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6日 · ① 受勝皈依; ② 積集資糧; ③ 淨修意樂。 受願心戒的加行儀軌,包括皈依、積資、修心三方面的內容。 “勝皈依”,指大乘不共皈依。 辰一、受勝皈依分三: 初中分三: ① 莊嚴處所、安布塔像、陳設供物; ② 勸請皈依; ③ 說皈依學處。 今初。 巳一、莊嚴處所、安布塔像、陳設供物分五: ① 莊嚴處所 ② 安布塔像 ③ 陳設供物. ④ 迎請聖眾及修七支供 ⑤ 遮止增減. 午一、莊嚴處所. 遠離罪惡眾生之處,善治地基令其平潔,以牛五物塗灑其地,以旃檀等上妙香水而善澆灑,散妙香花。 第一個就把你這個道場莊嚴起來。 先在遠離罪惡眾生之處(即寂靜處),整治地面,使它平整、潔淨,再用牛身中的五物(糞尿乳酥酪)塗灑在地面上,再用栴檀等上妙香水澆灑,增加它的香氣,最後散布各種上妙的香花。

  2. 2021年1月13日 · 菩薩即思惟:若我今者不捨此物,此物必當遠離於我,設至死時,不隨我去。. 此物則是遠離之相。. 今為發菩提,故須施與,後死時,心無有悔,必生善處,是行大利。. 若猶貪者,應辭謝乞者言:勿生嗔恨。. 我新發意,善根未具,於菩薩行法未得勢力 ...

  3. 這個文字一看就懂,可是為什麼要這樣安立的特質必定要把握住,這個才是我們真正學佛法應該了解的基本概念。. 【受菩薩律初發業者,如是學施極為緊要,故特錄出,凡無別義者,皆如《菩薩地》意趣而釋。. 所以一個剛開始學菩薩行的人,在受了菩薩戒以後 ...

  4. 2021年1月8日 · 如果瞭解了有關身內之物(肉身)不施捨的道理,反之,就知道是所應施捨之,所以先講不捨內物的道理。 此中分三。 土一、就時門不應捨

  5. 2021年1月9日 · 若諸外道為求過端,及非求知經典之義,以財貨想101而來乞求,捨彼經典。. 如果外道是為了尋求過失,以及並非尋求了知經典的意義,而只是將經書視為財物前來乞求,這時對他施捨經典是不應理的。. 原因是:若施捨給他,他緣正法尋找過失或販賣 ...

  6. 2021年2月7日 · 廣論消文302 302頁8行-303頁9行. 巳三 從根本觀點作出詳細解釋: 【處門廣釋者。. 若須安忍所生苦者,】. (問:)假如必須安然受苦,那麼這些痛苦是從何處而來,又應該怎樣忍受呢?. 【為當忍受由何生苦,此分八處:】. (答: )所要忍受的痛苦是分為八種依處(即 ...

  7. 《入行論》這一頌從五個方面解釋佈施:佈施的物品是身體、受用、三世善根,佈施的對境是一切有情,佈施的必要是成辦自他二利,佈施的意樂是心無慳吝,佈施的作業是引發捨心。 如是若於一切所有破我所愛,數數修習施他之心,是名菩薩。 如是,若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破除了我愛執,一遍又一遍地修習奉獻他人善心的人,是名副其實的菩薩。 反之,不串習施他的善心,則是有名無實的菩薩。 《六波羅蜜多經》說:“若不利他,自受世樂,非菩薩行。 如《攝波羅蜜多論》云:“此等一切是汝物,於此我無我所慢82,數數觀察此稀有,隨行正遍覺83功德,誰有此德名菩薩,難思勝士佛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