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建築描述. 墳場分兩部分前為與墳場同時興建的馬禮遜小教堂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 1922年重修。 重修後的教堂造型仿羅馬風Romanesque建築風格是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澳門早期的典型實例建築面積約80平方米一層高平面長方形室內裝飾簡潔用英國錘式屋架。 立面總高約8米,山花頂上有十字,兩側牆面有扶壁,外牆表面為白色粉刷,正立面有半圓形透視門,兩坡頂,主體為磚木結構,建築外觀古樸淡雅。 後為墓園,墓冢數十座,埋葬的多是來華的英國商人、東來拓殖的殖民主義者、鴉片戰爭中在華身亡的英國將領及基督教傳教士。

  2. 基督教墳場世界文化遺產舊基督教墳場位於澳門西北部聖安多尼教堂北面東方基金會會址之右。. 安葬了如著名畫家錢納利傳教士馬禮遜等人。. 墳場內有一羅馬風格小教堂二戰後墳場轉交聖公會管理教堂則以馬禮遜命名澳門歷史城區一部 ...

    • (2)
  3. 澳門世界遺產基督教墳場. 城市風貌 鄧思平. “Warren,22歲,英國人,雙桅船Fair Barbadian號的船長。 1844年10月29日澳門到黃埔的航行途中在一艘名為Kappa的鴉片船上被海盜劫擊重傷而死埋在澳門。 編輯加内容修改樣式. 這個故事真像一部虛構的驚險小說的內容。 然而這卻是現實是一個以澳門基督教墳場為歸宿的真實故事。 編輯加内容修改樣式. 圖1 基督教墳場墓地,陳顯耀攝. 加内容. 外人找到這個地方並不容易,因為不太顯眼,在白鴿巢東方基金會會址的一側,綠樹掩映的矮牆之中,旁開着一道小門,仔細查看其說明牌,上面書寫着“澳門基督教聖堂及墓地”,才知道沒有走錯地方。 進了門,左側不遠是一座通體灰白色,以馬禮遜命名的小教堂,純淨簡樸,一派基督教宗教建築的風格。

  4. 舊基督教墳場 ( 葡萄牙語:Cemitério Protestante )位於 澳門 西北部, 聖安多尼教堂 北面, 東方基金會會址 之右。 安葬了如著名畫家 錢納利 、傳教士 馬禮遜 等人。 墳場內有一 羅馬風格 小教堂,二戰後墳場轉交 聖公會 管理,教堂則以馬禮遜命名,為「 澳門歷史城區 」一部份。 墳場由 英國東印度公司 於1821年建立,以解決當時 新教徒 在 天主教 佔特權地位的澳門城缺乏長眠之所的問題。 天主教會固不願見新教徒葬於 城牆 之內,中國人亦不容許外國人埋於 關閘 以北的地方。 來自 英國 、 美國 及 北歐 國家的商人唯有秘密地把先人葬於城牆與關閘之間,恐防被中國人發現會發生衝突,甚至在離開之後毀墳滅屍。 事情最終在馬禮遜的原配瑪麗在1821年去世以後解決。

  5. 建筑描述. 坟场分两部分前为与坟场同时兴建的马礼逊小教堂是澳门第一座基督教传道所1922年重修重修後的教堂造型仿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风格是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澳门早期的典型实例。 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一层高,平面长方形,室内装饰简洁,用英国锤式屋架。 立面总高约8米,山花顶上有十字,两侧墙面有扶壁,外墙表面为白色粉刷,正立面有半圆形透视门,两坡顶,主体为砖木结构,建筑外观古朴淡雅。 後为墓园,墓冢数十座,埋葬的多是来华的英国商人、东来拓殖的殖民主义者、鸦片战争中在华身亡的英国将领及基督教传教士。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2年4月2日 · 新基督教墳場建成至今已過百年在歷史上的存在和意義是明確的它與舊基督教墳場一樣受到澳葡政府城市管理政策變更的影響成為澳門城市發展中沉默的見證者但是由於它毗鄰新西洋墳場並且兩者互通共用部分圍牆因此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都存在了多多少少的誤解

  8. 舊基督教墳場位於澳門半島鳳凰山上的白鴿巢前地與東方基金會相連並與白鴿巢公園花王堂斜斜相對該墳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督新教在澳門發展的重要見證舊基督教墳場規模不算大但卻葬有不少對澳門有重要影響的名人如基督新教在近代來華傳教的第一人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寫下第一部關於澳門歷史的英文著作的瑞典人龍思泰Anders Ljungstedt)等。 圖1 基督教墳場(約1925年)。 利冠棉收藏,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提供。 一、歷史背景. 舊基督教墳場闢於1821年,同時修建了一座小教堂作宗教儀式之用,現由聖公會管理。 此墳場的開闢與馬禮遜夫婦有莫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