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坊間更流傳著生活在深海水域的皇帶魚除非因為地質出現大變動,例如發生地震,否則鮮有游到淺水的海域,改變棲息環境,因此被捕獲的機會極微,亦因為這樣的生活特性,才會被稱為「地震魚」,相傳皇帶魚會因地震而受驚游至淺水避難,所以牠的出現即 ...

  2. 2024年5月8日 · 每每在地震發生前後,總會有民眾或漁船捕獲「地震魚」的消息,也讓地震魚蒙上1層神祕的面紗。 到底「地震魚」是什麼? 地震魚出現真的代表會發生大地震嗎? 趕快看下

  3. 皇帶魚 ( 學名 : Regalecus glesne ),又稱 龍宮使者 [2] 、 鯡魚王 、 海魔王 、 地震魚 、 白魚龍 ,為 條鰭魚綱 月魚目 皇帶魚科 的其中一 種 。

  4. 2020年7月22日 · 近3個月,本港有市民多次發現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令人擔心香港會發生地震。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估計,「地震魚」不慎誤入海流而進入本港水域,情況十分罕見。

  5. 2024年5月7日 · 嘉義區漁會說明 ,大家口中的地震魚,其實是深海魚皇帶魚」,體長可長達8公尺,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分布範圍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但因皇帶魚平常多半生活在200~500公尺深的海域,對一般人來說不是那麼常見。 中央研究院補充 ,皇帶魚英文學名Regalecus...

  6. 如中國時報今年 9 月 28 日,即有記者由蘇澳報導稱南方澳魚船「新都昇二十號」, 9 月 27 日由南澳外海捕獲一條長八呎、重卅餘公斤的「皇帶魚」。. 去年,嘉義縣瑞里鄉發生大地震前,漁民在澎湖海域曾捕獲一條,漁村相傳此種又稱為「海龍王」、「龍宮使者 ...

  7. 2018年6月5日 · 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因民間流傳可以預測地震而有此稱謂。 事實上,有關皇帶魚的傳說很多,歐洲的漁民會稱呼牠為「海魔王」;日本漁民則稱牠為「龍宮使者」,在東南亞甚至流傳著一旦食用皇帶魚,便會死於非命。 有網民日前於Facebook專頁「香港漁民 - 我們都是水上人家」貼文指,有三門仔漁民於塔門捕獲一條長約2米長的皇帶魚。 皇帶魚身體為銀色,特徵是從頭至尾上方有紅色的背鰭,棲息在深海。 (香港漁民 - 我們都是水上人家Facebook專頁截圖) 只能當下價魚賣 漁民捕獲後多送給漁護署. 香港海鮮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皇帶魚在本港極罕見,本港每年大概只捕捉到兩至三條。 他又指,即使漁民捉到該魚,一般不會販賣,只會交予漁護署或製作標本:「唔會賣,因為大家當佢下價魚咁賣,唔值錢。

  8. 2023年4月11日 · 地震魚的悄然現身,其實與地震發生毫無關聯,反倒是當其出現在定置網、魚市場或餐廳冰檯之上時,提供了人們嚐鮮體驗的機會。 生鮮時觸摸一如鐵片般的硬實體表,高溫蒸煮後除有類似比目魚與鱈魚般的細軟肉質,同時魚皮與骨刺也能轉為果凍一般,特殊口感讓人印象深刻。 追新聞👉追蹤風傳媒Google News,以宏觀視野掌握新聞動態. 「龍宮使者」皇帶魚出現就有地震? 其實只是巧合....

  9. 2023年7月18日 ·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當地東北角淺海潛水時,意外拍下並目睹長達2米活生生的「皇帶魚」」(oarfish),又稱為「地震魚」,刷新台灣曾目擊過活體的同類魚紀錄。 罕見且清晰的畫面也傳到國外,英美等國的媒體紛紛報道,以「與末日預兆共舞」來形容這樣的景象,並坦承這是十分罕見的景象。 汪承儒6月27日在Facebook專頁「東北角海王子-汪汪」 登文表示,在深澳漁港潛水時,遇見約2米長的地震魚,起初還以為這隻地震魚是白帶魚,「大物看很多了,這個第一次見」,並拍下地震魚在水中的畫面,直言「從沒看過有人拍。 」此外,這隻地震魚的身上有兩個洞,疑似是被達摩鯊攻擊。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汪承儒Facebook截圖.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10. 2020年7月21日 · 在深海生活的皇帶魚被稱為「地震魚」,坊間傳言牠會在地震前出現在淺水處,其中日本在2011年的311地震前,海岸曾發現約20條皇帶魚,坊間視為地震先兆。 巿民高先生上周六(18日)在西貢火石洲發現逾10呎長的皇帶魚屍體,當時魚屍仍十分新鮮,估計死去不久。 (受訪者提供) 莊棣華指皇帶魚生活在海域水深約400至1000米,常見於擔杆列島外海,而香港水域平均水深僅數十米,並非皇帶魚出沒海域,故十分罕見。 對於香港近期最少3次發現皇帶魚,莊同意情況不尋常,相信是皇帶魚棲息地環境「出咗問題」,例如是海流轉變或全球暖化問題,其後皇帶魚順着海流漂到香港水域,在潮漲時流到淺水處,到潮退時未及回到深水處而擱淺死亡。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仔細記錄香港魚種。 (鍾偉德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