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31日 · 領導研究的雅典大學教授赫里索克蘇指出,地中海飲食以橄欖油、蔬菜、魚類和豆類為主,有助心血管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2. 2019年7月18日 · 「睇餸食飯」其實是廣東人同枱吃飯的規矩,意思是須按用膳人數及各款菜的分量進食,目的是讓各人都能吃到合理分量的菜。 後以此比喻按手頭資源來作行事規劃。 「限米煮限飯」(非「爛米煮爛飯」)指有「限」的「米」只可「煑」出有「限」的「飯」,亦即「米」的分量決定了「飯」的分量。 「米」比喻能力,「飯」比喻「成果/成效」,意為有限的能力只能做有限的事情,也意味着能力不高的不要奢望有很大的收穫;比喻做事得看環境或自身條件。 以下文字節錄自毛澤東於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在延安幹部會上的演說: 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

  3. 2016年5月1日 · 近年港人中風有年輕化趨勢,有醫師日前在一個講座中指出,這是與港人飲食習慣有關,預防勝於治療,大家應從健康飲食、規律作息做起。

  4. 2011年8月16日 · 每個地方飲食都有其獨特之處,這些獨特性正好反映該地的文化背景。 要談香港人的文化身份,以飲食文化最直接而有效。

  5. 2006年5月27日 · 人人都說香港是美食天堂,香港作為東西文化的交匯所在,發展出一個糅合中菜和西餐的飲食習慣,日、韓、越南、泰、印度等餐廳在港也都十分 ...

  6. 2015年10月28日 · 我看後駭笑不已。 有人離世,辦的是喪事而非開武林大會,設什麼英雄宴? 是「纓紅宴」才對! 一連串的貼文,顯示原來香港很多人對「解穢酒」和「纓紅宴」的認識並不深。 以前的人多是設「解穢酒」的。 顧名思義,是解除污穢,即不吉利的事情不會再來之意。 以前的人對所有禮的儀式都較為講究,說是繁文縟節也可,說是以較多項儀式來對先人表達追思也可。 喪禮當然是禮的一種,所以當辦喪事的家庭為逝去的家人或親人完成火化或下葬儀式之後,仍然要為後者守孝。 這時候,主人家便在酒樓設「解穢酒」,讓前來弔唁的親友享用。 古時的人會為父母守孝三年。 即使我的外祖父逝世時,母親和其外家眾人亦守孝一年。 後來,香港人的生活節奏開始變得急速,一年的時間太久了,就變成守孝四十九日。

  7. 2018年4月11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香港醫護聯盟調查近300名長者早餐習慣,發現70%長者主要選擇粥、粉、麵包等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缺乏蛋、奶、肉等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