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強積金年金化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hk.bankcomm.com

    登記公司戶「高息儲蓄存款」,尊享高達港幣15,000元現金獎賞。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本行為註冊主事中介人, 發行人:交通銀行信託有限公司(「交銀信託」)。

搜尋結果

    • 2.5%

      • 自強積金制度在2000年實施以來,整個強積金制度年率化淨回報2.5%。 其中,合共佔強積金總資產值近八成的股票基金及混合資產基金的平均年率化淨回報均為3.7%,債券基金為1.9%。 保證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強積金保守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不包括強積金保守基金的年率化淨回報分別為0.9%、0.8%、0.6%。
      wealth.hket.com/article/3718236/強積金23年 年率化淨回報2.5- 自願供款帳戶按年增11-
  1. 2021年9月29日 · 若然要為退休後的強積金保值把強積金轉作公共年金未必是差的選擇一來是年金投資會有一定回報二來可以每月領取收入至終身長壽者成為計劃贏家取得比本金多的收入而風險較其他私人投資產品低。 相較之下,退休者選擇提取強積金,如果不投資就會貶值,投資公共年金以外的產品就要自行承受風險。 多少人退休強積金有400萬元? 羅致光在擔任局長後已經向大眾宣傳善用公共年金、長生津和逆按揭機制,為退休人士製造穩定的現金流,他如今重申上任之前已提議把強積金化為年金,旨在強化現金流大計。 然而,年金月入多少繫於本金。 羅致光在訪問之中舉例指一個人有400萬元的退休強積金,將可演變成每月二萬元年金收入(未計保費金額上限),就不需要申請長者生活津貼,但能夠滾存400萬元強積金的人有限,局長更要着緊一大群基層打工族。

    • 理財靈活性
    • 應付日常生活
    • 資產增值與風險
    • 申領長者津貼
    • 資產繼承問題
    • ⭐️保險教室
    • 💡編輯精選:強積金攻略

    強積金轉年金建議之所以在坊間引起極大迴響,全因上班族怕政府強推以年金方式發放強積金累算權益,使上班族失去對該筆資產的自主性。不過,特首在發表施政報告後,亦有派定心丸,稱無意強制將強積金轉為年金。 然而,即使上班族自願性將強積金變年金,年金的靈活性仍相當有限,對具備理財知識的長者而言,相信他們寧可自主地將強積金用作日常生活、投資、儲蓄、置業、饋贈子女、移民或其他用途。 公共年金的較具彈性之處,是容許投保人在保證期內部分退保,提退保單現金價值,但如此一來,每月提取的年金金額及保單現金價值亦有所折損。

    年金的主要目的,是讓長者每月獲取穩定收入,應付日常消費、醫療、住宿等支出。不過,香港百物騰貴,單靠年金很難在退休後享清福。 舉例說,長者用保費上限HK$3,000,000購買年金,每月收入亦只有HK$15,300,如本身沒有自置居所,單是租金或已花去大半支出。因此,坊間有意見應為公共年金保費上限亦上調,為長者提供更充裕的每月收入。 再者,從買入年金起計,長者每月的年金收入終身不變,但在通脹效應下,物價連年上升,長者的生活可能越來越足襟足肘。 若退休後一筆過提取強積金,不少打工仔退休初期可掌握數百萬元流動資金,生活不成問題。但如無其他收入及資產增值途徑,十年八載生活越來越艱苦,晚年或需要依賴政府津貼。

    公共年金是回報極為穩定的退休保障產品,投保人可保證得到相當於已繳保費105%年金收入,過程無風無險,即使投保人身故,其受益人亦可一筆過或每月持續獲利。 投保人想從公共年金賺區區5%保證回報,足足要花約17年,遠遠跑輸通脹。相比之下,若提取強積金後,用資金用作定期存款、買ibond或銀色債券,回報亦比年金優勝。 另一重點是,年金計劃的保單價值,會隨着每月發放年金金額而減少,到你賺足保證回報後,第18年保單價值就會變為HK$0。 倘若你拿同樣的資金自行儲蓄及投資,透過收息股、債券、基金或定存等產品收息,部份產品仍可能是用資產價值來派息,但一般不會因派息而使資產價值歸零。以收息股為例,除淨日後股價會下跌,但上市公司會透過爭取業績推升股價,絕少會因派息而導致資產價值大幅萎縮。 當然,即使公共年金保單...

