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景觀. 行程. 麥理浩徑第二段的路徑起始於 浪茄沙灘 側的山坡。. 下降浪茄後,上升的路段是第二段中最為艱辛的部分。. 山徑隨著石級不斷攀升,在途中可於涼亭稍事休息。. 再上攀一段,接上水泥徑後,是欣賞浪茄灣及 浪茄仔 的最佳位置。. 續沿山徑攀至 ...

  2. 香港行山路線資訊網站。綠洲 Oasistrek 網站創立於2004年。網站以推廣本土行山徑、自然風景、鄉郊文化及提升環境保護意識為目的。網站載逾420條各區郊遊路線指南與遊記、香港四條長途遠足徑共40段路線的完整行山資料、無障礙輪椅郊遊路線,以及國內外自然風光介紹及旅行遊記。

  3. 需時 3.5 hr. 長度 9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麥理浩徑第三段的起點在遠足集散地北潭凹。. 在往黃石碼頭方向的巴士站下車後,後方數步豎立著 麥理浩徑 標誌。. 循地圖資料牌旁的石級登山,首段山路頗為費勁,須一直急攀至 牛耳石山 。. 途中既可眺望 赤徑 口 ...

    • 小林製藥1
    • 小林製藥2
    • 小林製藥3
    • 小林製藥4
  4. 這段由大天井岳經西岳及東鎌尾根至槍岳的山徑,是由日本獵人兼登山嚮導小林喜作於1918至1922 間開拓,令原本由中房溫泉攀登槍岳的四至五天行程,縮減以一至兩天便可完成,故稱為「喜作新道」。 切通岩 陵線 休息過後,會走到一個分 ...

    • 食肆
    • 碼頭
    • 實驗室
    • 泥灘
    • 四億年的故事

    海鮮酒家門外,在一缸缸生猛海鮮前的地上,放著一隻大型的馬蹄蟹。這些馬蹄蟹會被取下節肢來做小菜、煮湯或粥品(部分馬蹄蟹的品種含有毒素,不適合食用),但更多的時候,牠們卻是被用作招徠,吸引食客。有時顧客會提著馬蹄蟹的尾劍拍照留念,卻不知道牠們的尾劍是作控制方向和翻身之用。即使牠們「有幸」被人買下放生,在尾劍折損的情況下,也會失去生存能力。

    有時候,我們也會在碼頭發現一些被買下的馬蹄蟹。牠們被「捕」之後,又成了放生活動的儀式的一部分。信眾會將買來的馬蹄蟹丟進海中,或隨便在碼頭附近放生。雖說是放生,但信眾一般都不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棲息環境。被放生的馬蹄蟹往往難以適應新的環境而死亡,更難言回到棲地繼續生活。

    轉眼畫面換到了室內。在長桌上,排列著一隻隻被儀器扣緊的馬蹄蟹。血液不斷地從牠們體內流進瓶子。牠們的血液含銅元素,在氧化後漸漸變成了藍色。這些血液具醫學價值,可被用作快速測試劑,以檢測人體組織、藥物、產品和設備是否被細菌污染。部分地區的實驗室在抽取了馬蹄蟹三分之一的血液後,會將之放歸野外;部分實驗室則會將馬蹄蟹的血液完全抽乾,再將甲殼賣掉,用作製藥或護膚品等物。大概,被注射過疫苗或動過手術的人,都曾受過牠們的恩惠。

    畫面回到了一個自然的環境。潮間帶的泥灘是馬蹄蟹的重要棲所和繁殖地,但部分海灣同時也是大眾的休憩場所。夏季的周末,常有成百上千的遊人同時湧到泥灘進行掘蜆活動,也有部分人以大量灑鹽的方法捕捉蟶子,令泥中的鹽份急升,導致馬蹄蟹卵脫水而死亡。再加上近年急速的海岸發展,馬蹄蟹的生境被逐漸蠶食,令牠們的數目銳減。

    在我面前這一隻三棘鱟,只有數厘米寬。牠緩緩地爬行,慢慢地鑽進了沙泥。牠的祖先,卻走過了4億7千萬年,經歷了五次大滅絕。這種比恐龍還遠古的活化石,雖然在香港一度數量極多,但在過度捕捉和生境減少的威脅下,一對馬蹄蟹在泥灘上交配的情景在現時也是難得一見。 馬蹄蟹的成長周期長,由出生到至成熟期逾十年之久,其存活率也僅是萬分之一。馬蹄蟹卵是遷徙候鳥的能量來源,其幼體也是部分魚類的食物來源。生物鏈環環緊扣,物種之間的連鎖影響,總是遠超我們想像。 馬蹄蟹不懂說話。有時我會覺得在牠們的複眼中,我們人類也有很多面:有些為保護牠們而努力,有些則會用盡牠們的一切來謀取利益,也有一些對牠們視而不見。 我們,又會怎樣繼續編寫牠們的鱟記? 參考資料: 1. 李錦華:《香港水底奇兵》。香港自然探索學會。2014 2. 漁...

  5. 行山路線資料搜索|綠洲 Oasistrek ... 網站搜索 |

  6. 小馬山位於畢拿山之西北面,海拔高424米。「小馬山」一名約於八十年代編製的地圖上出現。坊間有一說法指現今的小馬山的位置原作「馬背頂」,乃畢拿山之副峰;地圖上所標示的「小馬山」實為誤謄,其正確位置應在西北方信號站附近標高308米之山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