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21日 · 我現在只想要和我的家人過多一次生日或是聖誕節,或是只要多一天時間陪伴家人和寵物,多一天就好。 「 請你們都緊記,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比起外表吸引往往來得更寶貴。

  2. 2022年9月30日 · Digital Editor. 近日,台灣有女網民 分享了爺爺、嫲嫲感人的老夫老妻故事 ,兩老的日常都很甜蜜,羨煞一眾網民,不過最近爺爺離世了,而嫲嫲說了一句話,令一班後輩哭慘了,究竟是怎樣的一句話呢? 廣告. 給嫲嫲最好的. 孫女透露,有一次爺爺指着她的手機問:「多少錢呀? 想給嫲嫲買1台。 」她回答:「兩萬多啊! 」爺爺:「哎喲那麼貴~」她於是說:「可以買便宜一點的啊! 」爺爺卻說:「那不行! 要給嫲嫲就要給最好! 」,展現對嫲嫲的溺愛。 嫲嫲是最美的. 有次爺爺嫲嫲在看電視。 爺爺說:「那個女生怎麼眼睛旁邊都是紋路」奶奶無奈回應:「哎唷! 你很好笑! 人家老了啊! 當然會這樣! 」爺爺竟然這樣回應:「那你怎麼還是那麼漂亮」,突然閃瞎了孫女。 廣告. 打鬧日常.

  3. 2020年2月11日 · By Queenie on 11 Feb 2020. 面對離別永遠都是最痛苦的,由其是身邊的至親,很多事情來不及做、很多話也來不及說。. 早前南韓電視台製作了紀錄片特輯《遇見你》(너를 만났다),他們花了半年時間讓其中一位媽媽,與她3年前因病病逝的女兒,以超真實的 ...

  4. 2019年10月15日 ·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설리가진리 (Sulli)(@jelly_jilli)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9月 月 5 日 上午 12:41 張貼. Sulli續稱「每個時刻都會受到不同人的幫助而活著,因為你們而令我有笑容,同時也獲得了勇氣,讓我體會到人生在世,這條漫長路上並不是只有一個人 ...

  5. 2017年12月28日 · 哈佛大學的研究就發現當一個人擁有一段親密的關係,其實是可以從科學認證方面反映出來~研究團隊指出一對年滿80歲,擁有愉快生活的夫妻雖然身體上有各種的病痛,但因著有心愛的另一半在旁,在面對身體疼痛時感覺也沒有那麼強烈,此外身邊人的長久陪伴更有助預防腦退化的出現~反之,處於一段不愉快的關係當中,有時那些負面的情緒更可能加劇身體上的痛楚! 研究最後亦指出在追遡多名80多歲老人的人生時發現,假若這群人於50歲時已經擁有一段滿意的親密關係,那麼80歲時候的他們就是最健康的人~ 有時候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到頭來還是擁有「身邊人」的陪伴,一切物質上的享樂都比不上心靈上的滿足,大家都要好好珍惜那些能夠給予你幸福的人喔~ Text: Girls editorial. Source: harvard, express

    • 如何安慰死者家屬1
    • 如何安慰死者家屬2
    • 如何安慰死者家屬3
    • 如何安慰死者家屬4
    • 如何安慰死者家屬5
  6. 2023年12月11日 · Digital Editor.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指一種害怕承諾、不願意投入感情的人格特質。 這些人常常避免建立親密關係,對於與他人的情感交流抱持保留態度,他們亦可能會在戀愛中選擇逃避,從而影響他們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以下即刻分享出7個常見特質~ 廣告. 對親密關係避而不見. 迴避型依戀者通常會避免建立深入且親密的關係,因為他們可能會感到不舒服或害怕與他人產生情感連結,因此會選擇保持距離,對他人擁有很強的邊界感。 無法表達情感. 迴避型依戀者往往無法有效地表達他們的情感,他們可能會避免展示強烈的情感或開放地分享內心感受,因為他們害怕被他人拒絕或傷害。 因此這類人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淡定,顯得無所謂,實質上是不懂得表達。 廣告. 獨立性強.

  7. 2021年12月16日 · By Suey on 16 Dec 2021. 如果可以讓你選擇,你會希望早過伴侶離世,還是希望伴侶比自己早離開? 如果可以兩個人同時離開當然最好,只是現實中我們無法控制生死⋯⋯不過相信大家都聽聞過澳洲真的有老夫婦同時離世的感人情節! 原來這對夫婦的女兒是記者,並將父母的愛情故事記錄了下來刊登上報,感動了無數讀者! 廣告. 澳洲有位90歲的婦人 Norma June Platell 自晚年開始患有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一直由當時92歲的丈夫 Francis Ernest Platell 照顧,不過丈夫也已經年邁力衰,照顧妻子變得吃力,加上後來因中風跌倒,所以後來二人都住進了同一間療養院的同一個房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