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19日 · 內裏展示了105名「慰安婦的照片與畫像,當中包括22名外國人。館內櫥窗中擺放了每位受害者的照片與遺物,並以韓日英語三語介紹她們的歷史與慘痛經歷。93歲的「慰安婦」李奇貞在上星期六11日離逝,韓國今天僅剩33名「慰安婦」仍在世。

  2. 2022年3月9日 · 中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紀錄片《二十二》,紀錄當下全中國仍存活的22位慰安婦。 電影於2017年8月上畫,獲得民眾關注,票房大收過億。 導演

  3. 2017年12月5日 · 根據內地1945年的統計數字顯示,確認有圍數約20萬名中國女性曾淪為慰安婦,但事隔67年,她們大部分都已離世,倖存的只剩下32人,而今天,更只剩下8位,「2012年,我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一名慰安婦跟他的日裔孩子的故事,文章裡有一張他們的合照,我

    • 一尊銅像激起千層浪
    • 為「慰安婦」追尋公義
    • 誰害怕少女銅像?

    首爾光化門附近的新商廈群之中,有個示威帳篷屹立着。仔細看看,旁邊那個少女銅像被七色的冬衣與領巾厚厚的包裹着,生怕銅像冷病般——毫無疑問,對面必定是日本駐韓大使館。目前,這裏每周三都會有「慰安婦」到大使館前示威,到了今年剛好25 載,成為了全球持續最久的示威。 筆者從一個韓文網頁聯絡上金運成、金曙靈夫婦,他們正是設計韓國和平少女像的雕塑家。金氏夫婦說,他們的第一個少女像就是於2011年12月14日設立在日本大使館外,那時正好是第1,000次「周三示威」。由做泥土模,至上洞漆,製作少女像前後需時六個月,他們說,少女像至今在國內及國外引發的巨大迴響,都是始料不及。 轉眼數年,韓國豎立的和平少女像已有近30 座,美加地區近年亦設了四座和平少女像。兩年前,中國藝術家亦受到韓國和平少女像的啟發,於是製作...

    為受害者追尋公義的還有新生代。2014年1 月,四名不足20 歲的韓國青年建立網誌Justice for Comfort Women,喚起對在世「慰安婦」的關注,說出她們追尋公義的困難和掙扎。瀏覽網誌的讀者來自全球80 多個國家,亦有大量日本右翼份子挖苦的留言。成員Alberta說:「每個人都知道猶太人大屠殺,已有大量關於它的研究和資訊。『慰安婦』是相似的人權問題,我想更多的人知道它。」 去年他們參與翻譯韓國作家Yoon Jung-mo (윤정모) 的書作《Touch-Me-Nots》 (푸른나무),希望此書能夠像《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般成為世界各地學生的推介閱讀書籍。《Touch-Me-Nots》講述一個在1910至45 年間朝鮮日治時期,一名韓國少...

    專研韓國文化及歷史的澳洲學者Mohita Roman 向《香港01》說:「戰後韓國首要任務是重建國家、振興疲憊不堪的經濟,導致一些社會議題在頗長的時間內未有得到回應。」隨着國家發展步伐加快,加上1991 年老婦金學順首次以「慰安婦」受害者姿態出現,韓國終迎來討論問題的條件和契機。她又認為,韓國近年各式各樣有關「慰安婦」的活動,加上媒體配合,令不少韓國人確信這個問題必須處理;而且這不單是韓國本身的問題,這無疑是亞洲各國共同面對的歷史問題,國際社會不得不正視。 吉村洋文的理據與針對南京大屠殺的右翼史觀一脈相承,他在寫給李孟賢的電郵中宣稱,「(「慰安婦」)無論是人數、與日軍的關聯以及傷亡數字等,在史學家之間並無定論」。這種反應,無疑是對「慰安婦」問題存在抵賴心態,如同安倍晉三政府意圖修改或淡化教科...

  4. 2016年12月25日 · 歷史監察網民自發召集人李美娜今午向傳媒公開《雲梓日記》,當中提及1996年於粉嶺居住的一名慰安婦老人,和該年只有7歲的作者雲梓,兩人互相接觸的點滴。

  5. 2016年12月12日 · 蓮花在19歲時被騙去菲律賓當「慰安婦」,日本戰敗後隨軍逃亡,途中一名同樣來自台灣的女孩遇難,她依其意願將她裝在鐵盒的頭髮和指甲帶回台灣,記錄「慰安婦」故事的《鐵盒裡的青春:台籍慰安婦的故事》一書便是因此命名。

  6. 2023年8月14日 · 今日(14日)是第11個「國際慰安婦日」,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影片呼籲「勿忘歷史,傳遞真相!. 影片中,一位滿頭白髮的奶奶講述被日軍強徵為「慰安婦」的痛苦經歷,「怕來得及嗎?. 眼淚都不敢流,不敢抬頭來看」,老奶奶一邊說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