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日 · 公式:課稅所得額=(營業收入淨額+非營業收入)×擴大書審純益率. 優點: *簡化稅務申報作業,請稅務單位亦簡化以書面審查方式處理,原則上較不易調帳查稅。 缺點: *收入金額大者,稅賦相當可觀。 *當年度虧損,仍必須依擴大書審純益率計算課稅所得額繳稅. *國稅局依法抽查帳簿證時,往往因帳簿記錄不全、憑證不足或記載不符規定而核定補繳稅款,金額可能因此較依法結算申報應繳納之稅額高。 應繳納稅額高之原因在於,營利事業原本結帳出來的利潤率較書審率(財政部公告的各產業別書審適用純益率)低,原本應該繳的稅較書審率算出來的較少才對,然而企業為了簡便申報方式,同意以較高的書審率來申報並計算應納稅額,所以才會願意多繳稅。 疫情關係, 擴大書審純益率可80%計算.

  2. 2019年7月1日 · 而新制自二 一六年一月一日起,房屋及土地均按實價計算交易所得課稅。 問題2 房地的交易日及取得日該如何認定? 原則上,以所取得的房屋土地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為準,俗稱過戶日。

  3. 2023年5月1日 · 綜合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 所得淨額= 所得總額-免稅額-一般扣除額(標準或列舉)-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 應繳稅額= 所得淨額×適用稅率-累計差額-扣繳稅額-可扣抵稅額-可抵減稅額. 所得總額就是下面10種所得項目的總和,而每人基本免稅額為9萬2,000元(年滿70歲為13萬8,000元),標準扣除額為12萬4,000元(配偶合併報稅便為24萬8,000元)。 產生所得的類別五花八門,《所得稅法》第14條將其歸類成以下10大類別: 1.營利所得: 就是經營事業所獲利的所得,從自己獨立經營的獨資行號、跟人合夥的合夥事業盈餘,到開公司賺錢的股東盈餘分配(股利),甚至自己是股東卻沒實際參與經營決策的公司股利分配,都歸類成營利所得。

  4. 2021年11月1日 · 1.金融機構貸款評定之價格. 2.不動產估價師之估價資料. 3.大型仲介公司買賣資料扣除佣金加成估算之售價. 4.法院拍賣或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等出售公有房屋、土地之價格. 5.報章雜誌所載市場價格. 6.其他具參考性之時價資料. 7.時價資料同時有數種者,得以其平均數認定. 註:不動產不區分取得時點,即全部不動產均應計算價值並納入分子計算. *分母(所持公司股權)之價值認定順序. 1.得以交易日前一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告之淨值計算. 2. 交易日前一年內無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財務報告者,以交易日之該事業資產淨值計算. 3.稽徵機關查得股權或出資額價值高於淨值者,查得資料認定.

  5. 2018年12月1日 · 新個稅法首次引入綜合徵稅,將原先分別計稅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進行綜合徵稅,至於其他所得(如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仍採分別計稅。 減除費用從每月人民幣3,500元提高至5,000元,意味著所有工資階級都能享有減稅優惠,以前不用繳個人稅的工薪族,未來依然不用繳交,以前須繳交少量個稅的,則可能不用再繳;然而,過去分開計稅的項目將合併計算,對於領有多重收入的臺籍在陸員工,可能因此落入較高稅率級距,使整體稅負增加。 稅率級距調整,減輕民眾個稅負擔. 新法減稅,擴大3%、10%、20%等3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而30%、35%、45%等3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6期.

  6. 2023年12月1日 · 依財政部最新函釋說明,個人在2016年1月1日以後繼承或受遺贈取得房屋、土地,出售時若適用房地合一課稅新制,在計算持有期間時,如屬連續繼承或受遺贈取得之房地,得將連續各次繼承或受遺贈之被繼承人或遺贈人持有期間合併計算

  7. 2023年9月1日 · 每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由當地地方稅稽徵機關發單課徵,課徵的對象是房屋持有人。而囤房稅2.0也是用個人計算,針對個人名下持有的房產課稅,但個人名下可以同時有好多戶房屋,所以會收到多張稅單,稅單會發給持有人,但計算基礎是用戶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