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參議,又參與議政或參與集議,法政事務術語,源自秦漢公卿集議有關朝臣參與討論君主決策的體系,後轉變為中國古代以來東亞政府機關內一種輔政官職。 後期一般而言,該官位通常為輔佐主官或從官的高級官員,而未有相當於中央層面參政立法的職權地位。
      www.wikiwand.com/zh-tw/參議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參議 ,又 參與議政 或 參與集議 ,法政事務術語,源自 秦漢 公卿集議 有關朝臣參與討論君主決策的體系,後轉變為 中國古代 以來 東亞 政府 機關內一種輔政 官職 。 後期一般而言,該官位通常為輔佐主官或從官的高級官員,而未有相當於中央層面參政立法的職權地位。 與通常 參議 一意有所區分。 概念源起 [ 編輯] 維基文庫 中的相關原始文獻: 南齊書/卷48. 源自秦漢臣屬參議的朝廷體系,在發展至唐代時,參議官臣必須「先奏請議」,呈上集議議題由皇帝批准,必須獲皇帝頒下召開集議的詔書方能參議:「詔下尚書省集公卿議」、「敕令公卿以下集議」等 [1] 即為此類。

  3. 參議. 簡任 第十職. 一、現職參事三人、顧問二人均未出缺改置為參議前, 內二人列簡任第十一職等 十 二、現職第十職參議 等 參事三人、顧問二人,其中四人出缺改置為參議後,內三人列簡任第十一職. 等 簡任 等. 內二人. 列簡任五 第十一職等 依各機關職稱及官等職等配置準則第九條規定修正;又該五 職稱員額內三分之ㄧ得列第十一職等,爰配合修正。 附註: 附註: 一、本編制表所列職稱、官等職等,應適一、本編制表所列職稱、官等職等,應. 一、因本府秘書處另訂.

  4. 簡任就是擇優任用的意思。 北洋政府時期 [ 編輯] 1912年10月16日 北洋政府 頒布的《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和《中央行政官官俸法》規定,特任官以下文官分九等;其中第一、第二等為簡任官,由 中華民國大總統 就合格人員中簡任,包括 國務院 直轄各局局長和各部次長。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 編輯] 依據1929年 南京國民政府 頒布的《公務員任用條例》及1933年頒布的《公務員任用法》,簡任官共分8級,由 國民政府主席 選拔並予任命。 1933年9月23日公布執行的《暫行文官官等官俸表》規定,簡任各級俸別為 法幣 680、640、600、560、520、490、460、430元。 [1] 簡任1級包括:中央各部次長、各委員會的副委員長、中央政府所屬各局局長、各省政府主席。 其餘簡任官有:

  5. 參議 簡任 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一 科長 薦任 第九職等 二 秘書 薦任 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 一 諮議 薦任 第七職等至第九職等 六 科員 委任或薦任 第五職等或第六職等 至第七職等 二 助理員 委任 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 一

  6. 地方行政機關組織自治條例或組織規程,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機關名稱。 二、設立之法源依據。 權限及職掌首長職稱置副首長者其職稱及人數一級單位名稱有所屬一級機關者其名稱。 六、首長辭職及代理程序。 七、其他有關組織運作規定。 第 5 條. 地方行政機關依下列規定,分層級設機關: 一、直轄市政府所屬機關以分二層級為限,其名稱如下: (一)局、處、委員會:一級機關用之。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參議參議 - Wikiwand

    參議 ,又 參與議政 或 參與集議 ,法政事務術語,源自 秦漢 公卿集議 有關朝臣參與討論君主決策的體系,後轉變為 中國古代 以來 東亞 政府 機關內一種輔政 官職 。 後期一般而言,該官位通常為輔佐主官或從官的高級官員,而未有相當於中央層面參政立法的職權地位。 與通常 參議 一意有所區分。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403. 參議,又參與議政或參與集議,法政事務術語,源自秦漢公卿集議有關朝臣參與討論君主決策的體系,後轉變為中國古代以來東亞政府機關內一種輔政官職。 後期一般而言,該官位通常為輔佐主官或從官的高級官員,而未有相當於中央層面參政立法的職權地位。 與通常參議一意有所區分。

  8. 各機關編制表內跨列官等之職稱,其各官等員額之計算方式如下:. 一、列委(薦)任至薦(簡)任者,以薦(簡)任員額計之。. 二、列委任,於其編制員額數二分之一範圍內,得列薦任者,及列薦任,按其機關層級,於其編制員額數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範圍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