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聖安德烈堂位於尖沙咀 彌敦道 ,建於1906年,是九龍區歷史最悠久的基督教教堂。 教堂大樓呈十字形,正門右面為一座飾有彩色玻璃的鐘樓,屬於典型的哥德復興式紅磚建築物。 教堂經歷多次擴建,包括1909年落成的牧師樓、1910年左右落成的女傭宿舍和管理員宿舍,以及1978年增建的基督教中心。 聖安德烈堂於2006年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優秀獎。 為了提供現代設施所需的空間,教堂於2012年再次進行擴建,新教堂命名為「生命中心」,並於2015年啟用。 聖安德烈堂於2019年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交通.

  2. 聖瑪加利大堂 (英語: St. Margaret's Church )是 香港 一所 天主教 教堂 ,是東方第一所以 聖女 瑪加利大( St. Margaret Mary Alacoque )為名的教堂,位於 香港島 灣仔區 跑馬地 樂活道 2A號,由「 宗座外方傳教會 」建立,於1923年2月3日由 翟伯祿 神父奠基,1925年1月25 ...

  3. 香港教堂和大教堂:在 Tripadvisor 上查看 中國香港教堂和大教堂的真實旅客評論和相片。.

  4. 聖馬利亞 (英語: St Mary's Church ),又稱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 ,是 香港聖公會 在 港島 東區 發展傳敎事工第一所的教會,於1911年成立,位於 銅鑼灣 大坑道 2A號近 東院道 及 銅鑼灣道 交界,現時為 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 的教堂。. 聖馬利亞堂是 香港 港島 僅 ...

  5. 聖德肋撒堂 ( 英語 : St. Teresa's Church )是一座 天主教 教堂 ,位於 香港 九龍 九龍塘 太子道 258號,於1932年12月18日舉行祝聖典禮。 依照 香港政府 的規定,聖德肋撒堂是獲准舉行婚配聖事的天主教聖堂之一。 聖德肋撒堂是 天主教香港教區 在 九龍區 第二大教堂,亦是全港最多人舉行婚禮的教堂 [1] 。 聖德肋撒堂已被列為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 堂區服務範圍 [ 編輯] 教堂正門. 教堂鐘樓. 聖德肋撒堂區今時服務範圍包括 何文田 和 太子道西 等地區。 為方便教友參與宗教活動,除了聖德肋撒堂外,堂區更包括以下的教堂和中心:

  6. 教堂建築 以其規模大小分為 宗座聖殿 、 主教座教堂 。 它們都遵從產生於 君士坦丁大帝 時期的 早期基督教建築 傳統的形式、功能和造型。 特別是主教座堂,以及許多大教堂和宗座聖殿,會有特定的複雜建築結構,這在教區教堂比較少見。 它們往往傾向於展示當時更高水平的建築風格和高超的建築能力,並且獲得了普通教區教堂所沒有的宗教地位和社會地位。 此類主教座堂往往是其區域內最好的建築之一,並成為當地的驕傲。 許多主教座堂和宗座聖殿,以及一些大教堂,都是名列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作品。

  7. 香港自遊樂在18區 -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位於沙田道風山,是挪威宣教士艾香德博士於1930年創辦。 叢林的寺院式建築,例如聖殿的外型、叢林內的道風山全圖、聖經故事彩瓷等,充滿中國風格。 叢林內有教堂、圖書館及藝術繪瓷店。 叢林的東面屹立著一個高12米的十字架,是叢林的標誌。 相關網站︰. http://www.tfscc.org/ 交通. 如規劃前往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的行程,可使用運輸署提供的「香港出行易」網站 ( https://www.hkemobility.gov.hk )或流動應用程式,輸入你的出發地點,並輸入「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道風山堂 」作終點,以搜尋不同交通路線,或點擊下方Google地圖的「規劃路線」按鈕。 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只供參考之用。

  8. 位於香港中環的「聖約翰座堂」,不僅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基督教教堂建築,亦是香港聖公會內歷史最悠久的教堂。 這座教堂見證了香港多年來經歷的風雨變遷,現在就由 香港足跡 (HongKongFootprint.com) 帶大家去參觀一下。 英國在香港實行殖民統治的時期,也正值是外國傳教士積極宣教的時期。 當時為了方便外國傳教士來到香港宣教,便將香港中環的一幅山坡地皮贈與香港聖公會永久使用,自此便奠基了興建「聖約翰座堂」的開始。 「聖約翰座堂」始建於1849年,擁有過百年的悠久歷史,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這座教堂以青磚及石材建成,設計揉合了英國的諾曼式及意大利的哥德式建築風格,不論是那尖頂拱形的天花,以及色彩鮮艷的彩色玻璃窗,都很有特色。

  9. 現在所見到的聖母無玷之心小相信建於1915至1923年間,為一座單層的金字頂長方形小堂,結構十分簡單,正門之上的山牆及半圓形門楣設有十字架,門楣之下刻有AMDG,代表愈顯主榮(拉丁文 Ad Maiorem Dei Gloriam in Latin,英文是 To the Greater Glory of God)。 建築兩面側牆以扶壁加固,其中一面附有鐘樓,以往每天早上、中午、黃昏誦唸三鐘經前, 都會打鐘叫喚村民。 長方形的窗上有拱形窗簷。 教堂以三開間組成,兩間為禮拜堂以及一間神父宿舍。 在日佔期間,教堂曾被嚴重破壞。 而直至現在,教堂經歷多次修繕工程,原來的中式瓦頂已被換走。

  10. 2019年6月23日 · 昔日天主教場所 今日荒廢被霸佔. 提及黃毛應,不少行山愛好者或歷史研究者都略知其抗日角色,但鮮有人知道天主教發展的過去。 翻查1939年的《公教報》報道,玫瑰小堂在當年5月29日舉行落成典禮,有教友租小輪前往,後因颱風而停駛;又有三百多名新界教友由清晨起,冒雨徒步數里入村出席典禮,而恩主教則負責主持彌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