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地勢較高,愛民邨部分嘅單位係可以睇到維多利亞港,而且當中嘅單位露台設計係參考咗華富邨

      • 愛民邨位處何文田忠孝街以及孝民街,由於地勢較高,愛民邨部分嘅單位係可以睇到維多利亞港,而且當中嘅單位露台設計係參考咗華富邨,所以就被稱為「九龍華富邨」。
      shifiles.hk/posts/10223/有九龍-華富邨-之稱—愛民邨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由於屋邨範圍甚大加上愛民邨的地勢關係故邨內有部份單位露台的景觀可以眺望維多利亞港再加上各個單位皆設有露台以及及設計上參考了華富邨並稍作改良故此在坊間中愛民邨有九龍華富邨之稱

  3. 2020年6月11日 · 平民豪宅之稱嘅華富邨之前阿史就同大家介紹過華富邨唔係得港島先有喺九龍都有一條公共屋邨被稱為九龍華富邨」,呢個地方就係愛民邨愛民邨位處何文田忠孝街以及孝民街由於地勢較高愛民邨部分嘅單位係可以睇到維多利亞港而且當中嘅單位露台設計係參考咗華富邨所以就被稱為九龍華富邨」。 愛民邨屋邨範圍好大,大到直頭係成個九龍城區入面面積最廣嘅屋邨,而佢前身其實係一個寮屋區。 喺戰前,愛民邨大部分地方就係何文田寮屋區,直到1970年先開始動工興建,直到1974至1975年先開始入伙。 作為第一代公屋,愛民邨係擁有井型天井,而英女皇到訪香港嘅時候,都專登嚟呢度參觀。

  4. 愛民邨 (英語: Oi Man Estate )是由 香港房屋委員會 管理其中的一個 公共屋邨 及前香港房屋委員會總部,由房屋署建築師 廖本懷 先生設計及由房屋署建築師彭玉陵先生擔任項目建築師,安利(蕭氏)建築有限公司承建。 此屋邨位於 九龍 紅磡山 忠孝街 和孝民街。 它是全 九龍城區 佔地面積最廣的屋邨。 由於屋邨範圍甚大,加上愛民邨的地勢關係,故邨內有部份單位露台的景觀可以眺望 維多利亞港 ,再加上各個單位皆設有露台、以及及設計上參考了華富邨並稍作改良,故此在坊間中,愛民邨有「九龍 華富邨 」之稱。 歷史. 愛民邨是房委會前身 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繼 華富邨 、 蘇屋邨 、 北角邨 及 西環邨 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 遠東 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 [2] 。

  5. 當華富邨興建後已於1974-1975年落成在九龍何文田忠孝街和孝民街的愛民邨設計也依照華富邨的藍本並稍作改良依山而建讓更多居民能看到開揚的山景及維多利亞港故愛民邨有九龍華富邨之稱

  6. 2023年6月21日 · 愛民邨為房委會前身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 華富邨蘇屋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 只是在愛民邨落成時,屋宇建設委員會已經被重組成香港房屋委員會。 愛民邨是九龍城區面積最廣的屋邨,有12座大廈。 由於愛民邨地勢較高,部分的單位可遠眺維多利亞港,加上單位露台設計是參考了華富邨,以後屋邨整體設計是參考了華富邨並稍作改良,故此亦有「九龍華富邨」之稱。 無獨有偶,愛民邨是出自建築師,亦有「香港公屋之父」尊稱的廖本懷先生之手。 廖本懷同時是負責華富邨的建築師。 愛民邨是香港首個設有公共天線系統的公共屋邨,其中嘉民樓和康民樓,更是香港首批各單位均配備兩個梗房與浴缸的房屋署公屋大廈。

  7. 2017年1月25日 · 愛民邨參考自華富邨並稍作改良同屬香港屋宇建設處建築師廖本懷設計同樣自給自足有商場街市當時有5間幼稚園人口高達4萬單位更有獨立廁所連露台故被喻為九龍版華富邨」。 當年愛民邨稱得上屋邨中的樓皇」,呎價為一蚊一呎300多呎的單位一個月租金便$345那時Eric的爸爸月薪才500元。 公屋沒有示範單位參觀,爸爸只能從木門的細長的信箱偷窺一下,看到單位又細又窄,他一聲「哎呀,比板間房還要細。 」心裏躊躇,最終決定捱貴租也要搬入去,只因太太一句,「有塊磚好過有舊木」。 一家搬進去才發覺單位四四正正,Winnie笑說:「實用面積不包垃圾房與環保露台,以前的單位實用,從居民角度出發。 」Eric一家很滿意,一住便四十年,長大後更在愛民邨經營熟食檔。 愛民邨處於山上,景觀開揚。

  8. 2013年7月19日 · 愛民邨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中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十二號山忠孝街和孝民街。 它是全九龍城區佔地面積最廣的屋邨。 由於屋邨範圍甚大加上愛民邨的地勢關係故邨內有部份單位露台的景觀可以眺望維多利亞港再加上各個單位皆設有露台愛民邨有九龍華富邨之稱在1975年英女皇訪港期間亦參觀當時初落成之愛民邨當年愛民邨因為英女皇曾經到訪及有九龍模範邨稱號所以當時吸引不少遊客及市民慕名參觀。 正因如此,為了接待遊客,愛民商場開設各式各樣的商店接待遊客。 但隨著英女皇熱潮退弱,令遊客數量減少,再加上區內人口老化,這些商店陸續結業。 愛民邨的公屋有分別有舊長型和雙塔式兩種設計,前者是沒有天井的傳統公屋,後者則是愛民邨獨有的正方天井特色建築,也是我之所以到愛民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