    如退休人士希望申長者生活津貼,一筆過領取強積金會使你資產大增,馬上不合資格。 年金方面,由於保費或現金價值不會被計入資產,故買年金可使他們擁有的資產價值下降,更易符合申領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 但留意每月年金收入會被計作長者生活津貼下的每月入息,想買年金同時領取津貼的長者,記得計清楚數。

    在華人社會,長者普遍會把資產留給子孫,而年金的資產價值每月下降,長壽長者的年金保單價值或已歸零。相反,物業、股票、債券、現金等資產,均可輕易轉移給子孫。 而在2005年後,香港已取消了真正意義上的遺產稅,如長者計劃把強積金留給子孫,直接提取強積金後保留現金或買入其他資產,相信會比買年金較為合適。

    認識不同類別保險: 醫療保險〡儲蓄保險〡人壽保險〡危疾保險〡意外保險〡寵物保險〡長者保險〡兒童保險〡家居保障與火險〡旅遊保險〡計劃退休適用的保險〡勞工保險〡公司團體醫療保險〡門診保險〡牙科保險
    精明投保攻略:移民後保險處置〡新冠肺炎旅遊保險〡儲蓄保險呃人〡私家醫院收費及保險貼士〡如何避免被不良保險agent誤導
    保險產品評測及優惠:OneDegree火險優惠〡ZA保險優惠
    強積金熱話:強積金轉年金〡取消強積金對沖〡移民與提早提取強積金
    MPF基礎知識: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教學〡整合強積金好處〡一App管理多個MPF戶口〡強積金與個人資產〡強積金目標日期基金與預設投資策略〡強積金實用工具〡強積金常見謬誤 拆解〡強積金懶人基金〡轉工後如何處理MPF戶口〡強積金對退休生活的影響〡跌市應否轉倉至保守基金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對退休作用〡自願性供款好處
  2. 2024年3月6日 · 自強積金制度在2000年實施以來整個強積金制度年率化淨回報2.5%其中合共佔強積金總資產值近八成的股票基金及混合資產基金的平均年率化淨回報均為3.7%債券基金為1.9%保證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強積金保守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不包括強積金保守基金的年率化淨回報分別為0.9%0.8%0.6%。 同期的年率化通脹率為1.8%。 3成帳戶揀「懶人基金」 投資於預設投資策略成分基金的帳戶數目326萬個(佔全部強積金帳戶三成),總資產值$1,094億(佔強積金總資產值一成)。 自2017年4月1日推出以來,其核心累積基金的年率化淨回報為5.5%,65歲後基金年率化淨回報為1.9%。 7.2萬帳戶作自願性供款.

  3. 2024年3月6日 · 股票及混合資產回報最高. 據積金局最新發表2023年12月號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統計摘要季刊顯示自強積金制度在2000年12月實施以來整個強積金制度年率化淨回報為2.5%雖然不算很高但都高於同期的1.8%年率化通脹率算是交到功課再看不同主要資產類別回報最高的是股票基金及混合資產基金年率化淨回報均為3.7%。...

    • Yahoo 財經
  4. 2021年9月29日 · 近日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在接受報章訪問時稱除了在明年初向立法會提交取消強積金對沖的草案外也考慮強制或自動將強積金轉為公共年金計劃。. 在羅局長提出建議後有不少的學者或工會都提出建議要求政府當局在政策推出前應該作出充足 ...

  5. 2024年4月8日 · 積金局表示自2000年實施以來整體強積金年率化淨回報為2.6%股票基金過去12個月平均淨回報為-0.6%自制度實施以來平均累積淨回報約1.38倍. 「核心累積基金」過去12個月平均淨回報13.3%,自預設投資策略推出以來平均累積淨回報50.2% 積金局公布截至2024年3月底的強積金投資回報臨時數據。 積金局表示,自制度在2000年實施以來,整體強積金的年率化淨回報為2.6%,回報率反映475萬名強積金計劃成員的整體投資選擇及市場情況。 點擊圖片放大. +7. 強積金不同基金淨回報比較 按基金種類劃分的強積金基金平均淨回報.

  6. 2022年7月6日 · 截至今年5月底強積金自制度在2000年實施以來的年率化淨回報率為3.1%高於同期的1.8%年率化通脹率顯示強積金制度長遠經得起考驗積金局表示強積金乃跨越三四十年的長線儲蓄投資期間無可避免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