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小孩子. 作者 editor 2012-07-19. 出席:紀陶(紀)、張偉雄(雄)、家明(明)、登徒[影評人之選《大路雙王》策劃](登). 日期:2012年7月2日. 紀錄:譚慧珠. 整理:單志民. 登:雲溫達斯在自己的散文中提及,德國人的文字裡,並沒有「mobile home」這個字,溫特的 ...

  2. 2017年6月26日 · 60年代香港影史童星篇 | 香港影評庫. 「童星」在電影世界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早在開天闢地的默片時代,已有嬰兒以至小孩登上大銀幕,可以說「從古到今」,小朋友做主角的戲是長做長有的。. 也有傳統智慧認為,小孩與動物是最難拍的對象。. 皆因要 ...

  3. 2009年2月4日 · 《人魚公主》本是一個悲慘的少男少女愛情故事,而今宮崎駿卻捨棄用少男少女,改用五歲的兒童。 宮崎駿大多以少男少女為主人公,以幾歲的兒童為主角的為數不多,只有《龍貓》和《再見螢火蟲》。 宮崎駿為何要作出如此的改動? 筆者認為這都為了引領觀眾進入人魚公主的童話世界,就像《龍貓》的貓巴士和煤炭鬼的世界。 然而,《崖》比《龍》更童話。 在宗介媽媽在廚房煮食的那一幕,不難發現背景的描繪都較以往的不同,用了蠟筆似的底色和筆法,讓觀眾清楚看到經過填色的筆跡,有如小孩子的畫。 也許,你會質疑兒童和愛情好像不配合,甚至波兒的父親都認為波兒只是一個五歲的兒童。 宮崎駿似乎就在開我們的玩笑:只有兒童才能接受並戰勝這次考驗,成人合力的結局只是變成泡沫的悲劇。 愛情的考驗.

  4. 2015年6月24日 · 林正盛上一部劇情片是2004年的《月光下,我記得》,這幾年他專注於紀錄片拍攝,最新作品《一閃一閃亮晶晶》以自閉症的兒童為題,在台灣上映票房及口碑都很好。

  5. 2017年6月22日 · 這部電影是少有展示窮困細節的香港片,五個小女孩中,小雪和年老父親同住,母親和弟弟還在內地,年紀小小就要打理家務,父親病倒了還要照顧他的飲食……完全是現代版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而最大、最沉默的畢業生嘉嘉,在不快樂的外表下,是個很會體諒父母的心。 至於美珠則父母雙亡,由做酒樓洗碗的親戚撫養,一對南亞小姐妹,家裡做着發芽菜的營生,但也不影響她們天真爛漫的好奇心。 互相關懷共度困境. 五個小演員一點都沒有常見的少年老成貌,可說是精彩。 而演長輩的幾位,也都恰如其分。 如果要挑剔的話,就是五個家庭的關係一面倒地正面,雖說爭吵,但最後還是互相關懷,共度困境之類,連重男輕女的南亞爸爸,最後也說要讓女兒小學、中學、大學都畢業云云。

  6. 2016年7月2日 · 首頁簡介作者. 一個都不能少:聽話的孩子. 搜尋. Google. 不少人看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都會想起九十年代以降的伊朗電影。. 也難怪,影片裡非職業演員的參演、紀錄片方式的攝影風格、兒童的題材,這些都是伊朗電影的強項。. 頑童張慧科因家貧輟學,跟 ...

  7. 2010年11月19日 · 戲中兩爺孫到處栽種富貴竹,由立法會外的鐵馬旁、眺望天星及皇后碼頭遺址的天橋、美荷樓、大角咀重建區、觀塘重建區,到喜帖街地盤,一方面將保育訊息與心意傳揚開去,一方面也是教育下一代愛港護港的親子活動。 而每當他們栽種富貴竹,旁邊總有一名攝影師(由謝至德客串演出)在附近拍照。 他本是旁觀者,默默為急速轉變的城市留下記錄,留存記憶,到後來介入兩爺孫的故事,更成為失散人情的聯繫線索。 影片勝在沒有說教,沒有硬銷保育理念,而是透過爺孫之間的感情描寫與生活化對話,帶出當中訊息。 那個掉到地上也無人撿拾的一毫子,換個角度看就盛載了無價記憶。 爺爺儲存一毫子的習慣,固然在保存記憶,那六十多個錢甕,是個人(以至集體)回憶的具體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