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14日 · 毛舜筠遺傳了馮素波的劣根性卻不見有幾多人提出呂爵安也是謝君豪倒模出來車上呂爵安不自量力做和事老他就是用謝君豪那種冷靜及邏輯企圖化解母親的抓狂呂爵安的暴躁卻也跟父親一樣平時比其他人冷靜溫和但一被踩界就會爆發 ...

  2. 開場是八年前的冬至飯Edan呂爵安飾緊繃的家庭關係在兩代強勢母親與失敗男性的衝突中引爆分崩離析先是想借錢的舅父梁祖堯飾不堪受辱一怒而去碎念控制狂母親毛舜筠飾提出離婚失業父親謝君豪飾不接受導致母親歇斯底里引發父親揮刀砍在椅子上陽憤而離家八年。 值得一提的是,開場劇力萬鈞之餘,空鏡頭轉向風吹蟻動的象徵抒情。 八年後,失業父親成為的士司機,送移民家庭去機場,可以看到電影對離家/留家/回家,離港/留港/回港的並置與辯證。 舅父女兒Joy(袁澧林飾)代替父親回港探望祖母(馮素波飾),帶來療癒和解修復的契機。 袁澧林是《過時.過節》裡裏演得最好的,和Edan、馮素波的兩場戲,情緒飽滿而真摯,可以拿最佳女配角。

  3. 電影重點是 Mirror 三子的演出呂爵安是最重心角色姜濤也奸得夠落力有趣的是整部電影是沒有女性的世界除了紅姐邵美君飾一個而且是盲的),但又預期女性粉絲的觀影目光。 陳廣隆 : 智慧型犯罪片與大型槍戰場面也許不再是香港電影的強項但若劇本寫得穩當仍是能拍出合理而可觀的表現。 袁劍偉前作《死因無可疑》(2020)佈局失敗,處處不通,引人恥笑,這次改編 2010 年東京天賞堂失竊案與本地匪徒搶郵袋案,有黑吃黑奇案為底,駁通前因後果,善用偶像形象,老中青三代戲份分配合宜,也算是及時的新春娛樂。

  4. 2022年12月9日 · 相對於衰老與失去記憶的母親是小孩的出生還有擁有龐大記憶的AI女歌手後者反映科技的局限一如過時過節阿陽呂爵安飾努力研發的網絡遊戲

  5. 2022年8月5日 · 初登銀幕的呂爵安雖是眾人焦點但不及麻煩父母鄭中基與梁詠琪搶鏡過癮。 監製吳君如兼演姑媽一角,竟失去一貫的喜感,跟袁澧林同樣成了可有可無的花瓶。 《七人樂隊》 小偉 : 拍不同年代的香港,更是七位導演不同視點下的香港。 《練功》(洪金寶導演)是真人現身說法,平實版的《七小福》(1988)片段;《校長》(許鞍華導演)更多是導演對人間美善和遺憾的回憶;《別夜》(譚家明導演)發着八十年代中產荳芽夢;《回歸》(袁和平導演)重複功夫和飲食文化世代差異的俗套;《遍地黃金》(杜琪峯導演)重溫了一遍十年富貴夢;《迷路》(林嶺東導演)迷失的不只是日轉星移的中環道路,還有香港人海外的漂泊;《深度對話》(徐克導演)則把「真相」不斷轉換,瘋狂扭橋。 有些導演負責的年代正好是其創作高峰,拍起來自然駕輕就熟。

  6. 2009年2月27日 · 《禮儀師的奏鳴曲》──人與人倫的尊嚴. 作者 牛奶 2009-02-27. 所謂「人人平等」,最根本的就是生老病死和生離死別──不論富貴貧賤、才智學識、身心性格取向都必須面對。 納棺,就是人死後淨身、化妝,再把遺體放進棺木的一個儀式,從前由家屬替死者進行,從某個時間開始漸漸假手於人,將原來對死者親近的最後接觸,變成一個象徵的儀式。 人在生須要尊嚴,死後亦須要尊嚴,所謂尊嚴,並非單指風光葬禮,更重要是生者對死者的尊重。 既是自己最親/最愛的人,在進行納棺時何以會有污穢、不安的感覺? 恥於跟死者接近,某程度上基於彼此的關係疏離──個人主義、缺乏溝通、對他人漠不關心或注意。

  7. 2004年10月25日 · 導演:杜琪峯. 執行導演:羅永昌. 編劇:隱士、歐健兒. 演員:劉德華、鄭秀文、胡燕妮、吳嘉龍、林家棟、秦煌、許紹雄. 如果《龍鳳鬥》的主題是愛情故事,而以偷呃拐騙作為襯托,我想說,自己不明白究竟有甚麼被偷、被騙,同時有甚麼值得去愛、與被愛。 杜琪峯說今次重現「鐵三角」是要繼續鋪展《孤男寡女》及《瘦身男女》的愛情世界,也由劉德華與鄭秀文在大小場合交代如何演得投入、愛得肉緊;只能說,幸好不是看了一套《鐵達尼號》,沒有呼天搶地。 又可能,是因為我並非神偷,不知道如此一對鴛鴦的感情為何。 故事說盜生盜太合拍多年,因男方的一聲「分贓不衡」所以離婚收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