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臺灣 文學作家

      • 廖鴻基 (1957年11月11日 — ), 臺灣 文學作家。 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規劃及推行賞鯨活動,籌創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任創會董事長,隨遠洋魷釣船遠航,執行繞島計畫,隨貨櫃船航行歐洲航線,執行黑潮101漂流計畫。
      www.wikiwand.com/zh-tw/廖鴻基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廖鴻基 (Liao Hung-Chi),1957年生,台灣 花蓮市 人, 花蓮高中 畢業。 曾經做過水泥公司採購員,也曾經到 印尼 養蝦。 1992年,不顧親友的異樣眼光,成為職業討海人,並且開始寫作。 1996年,提出「花蓮海域鯨豚調查計畫」,受「洄瀾有線電視台」、「自由時報」資助,以及向「晨星出版社」預支版稅,自行籌募計畫經費,組成「台灣尋鯨小組」,以「漁津六號」鏢漁船為工作船,自6月25日至9月5日在台灣東部海域從事鯨類海上調查,調查計畫為期兩個月又十一天,合計三十個工作航次,共記錄了八種鯨豚。 小組裡其他成員包括漁民、影像工作者和文字工作者。 1997年冬,為成立海洋文教基金會,四處奔走籌募基金。

  3. 2022年3月26日 · 取材自海上記事廖鴻基揉合個人經驗打造故事裡的邊角漁港和形象鮮明的主角群。 「其實沒有海湧伯這個人。 」廖鴻基過往散文作品與最後的海上獵人中皆見海湧伯但事實上他並非現實生活裡的單一角色而是廖鴻基曾共事過的多位老船長的集合體。 「他們等同我的師傅,一輩子豐富的經驗,讓他們擁有海洋生活的智慧,也有所堅持。 」當廖鴻基初次踏向海洋,是這些如「海湧伯」的老船長們帶他熟悉一切,「是他們教我如何站得穩、如何擁有海上生活的基本能力。 出海捕魚,畢竟不若陸地安全穩定,常面對各種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我非常敬佩這些老師傅的沉著態度,」在海上,不免數次遇見生死一瞬間的關鍵時刻,但這些「海湧伯」總沉著篤定,安全返港,「他們告訴我:『害怕或驚慌就回不來了。

  4. 2019年12月20日 · 年輕時廖鴻基曾是國營事業的小職員也管過印尼的釣蝦場還曾擔任議員助理但總覺得這些都不是真正能讓自己安身的地方特別在政治圈時人際關係角力和複雜的利害場很快讓廖鴻基感到厭倦每當心煩的時候廖鴻基會一個人在海邊走一晚一整天甚至更久那些鬱悶的情緒會在海浪的拍打聲中慢慢舒緩。 為了逃開陸地上的紛擾,他申請了漁民證,時不時跟著漁船出海。 「遇到不想去的應酬,我就可以藉口說明天要出海得早點休息,而且海上沒有訊號,誰也連絡不到。 35歲時,他認真考慮做一個在海上生活的討海人,總是溫柔接納他所有不愉快的大海,似乎成為他唯一的去處。 「回想起來,是這段流浪和探索的過程,形塑了現在的我,如果少了任何一段,或許就不會把我帶到這裡。 不需要語言,海得用身體理解.

    • 廖鴻基是誰?1
    • 廖鴻基是誰?2
    • 廖鴻基是誰?3
    • 廖鴻基是誰?4
  5. 2022年3月10日 · 取材自海上記事廖鴻基揉合個人經驗打造故事裡的邊角漁港和形象鮮明的主角群。 「其實沒有海湧伯這個人。 」廖鴻基過往散文作品與最後的海上獵人中皆見海湧伯但事實上他並非現實生活裡的單一角色而是廖鴻基曾共事過的多位老船長的集合體。 「他們等同我的師傅一輩子豐富的經驗讓他們擁有海洋生活的智慧也有所堅持。 」當廖鴻基初次踏向海洋,是這些如「海湧伯」的老船長們帶他熟悉一切,「是他們教我如何站得穩、如何擁有海上生活的基本能力。 出海捕魚,畢竟不若陸地安全穩定,常面對各種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我非常敬佩這些老師傅的沉著態度,」在海上,不免數次遇見生死一瞬間的關鍵時刻,但這些「海湧伯」總沉著篤定,安全返港,「他們告訴我:『害怕或驚慌就回不來了。

  6. 2019年12月21日 · 廖鴻基在廣義上也是個討海人但當他講述漁船上的生活時看起來一點也沒有剛剛提到的討海氣質他倒是像個文人。 我一臉疑惑地看著他,他大概知道我在想什麼。 廖鴻基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真正有實力捕魚的討海人,看起來都很斯文,不愛講話,很安靜、很低調。 那種有討海人既定形象,愛講話、講話又很大聲的人,常常都捕不到魚。 」廖鴻基露出那種很得體式的公務員笑容,這麼說著。 許多人會把大海想像成猛獸,但在廖鴻基心裡,討海人、鯨豚或是浪和暴風,都像是一種安寧永恆的真相。 感覺生命受困 30歲拋棄安穩前往印尼. 不過他長得真的很像公務員,臉上微笑沒什麼銳利的線條,語氣聽起來也很柔和。

  7. 2023年3月23日 · 廖鴻基1957年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創辦臺灣賞鯨活動創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多年來以海上觀察為創作核心並致力於多樣海洋計畫。 圖/彭柏璋攝影. 從流浪到漂流,回到陸地讓更多人認識海. 「海洋大幅度改變了我,為了讓台灣社會看見海,我願意暫時屏棄自己的孤獨。...

  8. 2022年1月17日 · 年少經歷過討海人生的廖鴻基或許正因為曾經透過漁人與海的引渡和接納在船上勞動的情感記憶亦受到早期漁業文化精神的傳承因此上岸之後仍不斷記錄關注著傳統漁業漁法的失落與競爭而傳承自海上獵人對於獵物勇武之美的讚嘆與尊重則反映出人在自然之中不過是生態系的一環對於海洋與鬼神的敬畏之心和狩獵對象之間公平的交手亦是作家特別編織在小說之中蔚然磊落的自然觀。 作家廖鴻基(取自 wi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