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日 · 透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將客戶的資訊傳達到保險公司系統,再透過數位技術算出客戶的健康優化程度,進而有可能會發展成業務人員的績效值,成為評價業務人員是否績優的指標之一,可以說從「保單的外溢」,轉變成「業務人員行為的外溢」,業務人員在獲得業績的同時,能夠更具體地對社會健康有所貢獻。 由此可知,科技既然能對客戶產生外部性,對業務人員通路產生外部性也是具有相當大的可能性。 未來在API的應用上,對於業務人員通路而言可能競爭更多,如同開放銀行的概念,使得原本僅由業務人員提供的服務,在未來可能會開放更多的TSP業者(Third-Party Service Providers;第三方服務業者)的情況下,轉變成TSP業者也能加以提供,像是比價、試算、保單健診或通知等服務

  2. 2023年3月1日 · 隨著保險科技進步,在大數據及AI的助力下,保險公司紛紛推出創新的碎片化商品,為保險市場注入一股新血。. 近年碎片化的保險商品不斷推陳出新,保障的項目及內容也不斷朝各領域延伸,保險碎片化是否已然成為趨勢?. 透過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 ...

  3. 2023年11月1日 · 此專案於2022年8月於桃園試點上線,2023年服務範疇陸續擴展至新竹、臺中、臺南,合作診所近10家,累計服務人次近3,000人。 跨界合作的目的主要有3點: 首先,配合政府政策方向,建構健康服務網絡。

  4. 2019年11月1日 · 服務又取決於3要素:一是客戶的保險業務人員;二是業務人員能讓客戶真正瞭解所購買的產品;三是當客戶需要理賠時能兌現購買時的承諾。 Guy Mills表示,經由上千份調研資料的分析,得出了做好哪一些事情,客戶就會願意轉介紹的結論。

  5. 2021年3月1日 · 以銀行為例,過去民眾想獲得銀行的服務,就是直接去到各個分行,從踏入銀行開始就有人幫你引導,詢問要進行什麼業務,接著領取號碼牌,排隊等待叫號,最後再由行員協助完成服務,而這樣的傳統模式需要透過實體的分行據點以及行員人力完成。

  6. 2020年7月1日 · 將心比心,如果你是客戶,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服務? 希望在服務過程中有什麼樣的體驗? 這個問題如果拿去問1,000個人,估計可以得到幾百種答案,但總結起來大致可以分為2點──方便及溫度。

  7. 2019年9月1日 · 一、UBI商品突破傳統費率因子限制. 所謂的UBI(User Based Insurance,客戶基礎保險)商品,指藉由電子設備與物聯網等技術,基於客戶的個人情況而進行的客製化保單規劃。. 用在車險上,可以藉由里程數與疲勞駕駛次數,判斷一個人的駕駛熟練程度與違規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