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基隆什麼時候建市?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基隆市酒店,今日最抵優惠萬勿錯過!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 先訂後付

      Agoda.com最低價格保證

      火速預訂,免費取消!

搜尋結果

    • 1924年

      • 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 正式建市 ;進入 中華民國時代 後改置省轄市,仍為全臺航運樞紐。
      www.wikiwand.com/zh-tw/基隆市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進入清治時代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未開發之地,直到1723年,來自福建 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

  3. 2024年5月8日 · 進入 清治時代 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未開發之地,直到1723年,來自 福建 漳州 的 移民 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 崁仔頂街 ,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 漢人 移民移入開墾。 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 美國海軍 調查到雞籠擁有豐富的煤礦層及優良港灣,建議 其政府 派軍佔領,在 鴉片戰爭 時也有 英國 軍艦前來叩關;在 英法聯軍之役 之後的1863年,雞籠終於隨著 臺灣開港 而開放為貿易港。 1867年12月18日發生 臺灣史 上罕見的 嚴重海嘯 ,數百人被沖走喪生。 1875年,雞籠正式設治,並取「基地昌隆」之意改名為「基隆」。 清 光緒 十年(1884年), 中法戰爭 臺灣戰事(俗稱 西仔反 )爆發, 法國 軍隊曾多次攻佔基隆以作為封鎖 中國大陸 的跳板。

  4. 2024年5月8日 · 日治时代 ,统治当局将基隆建设为全台首要交通门户大力进行港口兴筑与市区建设使基隆崛起成为 台湾主要都市 之一,人口排名曾仅次于 台北 、 台南 、高雄跃居全台第四,此后长期为台湾首要航运枢纽。 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 正式建市 ;进入 中华民国时代 后改置省辖市,仍为全台航运枢纽。 然而经历 十大建设 后台湾航运中心南移、 市区 发展腹地受限、港口扩建计划受阻、加上邻近台北造成的 磁吸效应 ,1990年代以后转型为 台北都会区 的 卫星都市 。 基隆市与邻近之数个新北市行政区组成的 大基隆地区 ,为 台湾地理分区 之一。 凭借著历史遗迹与依山傍海的自然资源,基隆也是北台湾观光地之一,并拥有 庙口夜市 、巷弄 小吃 、丰富 海产 等独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历史 [ 编辑]

    • 山的過去
    • 山裡的聚落與產業
    • 山外的煤礦與鐵路
    • 山的現在
    • 中正公園的轉變
    • 完整脈絡的山城未來

    提到基隆的山,或許會直接聯想到「砲台」,畢竟基隆可說是全臺最多戰爭以及最多防禦重地的一座城市。由於基隆自古以來即是兵家必爭之地,從西班牙、荷蘭、清國、日本,與國民政府所設立的各種軍事設施來看,其目的雖不盡相同,卻也使得基隆的發展與軍事息息相關。 而位於基隆的砲台大致有兩個系統:一是為防衛港區的港灣砲台,二則是為了防禦基隆河流域的內陸砲台,總計將近有快二十座砲台。即便現在絕大多數的砲台都已廢棄不再使用,基隆山區仍有不少軍事管制區,讓人們不太有機會接近到這些地方。

    這些曾經或正被劃設為軍事管制區的地方也曾有聚落出現。像是過去曾在和平島附近形成聚落的巴賽人,也同樣在基隆的山區生根,其中又尤以七堵的瑪陵坑社及暖暖的那那社最為人所知;而在西班牙人的紀錄中,有部分被他們徵調來臺做士兵、工匠的菲律賓原住民,也曾逃至基隆山區原住民族村落後便消失不見;在漢人移民順著河川向內陸拓墾時,諸如五堵、六堵、七堵及八堵等具有防禦性質的地名,便是與當地原住民族相互較勁的證據。 在漢人於基隆山區墾殖的聚落中,暖暖因鄰近的水道夠深,又位處航運的重要位置,清治時期即設有驛站做為臺北與宜蘭間的貨物轉運站。當時的茶、籐、木材、大菁等物產便是透過人工肩挑至暖暖碼頭,再送往基隆河下游的艋舺、淡水,甚至是到中國販售。然而,這些產業後來幾乎都不敵礦業的興起,曾經由泉州安溪人自家鄉引入的茶產業,最...

    煤礦業興盛時期,基隆河從四腳亭至八堵這一段河道,有許多洗煤的人在此營生。清治後期至日治時期之間,人們還因爲在此處發現金砂,使得淘洗金砂的人潮蜂擁而至。其盛況反映在工作時間以外的暖暖街,各種文化娛樂活動蓬勃發展,直至戰後的 50 年代都仍是如此。 日治時期時,在暖暖地區之外,基隆也有不少地方的煤礦業高速地發展,而日本政府囿於經費限制,為解決煤礦運輸至碼頭裝卸的問題,遂積極獎勵民間鋪設私有輕便鐵路。1910 年,光經營私設鐵路的公司就有十五家,它們多半是只經營運送自家公司產品的專用線。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之下,八尺門從 1910 年代開始,便成為北臺灣礦產的運輸要地。像是聯接深澳至八尺門以及金瓜石至八尺門的輕便鐵路,便讓煤礦得以由八尺門碼頭出港,送往日本精煉。不少漁工在漁閒期間會兼差去做拖車工人或是...

