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長者防癡呆好學多用腦 - 東方日報. 「年紀愈大記性愈壞並非完全是正常年老現象若忽視認知能力減退甚至有機會發展成老年癡呆症。 研究發現,長者長時間接受認知訓練後,思考解難及記憶力都有所改善。 負責研究的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系教授郭志銳指,老年癡呆症的發病年齡與學歷高低有關,提醒長者「好學」能訓練腦筋,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認知訓練。 有長者笑言接受訓練後「數口更精」。 研究發現,長者進行認知訓練可提升思考解難及記憶能力,預防老年癡呆症。 羅婆婆(左二),馮伯(右二)透過認知訓練,鍛煉記憶及解難能力。 賽馬會耆智園與流金頌設計《腦活力》認知訓練課程, 八年邀請二百二十三名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作試驗,當中七成八人都屬低學歷者。

  2. 2018年10月17日 · 署理課程主任兼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研究助理教授及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指現時社會對認知障礙症服務的支援不足而市場調查更發現9成專業人士認為對病症照顧者的壓力處理是迫切的。 「無論在醫院或社區內關於認知障礙症的資源都是針對病人的當病人的支援都未必足夠的時候更遑論身邊的照顧者。 是次課程的成立,希望可為社區接觸到認知障礙症的專業人士提供培訓,如社工、護士、心理學家、治療師等,讓他們學習到可惠及照顧者的知識,從而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面對多方難題. 照顧者可分為家庭及非家庭,前者是指家人、親戚、朋友、鄰居等用大部分時間全面照顧患者的人士,後者則為院社員工或家庭傭工等受薪照顧者,而課程所論及的主要為家庭照顧者,因為他們所面對的困難繁多而又沉重。

    • 着重自行探索
    • 不會死記硬背
    • 設置探索區域

    為了加強同學的記憶,傳統教學很多時都會重複講解相同課題,要求同學反覆操練和溫習,藉此熟讀相關知識,是一種重視結果的教學法,而活動教學則着重學習的過程,要求小朋友思考和提問,沒有設定特定課題和範圍,同學不用坐定定接收,而是透過各種活動,讓他們自行探索,從操作和體驗中學習。香港教育行政學會主席陳曾建樂校長解釋:「任何人都喜歡自由,要跟從別人的要求和指示行動,總會有一種壓迫感,有見及此,如果讓小朋友自己決定玩哪種教學玩具,自行選擇學習的課題,絕對有助提升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相反,如果把學生都當成相同的器皿,灌輸一模一樣的知識,不但會令他們失去興趣,日後甚至有機會討厭學習。」曾校長補充,小朋友天性愛玩,而活動教學加入了類似遊戲的元素,令小朋友的投入度大增,對學到的知識亦會更加深刻。

    對老師來說,設計活動教學的難度亦較傳統教學為高,不僅要做大量資料搜集,亦需準備各式各樣的教材,更要思考如何透過教具、活動和環境,引起小朋友的動機,令他們更加享受學習。以數學科的「4的組合」為例,活動教學不會要求小朋友死背算式,而是透過故事和角色扮演來學習,曾校長說:「首先,我們會講一個關於4隻動物的故事,在故事中,4隻動物相約在大象家過夜,雖然大象家有2張床,但4者都決定擠在一起睡覺,隨着故事發展,牠們會發現位置不足,繼而有動物走到另一張床睡覺……透過數目的變動,令小朋友明白4的各種組合。另外,我們更會安排一次角色扮演,小朋友可以穿上動物造型的衣服,在教室中重演這個故事,期間他們更可以自由創作劇情,藉此加深記憶。」

    曾校長表示,學校可以按照學科的特性,設計不同類型的探索區,小朋友可以因應喜好自行選擇探索目標,她說:「以音樂科為例,老師可以安排一些以日常物料製作的樂器;科學科方面,則可以設置一些模仿動物視覺的透明膠片,小朋友可以藉此了解如烏蠅複眼等相對獨特的動物視覺。」在課堂以外,活動教學亦可以衝出教室,從生活體驗中學習之餘,又能促進親子關係,曾校長建議:「家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製作『我出世了』相簿,透過父母的照片,配合圖畫和文字,向小朋友解釋他來自甚麼地方。另外,我們亦鼓勵小朋友在閱讀後,於兩星期內向30個人說這個故事,藉此訓練他們的說話技巧和社交能力。」曾校長補充,其實某些課題亦適合以傳統方式教授,因此活動教學也可以結合一些傳統教學的元素,令教學更具效率。 撰文:吳俊賢 攝影:張錦昌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4年10月22日 · 課程設48小時「理論及課堂實踐」,及48小時臨床實習。 在「理論及課堂實踐」中,導師會講授Satir Model基本理念、治療目標、諮詢觀、面談過程如何處理未滿足的期待等內容,亦會教授「冰山比喻」(Iceberg Model)、家庭圖、「自我環」(Self Mandala)等協助輔導工具的應用。

  5. 2020年12月7日 · 不少老年人患有認知障礙症,本港每10名70歲以上長者便有一人患病。從中醫角度分析,認知障礙症屬於健忘、癡呆範疇,有中醫指該症通常有四種病因,包括腎虛髓減、心脾兩虛、痰濁阻竅及氣滯血瘀,中醫會根據病人病因及病情,決定如何處方食療及針灸,有患者內服中藥,外進行針灸,病情 ...

  6. 科大校長葉玉如指過去篩選早期腦退化患者只能依靠醫生的主觀臨床診斷例如進行認知能力測試等令不少人察覺到有症狀才去治療以致延誤了病情控制。 她期望透過新型腦退化血液測試,能夠及早診斷患者,減輕對患者家庭和社會壓力。 盼助患者篩選藥物. 葉又提到,有一種專門用於治療早期腦退化的新藥物,於去年7月成功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批准,期望相關測試能夠幫助篩選適合相關藥物的患者,並用於評估藥物的有效性,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醫健:成視在人:增白內障風險 糖尿病患須謹慎. 上周增2退伍軍人病個案.

  7. 2014年4月2日 · 有否想過如何追求生活的快樂?只追求衣食住行的滿足,還是追求從心而發的快樂?不妨參考正向心理學的快樂七式,尋回快樂的每一天: 1.感謝與讚美:多向身邊人表達謝意及常存讚美的心; 2.健康生活:好好照顧健康,多做運動、有充足睡眠及均衡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