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20日 · 患者在決定接受手術前必須要先有心理準備事實上進行以上非緊急骨科手術前的物理治療也同樣重要一般來說在手術前進行物理治療患處腫痛關節僵硬及肌力問題得到改善手術往往會有更佳結果

  2. 2024年5月13日 · 一定要做物理治療或手術各種運動創傷有不同的處理方法若運動導致普通表皮損傷可自行處理或視乎情況求醫。 不過,大家受傷後應該盡快採取合適的急救方法處理運動創傷,以免因未有及時處理而造成各種不良後果。 若遇上比較嚴重的運動創傷如十字韌帶受傷就應立即尋求醫生及物理治療師的治理另外即使部分運動創傷的症狀輕微物理治療常用的 衝擊波 、熱敷、短波、超聲波、電流刺激等亦有助減輕發炎及紓緩痛楚,及早做物理治療可避免引發更嚴重或造成長期的痛症,物理治療師更可教授針對相關痛症的伸展運動,令復原速度加快,並減低再次受傷的機會。 以下列出各種運動創傷的治療方法: 皮膚擦傷. 肌肉抽筋. 肌肉拉傷. 膝關節軟骨撕裂. 踝關節扭傷.

    • 找物理治療師前一定需要去看醫生?Ans:完全正確喔!依據目前物理治療師法第12條規定:「物理治療師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
    • 物理治療會很痛嗎?Ans:有些問題在處理可能痛,但都在我們掌握之中。有些人覺得尋求物理治療時,處理關節活動度、關節錯位、落枕、骨盆歪斜時,骨頭發出的咖咖聲很痛,或是處理緊繃的肌肉會死命的柔它,針對腕隧道或是椎間盤突出的神經症狀「麻」做處理時會更麻等等。
    • 只有受傷、手術後或是發生意外才適合物理治療?Ans:當然不是!物理治療不是只有拉拉筋、訓練肌力弱的肌肉那麼簡單,針對不同種的組織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 其他的專業應該也會執行物理治療吧?Ans:怎麼想不可能是這樣吧!研究發現,所有被調查的人中只有42%的人知道物理治療室需要經過國家考試並取得合格才能執業的醫療專業。
  3. 💬 (1) 物理治療 服務範圍. 究竟物理治療是什麼 | 物理治療有用嗎 | 物理治療原理 | 物理治療預約 | 物理治療 香港. 由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主理,進行專業病情診斷,通過在初次接觸/初始評估期間進行準確的診斷。 我們能靠手法去找出問題是來自於關節/肌肉/神經的問題繼而制定您的針對性的物理治療計劃希望為病人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服務當我們有一個準確的診斷,我們亦會因應病者情況,進行手法治療,同時間配合針灸、拔罐、電療儀器、超聲波等作輔助,可以為病人提供一套全面的治療,以達成治療目的,加快治療進度,達到最完善的治療效果。 另外,通過治療師的專業評估,會為患者特別設計個別的運動療法、強化相關肌肉,保護關節,從而幫助病患減輕痛楚,更重要的是預防日後問題再發生。 儀器治療.

  4. 手術前後復康治療. 每位接受手術的病人都寄望手術能順利處理他們身體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因運動創傷所能來的靭帶斷裂跌倒後出現的骨裂以至於嚴重的椎間盆脫出等一般而言醫生會要求病人約見物理治療師作手術前檢測物理治療師會進行深入評估讓病人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態並講解手術後的康復療程方針使他們對整個康復程序有更多了解藉此提昇康復效能。 若病人有需要於手術後使用助行器,物理治療師亦會於術前計估後教導正確使用方法。 物理治療師及病人都一同面對手術後的痛症和關節活動能力下降,當這兩種情況都有所改善後,適當的運動治療就會開始,讓病人得到適當和適量的鍛練,並且逐步康復,達致手術後的預期效果。 Top. © 版權屬香港理工大學所有.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手術前準備-運動表現物理治療. 服 務. 手術前準備. 我們會為需要做手術的病人提供手術前準備讓物理治療師評估病人在術前的狀況再跟術後比較。 在手術前,我們會建議一些可在術後立即能進行的練習,並提供 術後 的建議復康療程大綱。 如病人需要使用步行輔助工具,我們會於術前教導病人如何使用,避免病人術後行動困難。 我們會為需要做手術的病人提供手術前準備,讓物理治療師評估病人在術前的狀況,再跟術後比較。 如病人需要使用步行輔助工具,我們會於術前教導病人如何使用,避免病人術後行動困難。

  7. 2020年12月24日 · 輔大醫院運動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公關委員會副主委黃琳玲指出手術後可能因患處的疼痛與腫脹而減少活動量多少造成體能及肌肉量下降假設手術會減少身體20分的體能與肌力當原先身體狀態是60分時術後就只剩40分但若能在手術前就將身體強化到80分手術後即使扣20分還有60分物理治療介入後較容易回到80分。 幫身體做好準備再動手術,復原更快. 一般術前運動建議的原則是:如果疼痛小於3分(總分為10分),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可以活動,但超出可忍受範圍就宜休息。 不過術前訓練的觀念在台灣並不普及,比如排1個月後開刀,這段時間民眾通常就只有等待。 「 預防勝於治療,把身體準備好再去接受手術,手術後復原較快,體能也不至於因為手術而大幅衰退 」黃琳玲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