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大陳島位於台州灣口外,由上、下大陳島及洋旗島、蛇山島、鳥島等鳥礁組成,大陳島山海—體,綠樹成蔭,由於億萬年的地質構造變化和海流潮汐衝擊,環島的岩層、礁石頗奇特以奇礁兀立、高山闊海的海島自然風光著稱,系省級海島森林公園。
      tw.trip.com/travel-guide/attraction/taizhou/dachen-island-87252/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大陳島是國家一級 漁港 、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漁場。 素有“東海明珠”之稱。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 大陳島. 外文名稱 :Da Chen Dao. 別名 : 東海明珠.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 台州市 椒江區. 下轄地區 : 上大陳島 、 下大陳島. 政府駐地 : 浙江省 台州市 椒江區 大陳鎮. 電話區號 : + 86 (0)576. 郵政區碼 :318000.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區. 面積 :13.6平方公里. 方言 :台州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 甲午岩. 車牌代碼 :浙J. 開放時間 :周一——周日 (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免費. 建議遊玩時長 :半天. 適宜遊玩季節 :6月-8月最適宜. 建制沿革.

  3. 大陳島 ,行政上隸屬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浙江省 台州市 椒江區 大陳鎮 ,位於椒江區東南52公里的 東海 海上。 大陳島由「上大陳島」(面積7平方公里)和「下大陳島」(面積4.89平方公里)組成,同屬 台州列島 。 下大陳島是大陳鎮的駐在地。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0-60%,為省級海上森林公園。 曾經於1955年以前由 中國國民黨 與 中華民國政府 控制。 195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 進攻該島, 中華民國國軍 在戰役中戰敗,同年二月 中華民國政府 撤出該島,由 美軍 第七艦隊 護航之下將所有軍民撤出 大陳島 ,史稱 大陳島撤退 。 開闢傳說 [ 編輯]

  4. 最適合大陳島的攻略就是freestyle走哪算哪兒才是打開大陳島的最佳方式。 兩天一夜的時間足夠看遍這裡的風景. Day1:上島 -> 逛吃逛吃. Day2:景點打卡 -> 離島. 島內景點. 下大陳島看點. 下大陳島的看點較多,兩塊巨大礁石組成的甲午岩是1955年解放軍登陸大陳島的地方,附近的飛虎崖是海水侵蝕形成的漂亮峽谷,墾荒紀念碑和青少年宮記錄下了大陳島的墾荒史,也別忘了去全島風浪最大的浪通門感受下狂亂的海風在臉上胡亂的拍。 還有就是這裡的原居民偏老齡化,在居民區的煙火氣息非常重,和爺爺奶奶談談心特別放鬆。 大陳島夜晚的氛圍感簡直爆棚,一定要看一次大陳島的日落,然後等著碎星灑滿天空,也不枉此行。 上大陳島看點.

  5. 大陳島是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 海釣 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漁場,素有“東海明珠”之稱。 中文名. 大陳島. 地理位置. 浙江省 中部沿海地區. 面 積. 13.6 km². 別 名. 東海明珠. 所屬地區. 台州市 椒江區. 著名景點. 甲午巖. 目錄. 1 地理環境. 2 建制沿革. 3 發展脈絡. 墾荒中的大陳島. 戰浪下的大陳島. 新時代的大陳島. 4 榮譽. 5 景區景點. 甲午巖. 浪通門. 墾荒紀念碑. 青少年宮. 漁鎮漁村. 戰爭遺存. 高梨頭. 帽後沙礫灘. 胡耀邦銅像. 大陳島 地理環境. 大陳島為 台州列島 106個島礁中的主島,分上、下大陳,二島僅相隔2.5公里水道,總面積11.89平方公里。

  6. 大陈岛 ,行政上隶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浙江省 台州市 椒江区 大陈镇 ,位于椒江区东南52公里的 东海 海上。 大陈岛由“上大陈岛”(面积7平方公里)和“下大陈岛”(面积4.89平方公里)组成,同属 台州列岛 。 下大陈岛是大陈镇的驻在地。 岛上森林覆盖率达50-60%,为省级海上森林公园。 曾经于1955年以前由 中国国民党 与 中华民国政府 控制。 195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 进攻该岛, 中华民国国军 在战役中战败,同年二月 中華民國政府 撤出该岛,由 美军 第七舰队 护航之下将所有军民撤出 大陈岛 ,史称 大陈岛撤退 。 開闢傳說.

  7. 核心提示大陳島一個極具歷史和政治意義的海島半個多世紀前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溫兩地數百名青年志願者組成墾荒隊踏上大陳揮灑青春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陳島的發展給予特殊的關愛

  8. 2015年10月3日 · 大陳島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島嶼距海門港52公里面積4.89平方公里主峰鳳尾山座落島西部海拔228.6米。 島上崗巒起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閑觀光和尋訪史跡旅遊。 大陳島古稱東鎮山或洞正山,公元5世紀中葉始聞。 古代台州往朝鮮、日本的商貿船隻皆取道該島,並習慣以高梨頭礁為航海標識。 上大陳島古又稱三女山或三盤山,一說為釋教始祖如來佛的出世之山,史載“有二石如松狀,號石松,潮平則沒,舟行必避之”。 這松枝狀的適淹礁很可能是珊瑚礁, 今天漁民在大陳海底仍常能拖獲小塊珊瑚殘骸,即說明這個問題。 歷史上正式以“大陳山”為名的,最早見《鄭和航海圖》記載。 此後,大陳在500年風雲大跌蕩中歷經巔簸。 您想知道台州大陳島的地理位置嗎? 您想知道台州大陳島在歷史上都有哪些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