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一、學制 . 我國自清末光緒28年(西元1902年)頒布欽定學堂章程之後,始有正式明文規定之學制,其後歷經修改演變而成現行之學制,其學制表如下: . 學系」,各修業5年;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修業各至少1或2年;特教學校、補習及進修學校之修業年限則分別比照同等級之正規學校。 分為國民補校(國小補校、國中補校)與進修學校(分為高中及高職進修學校、專科進修學校、進修學院)二類;其程度分別相當於國小、國. (二)學齡 . 一般而言幼兒園教保服務年齡為2至6歲;國民小學之在學年齡為6至12歲;國民中學之在學年齡為12至15歲;高級中等以上學校之在學 中、高中、高職、二年制專科及大學。

  3. 香港的教育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 自2012年起引入了新的學制香港的大學本科課程的修讀期由三年改為四年。. 新的學制與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學制一致,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到世界各地交流。. 香港的大專院校利用延長一年的修讀期調整課程,通過跨學科學習 ...

  4. 專科學校以「教授應用科學與技術,養成實用專業人才為宗旨」;依招生對象不同又分為: (1)二年制:招收高職畢業生; (2)三年制:招收高中畢業生; (3)五年制:招收國中畢業生。. 惟自八十三學年度 (1994~1995)起已廢除三年制專科學校。. 技術學院部分則係比照 ...

  5. 資歷架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教育局 (前身為 教育統籌局 )為促進終身學習所發展出的一套學術資格認可機制。 架構共分為7層,由最基本的第一層 證書 ( 中三 程度)至最高的第七層( 博士 )。 每層或每級別皆訂有通用指標,具體說明同級資歷的共同特徵。 [1] 學歷級別 [ 編輯] 第一級:初中 證書 (香港初中 中三 程度,不屬於中學課程畢業); 第二級:高中 證書 (香港舊制 中學會考 五科包括中英文科合格程度,現在新高中學制的中六畢業程度); 第三級: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兩科高級補充程度語文科及兩科高級程度科目合格)、 香港中學文憑 (五科二級,即全部學科基本合格),還包括各類 基礎課程文憑 、「 應用教育文憑 」(前 毅進文憑 )課程畢業;

  6. 定義. 學制 學校教育制度 的簡稱在現代教育制度的形成過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來的是學校教育系統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學制已經不只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而是各種教育機構系統的總稱,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學習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縱向和橫向關係。 現代學制有三種基本類型: 雙軌學制 (一軌是普通學術教育,另一軌是職業教育)、 單軌學制 、 分支型學制 。 雙軌學制以英國為代表。

  7. 科技大學 ,簡稱 科大 , 臺灣 高等 技職教育 的學制之一,主要學制為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高職)考試後錄取的四年制 技術學院 (簡稱 四技 ),另一體系則自國中畢業可就讀的 五年制專科學校 (簡稱 五專 ),另外還有二年制技術學院(簡稱 二技 )供專科生就讀、及附設 二年制專科學校 (簡稱 二專 )供高職生就讀,但目前僅有少部分學校設置。 科大亦可設置 研究所 ,培育 碩士 及 博士 等研究人才。 校名 英語 譯名多使用「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或「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部分學校則直接使用 大學 的英文名稱「 University 」。 課程目標 [ 編輯]

  8. 學位 指國家認定的 教育 機構 根據 學生 的 專業知識 經考試或評鑑後所授予的稱號,一般分為 副學士 /高級文憑、 學士 、 碩士 和 博士 四個等級。 中國古代學位制 [ 編輯]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學位隋朝的「 附生 、 貢生 、 舉人 、 進士 」四級學位制。 古代曾有的學士和博士稱呼,並非學位,學士和博士只官職名稱,例如內閣學士和五經博士。 [1] 中華民國學位制 [ 編輯] 維基文庫 中的相關原始文獻: 學位授予法. 臺灣現有的學位制度(中華民國學位制)依據《學位授予法》建立,分為副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四級。 其中,副學士學位可由專科學校授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只得由大學授予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制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