    今日的基隆山區,在礦業沒落、煤礦場陸續關閉,以及多數砲台等軍事設施不再有實際用途之後,變得開放而擁有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在北臺灣交通路網日益密集的影響下,山坡地建起了許多集合式住宅,吸引外地人口流入;各種各樣「古道」及「休閒園區」的出現,儼然成為是人們口耳相傳的閒暇時光去處。事實上,這些去處的出現並不是無中生有,它們往往與基隆過往的歷史記憶及產業發展脫離不了關係。 姜子寮步道及十分古道曾是聯結基隆、雙北與宜蘭的淡蘭古道支線之一;今天被稱作是海興步道的魚路古道,則是大武崙漁民若不循海路,要將漁獲送至基隆市中心的必經之路;內石硬港古道與紅淡山步道,都經歷過清法戰爭的廝殺場面;連結五坑山砲台的總督嶺古道,過去則是閒雜人等皆禁止進入的軍事管制區;而東勢坑產道、消墾嶺古道及西勢坑古道,皆是基隆礦業發展史...

    講到基隆的山,不得不提一個相當具代表性的地標──中正公園。 在日治時期時,中正公園其中一部分屬基隆神社,另一部分則是設立石坂文庫的石坂莊作所開闢的私人公園,這座公園在戰後被塑造為重要的黨國象徵,除基隆神社被改做忠烈祠,也以紀念蔣中正前總統為由,將其命名為中正公園。 1950、60 年代,當全臺各地興起一股早起會熱潮的時候,基隆地方商賈向政府申請籌建「基隆早起會」,並沿山勢建有亭台樓閣數十座,並於 1962 年由藝文界人士在此處舉辦基隆首次的吟詩盛會。70 年代之後,本來設於市中心的中元祭主普壇也被移到中正公園,這也是公園之所以會逐漸成為是今日基隆重要公眾開放空間的原因之一。

    談起基隆的海洋性格便不得不也談論基隆的山城文化,提及山城的發展更無法偏廢海港的重要。傍海而居、立山而生的基隆記憶中,無論是學生時期走上丘陵地就學,或是走至中正公園參與年度文化盛事,在以往對於基隆城市的論述中,山的角色其實時常缺席,其中隱藏著許多基隆連結臺灣各處的歷史文化、生活風景,亦是讓基隆未來描圖更完整、更不可或缺的一塊。

  5. 2015年12月26日 · 至於基隆市地形有如雞籠的說法這是望文生義因為根據歷史研究雞籠最早指的是基隆外海的和平島日本時代才造橋與本島相連),而非整個基隆市。 這種情形就像臺灣最早指的是臺南沿岸的內海及沙洲,後來才逐漸成為臺南、全臺灣的稱呼。 籠地名最早見於 1617 年明代漳州文人張燮所寫的《東西洋考》一書。 其實,早在十六世紀中葉,大明官方文獻就記載有倭寇跑到雞籠一事。 附帶一提,當年的倭寇,指的是在中國東南沿海活動的海賊、海商,主要是漳、泉、潮州人,只有很小部分是日本人。 《東西洋考》卷五記載倭寇跑到雞籠交易,並提到淡水人、雞籠人交易方式的差異。 「夷人至舟,無長幼皆索微贈。 淡水人貧,然售易平直。 雞籠人差富而怪,每攜貨易物,次日必來言售價不準,索物補償。

  6. 2020年11月16日 · 作為一座港口城市基隆一直是北台灣防衛的軍事要地三面環山的獨特地勢建有多座砲台在日治時代曾設立基隆要塞司令部進行管轄而在司令部周圍則建有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及要塞司令部官邸等日治建築要塞司令部官邸又稱為李宅結構曾嚴重坍塌因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修復完成在2020年10月底因文化局舉辦沙灣星夜活動開放參觀袁彬趁機進到官邸內部感受日式老屋的濃濃禪意。 (下面2張圖) 要塞司令部官邸 是一棟具百年歷史的日式木造建築。 《浪花天:依海而生的城市》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階段成果展於11/13~12/13在 要塞司令部官邸 及 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展開,展覽到晚上6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參觀。 要塞司令部官邸的歷史緣起.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基隆市基隆市 - Wikiwand

    日治時代 ,統治當局將基隆建設為全臺首要交通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 臺灣主要都市 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 臺北 、 臺南 、高雄躍居全臺第四,此後長期為臺灣首要航運樞紐。 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 正式建市 ;進入 中華民國時代 後改置省轄市,仍為全臺航運樞紐。 然而經歷 十大建設 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 市區 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加上鄰近臺北造成的 磁吸效應 ,1990年代以後轉型為 臺北都會區 的 衛星都市 。 基隆市與鄰近之數個新北市行政區組成的 大基隆地區 ,為 臺灣地理分區 之一。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 廟口夜市 、巷弄 小吃 、豐富 海產 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