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6日 · BBC新聞. 2023年1月6日. Getty Images. 近日哈里王子自傳後備人選》(Spare中一系列聳人聽聞的言論和指控被披露。 這本書羅列出了英國王室家族裏的不滿和痛苦。 例如他和威廉王子曾要求他們的父親不要娶卡米拉衛報最先報道的哈里王子最驚人的說法之一是他如何遭到哥哥的身體攻擊。...

  2. 2023年1月11日 · Dominic Lipinski/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備用》 (Spare)是哈利王子備受期待的回憶錄,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讀者 ,有望成為今年最暢銷的書籍之一。 一系列的高調採訪,加上洩漏出來的片段,以及西班牙文版提前在西班牙銷售, 增加了 人們對這本回顧哈利人生的坦率自傳的興趣儘管它只是一面之詞。...

  3. 2023年1月6日 · 近日哈利王子自傳後備人選》(Spare中一系列聳人聽聞的言論和指控被披露。. 這本書羅列出了英國王室家族裡的不滿和痛苦。. 例如,他和威廉王子曾要求他們的父親不要娶卡米拉。. 衛報最先報導的哈利王子最驚人的說法之一是他如何 ...

    • 為何英國還需要王室?
    • 王室不必「尊貴」
    • 「追劇」構成英國人身分認同?

    在芸芸西方民主國家之中,英國至今依然是形式上的政教合一政體:英國君主是英格蘭聖公會的最高領袖,英國國會開會之前亦以祈禱為始。如今這些當然變成了幾乎宗教性盡去的儀式。英國王室作為這種歷史遺物的一部份,其繼續存在的事實就必需有「君權神授」以外的合理性來支撐。 上文提到的白芝浩認為,英國的憲政為成兩個層面:一是「尊貴的部份」(dignified parts),二是「有效的部份」(efficient parts)。前者與政府日常事務無關,卻是政府權力的根本,後者則是運用這個權力的架構。根據白芝浩的設法,由英國王室代表的「尊貴的部份」雖然看起來毫無用處,然而,能夠得到一般人敬仰、使人們願意為其犧牲的卻不是任何有用東西,而是「某種光榮、帝國、國家民族的模糊夢想」、「某種理念」、「某種看似超越現實的吸引力...

    到了今時今日,每當王室有事,英國的輿論領袖,無論對君主制支持與否,也經常引用白芝浩超過150年前的文句來借題發揮。例如《衛報》的專欄作家Polly Toynbee在其有關哈里新書的評論文章中就特意拿白芝浩的觀點出來反駁,稱「王室從來不是憲制中『尊貴』的部份,而是將我們化約成幼稚到一直追看其瑣碎劇情的沒有尊嚴的戲子」,而神秘也不是王室的生命,「公眾必需被餵食每一集新的王室劇目」。 無可否認,此刻人們對哈里、梅根針對王室的種種明暗批評還有清晰印象,「尊貴」一詞確實難以用來形容王室。但王室的存續真的需要其「尊貴」嗎? 在過去大半個世紀,英國王室也一直經歷着種種醜聞,從1930年代為娶兩次離婚美國女子而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到查理斯、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

    美國政治學家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1983年早就提出民族認同只是一種互相毫無直接接觸的人將各自認定成同一個群體的「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這個「想像的共同體」的基礎,是經過大眾媒體傳播的影像、意識形態或語言。 在英國,對於王室成員劇情的切身關注,就是這一種讓英國人之所以自認為英國人的重要元素。相較之下,哈里王子的王室揭秘在全球各地雖然同樣吸引到人們的注意,但這一種注意本質上卻不同於英國人的切身感——對於外國人而言,王室醜聞只是另一個名門故事而已。有英國評論就指,雖然哈里在美國得到更多人的同情,但可憐的是,美國沒有人真的關心(care)哈利。 因此,白芝浩對英國王室憲政地位的描述,只說對了一半:王室不一定要高貴,不一定要神秘,卻是一種毫無實...

  4. 2022年10月31日 · 哈利王子的回憶錄由著名的代寫人 JR Moehringer 共同撰寫毫無疑問地將一一探索這些複雜的王室情緒同時也可能幫助哈利王子定義他的後皇室生涯:「歷史表明英國君主制是不可預測的,」王室專家維多利亞·阿比特Victoria Arbiter 2016 年告訴 CNN。 「永遠不要低估王室備胎的長久潛力。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3年1月11日 · 哈里王子自傳後備人選》(Spare於1月10日正式上架其中公開了一系列對英國王室的不滿和控訴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成長經歷引發巨大關注 ...

    • 3 分鐘
    • 35.1K
    • BBC New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