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日 · 張雅如從業至今已經19年在2年前開始思考如何在零利率時代來臨時能夠幫助客戶建立更好的財務規劃而年金險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她總結並歸納出年金險的優勢: 在有高信賴度投資標的之前提下,能夠提供高安全性、高穩定性的金流;同時能滿足中年以後累積一定資本的客戶對於退休規劃的需求,並且利於傳承。 在進入保險業之前張雅如於銀行擔任理財專員有數年的時間因而對投資市場累積了相當程度的瞭解而當公司推出的年金商品與自己長年觀察並且信賴的投資標的結合時張雅如便將原有的數張儲蓄險總計有1,500萬元左右全數轉投入在年金險中。 如今的她除了工作所得之外,亦有穩定的金流供其靈活運用。

  2. 2021年4月1日 · 提起早會張瀞心笑言:「穩定架設一個可輕易複製的系統是我的畢生追求我的早會一直是一個穩定的模式。 夥伴們只要知道今天是週幾,就會知道今天的課程大概會是什麼題材。 第1階段 早會就位. 8:51~9:00 集合. 上千通訊處全員已就位,準備迎接早操,開啟新的一天。 第2階段 早會開始. 9:01~9:15 日控. 區經理開始詢問夥伴的定聯、約訪狀況,適時提出指點。 第3階段 早會主軸. 9:16~10:30 主題訓練. 第3階段,是每天早會最大的不同之處。 上千的早會週一固定是「行銷話術演練」,週三固定為「增員話術演練」,週五皆為「經委會時間」。 新人除了週五的經委會時間外,必須要在另一邊的教室「新人班」上滿70堂課的銜接訓練課程,才加入大家的早會課程。

  3. 2023年7月1日 · 206. 年輕世代有許多創造力,也對許多事物有獨特的見解;對於年輕世代來說,他們勇於表達,把自己所思所想分享給團隊夥伴和主管,但也經常「誤傷」同儕。 團隊主管究竟該怎麼和年輕夥伴溝通? 又該怎麼「淬練」出年輕夥伴的「雙贏人生」? 正如《雙贏人生》作者睸峭在書中所提,面對新世代年輕人時「請告訴他們,為何而做」。 新世代年輕夥伴擁有較大的獨特性與創意,更傾向先瞭解事情的核心價值,才能找到執行力和動機;因此,溝通成為帶領年輕夥伴的主要課題,要怎麼說出年輕夥伴聽得見的話? 又該如何給予肯定,讓夥伴在從業道路上勇往直前? 而《淬練》一書中,陳禮祥也分享團隊領導新人的經驗,找到帶出下一個績優業務員的訣竅。

  4. 2019年12月1日 · 天天表示,該影響可以分為3個部分: 一、對行銷方式的影響: 過往由於資訊閉塞,很多資訊都是透過線下人與人之間傳遞,但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資訊可以從線上獲得,保險行銷方式也逐步由線下向線上發展。 線下的保險行銷方式是:行銷效果=見面數×成交率。 也就是說,業務人員愈勤奮,拜訪客戶的次數愈多,掌握的銷售技巧愈成熟,其行銷效果即為業績就會愈好。 但不得不說,線下的行銷方式存在諸多弊端。

  5. 2019年5月1日 · 2019 年 5 月 1 日. 0. 3997. 業務人員在與民眾溝通時,應該先為民眾建立保險的價值,以及醫療險種「前、中、後」3區塊保障的觀念,讓民眾真正理解風險與需求,才能引導民眾接受真正足以保護自己的保險規劃。 許多民眾在購買保險時,往往有2種迷思:一是「有買就好」,輕忽了風險,也低估了風險來臨時需要多少保障;二是「先求好再求全」,只想著要購買終身險一次到位,卻因為保費較貴而預算不足,結果不但保額拉不高,保障也做不全面。 對於這樣的情形,富邦人壽高秉通訊處處經理劉昶德表示,業務人員在與民眾溝通時,切忌以商品面為溝通導向,應該先為民眾建立保險的價值,以及醫療險種「前、中、後」3區塊保障的觀念,讓民眾真正理解風險與需求,才能引導民眾接受真正足以保護自己的保險規劃。

  6. 2023年11月1日 · 1.運用財務規劃探討2個重要風險. (1)短期風險──走得太早讓家庭無所依靠. *購買人壽保險以避免死亡的提早來臨. *創造一份資產以完成照顧家庭的責任. *提供替代的收入來源. (2)長期風險──活得太久沒有經濟支撐. *保證終身的經濟來源、收入的保障. *專業的資產管理,增值財富以對抗通膨. *傳承及遺產規劃,高齡時期的看護照養. 運用財務規劃探討風險領域對保險業務員來說尤其重要,且站在財務顧問師的角度來看,要確保一個財務規劃有品質,保險是最重要的基礎。 此外,在財務規劃過程中,要能教育客戶財務觀念,也要能探討一些客戶過去從未思考過的財務議題,只要客戶的觀念被打通,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資金,接受專業建議下的資產配置。

  7. 2023年2月1日 · 從業人員為什麼需要有長期主義的思維與觀念? 梁天龍從以下3個角度分別闡述從業人員對行業應具備的基本認知。 認知1 保險的本質意義. ——解決人生中各個階段的風險保障與財務規劃. 這一項認知,對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來說,乍看之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市場上有不少業務員只擅長單一險種的銷售,無論眼前面對的客戶是處於哪一個人生階段,都習慣運用同一個險種、方案來為客戶規劃保險,也因規劃的適切性不足而遭遇到許多拒絕和挫折。 梁天龍提醒,保險銷售必須切中客戶需求,客戶的年齡、身分等背景不同,保障規劃及方向一定大相逕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