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基本内容. 播报. 编辑. 香港的学生于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须参加一套由教育局或其前身制定的升中程序决定学生所升读的中学。 历代机制. 播报. 编辑. 中学学位分配办法是一为期两学年的程序,以下年份均以派位年份作准。 1950年代至1978年. 主条目:香港小学会考和香港中学入学考试 1950年代之前,香港政府对中学学位分配并无任何干预。 小学生毕业后如欲升学,需要自行找寻中学。 1950年代,香港教育司署设立了香港小学会考(全名小学六年级会考),以一个统一的公开考试,决定学生能否升读中学。 公开考试的范围涉及中文、英文、数学、常识。 1962年教育司署以香港中学入学考试(俗称升中试)取代小学会考,科目有中文、英文、数学。

  2. 基本概况. 播报. 编辑.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的 教育局 管理,制度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部份: 学前教育:透过私立的幼儿园和 幼稚园 ,为学前儿童提供机会学习与群体相处。 九年免费教育:在全港设立官立或津贴资助学校,为适龄学童提供六年制小学及三年制初中课程。 高中及预科课程:设立两年制高中(四、五),为学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设立两年制预科课程(六、七),作为学生报考大学前的课程准备。 专上课程: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上课程,包括工业学院、大专、大学教育。 学前教育. 播报.

  3. 普鲁士教育改革一指普鲁士1809年教育改革即著名的洪堡改革”。. 1806年普军耶拿战役惨败,法国占领柏林。. 普鲁士王国民生的凋敝和任人宰割的局面催生了兄弟俩改革祖国教育体制的想法。. 威廉·冯·洪堡于1806年秋写信给当时普鲁士的外交部部长说 ...

  4. 香港中学学位分配办法(英语:Secondary School Places Allocation,简称SSPA,广东话俗称升中派位)是分配香港中学学位的一个程序。 香港的学生于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须参加一套由教育局(或其前身)制定的升中程序,决定学生所读的中学。 中文名. 香港中学学位分配办法. 外文名. Secondary School Places Allocation. 历代机制. 是一为期两学年的程序. 主条目. 香港小学会考和香港中学入学考试. 目录. 1 历代机制. 2 争议. 性别歧视. 操练试题. 历代机制. 播报. 编辑. 中学学位分配办法是一为期两学年的程序,以下年份均以派位年份作准。 1950年代至1978年.

  5. 唐 武则天 《仙太子碑》序:“西鹣东鲽,已告太平之符; 鄗 黍 江 茅,屡荐升中之应。” 《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於天。” 郑玄 注:“,上也。,犹成也。谓巡守至於方狱,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

  6. 香港英文授课中学. 播报 上传视频. 香港公立中学. 香港英文授课中学(简称英、英文中学、EMI学校;英文称为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 School,意思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广义上包括所有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中学,狭义上专指获教育统筹局特许,中学一至三年级的课程可以使用英文授课的公营中学,及一些原本是公营中学,获准以英文授课后改为接受直接资助的中学。 一般来说,“英文授课”的定义是除了中国语文、中国历史等中文相关科目外,其它科目如数学、地理、历史、综合科学,甚至音乐、家政等均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中文名. 香港英文授课中学. 外文名. 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 School. 简 称. 英.

  7. 香港公开形式的考试.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 吧! 香港小学升中试是香港一种公开形式的考试。 指 1978 年前,学生完成小学 6 年学业后, 需参加一次公开考试,即小学会考。 只考中文、英文、数学三科。 学生的会考成绩可作为分配初中学额的依据,成绩不及标准的学生,则分配不到学额。 [1] 中文名. 香港小学升中试. 施行地区. 香港. 1978年 9月实施九年免费强迫教育后,即宣布取消小学升中试,用《中一学位分配办法》来分配初中一年级学额,使每一个小学毕业生,无须参加升中试而分配到官立、资助或私立买位学校的初中就读。 参考资料.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