兩個人其實都無法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兵器,戈林就放棄了,因此失敗,而鄧尼茲就克服了這個困難」、「如果在此提議把空軍的指揮權交給海軍、交給鄧尼茲會怎麼樣呢?……鄧尼茲是還不錯的領導人。可以給已經挫敗的我們的空軍帶來新的模式。按我的想法,這才是新的勝利的前提」,日記中有很多讚揚鄧尼茲的字句。 鄧尼茲對很麻煩的民主主義沒什麼興趣,又很討厭蘇聯和社會...

    來源

    背景資料 1. Cremer, Peter. U-Boat Commander: A Periscope View of the Battle of the Atlantic. 1984. ISBN 0-87021-969-3 2. Davidson, Eugene. The Trial of the Germans: Account of the Twenty-two Defendants Before the 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 at Nuremberg. 1997. ISBN 0-8262-1139-9 3. Hadley, Michael L. U-Boats Against Canada: German Submarines in Canadian Waters.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0-7735-0801-5. 4. Macintyre, Donald. U-boat Killer. 1999. ISBN 0-304-35235-7 5. Werner, H...

  4. 卡爾登·海尼斯 傑克遜·惠特莫爾(Jackson Whittemore) 史考特的同學也是球隊隊友。劇中前期多次挑釁史考特。被德雷克抓傷變成蜥蜴人 趙雅頓 ( 英語 : Arden Cho ) 飾 Kira Yukimura Shelley Hennig ( 英語 : Shelley Hennig ) 飾 Malia Tate 迪倫·斯派

  5. 綠箭宇宙系列影集:由卡爾登·海尼斯飾演,主線劇情出現於《綠箭俠》。 第一季與綠箭俠的妹妹 蒂婭·昆恩 ( 英語 : Thea_Queen ) 成為情侶。 一次被 綠箭俠 拯救後,引起他對義警的興趣。

  6. 2024年4月21日 · 《 鐵達尼號 》(英語: Titanic )是一部於1997年上映的 美國 史詩 浪漫 災難 電影,由 詹姆斯·卡麥隆 創作、導演、監製、共同製作及共同編輯。 電影部分情節是根據1912年4月14日至15日的 鐵達尼號沉沒事故 改編,敘述男主角傑克(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飾)和女主角蘿絲( 凱特·溫斯蕾 飾)以不同社會階層成員的身分在首航期間墜入愛河的故事。 卡麥隆對這部電影的靈感源於他對這起世紀災難的迷戀;他認為一個貫穿愛情和人類失落的故事,對於傳達災難的悲劇訊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