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6日 · 作者: Esor Huang 3月 06, 2017. 很久之前介紹過這樣一套台語輸入法工具:「 臺灣閩南語漢字輸入法 2.0 」,最近又想要研究看看目前要學習台語發音、台語諺語,有哪些教學資源?. 於是在網路上搜尋比較了一番,整理了三個網站,提供給大家參考。. 透過「台灣 ...

    • 整肅假活佛1
    • 整肅假活佛2
    • 整肅假活佛3
    • 整肅假活佛4
    • 整肅假活佛5
  2. 2018年3月13日 · 就是要找到「在對的情境做對的事」、「在該專注時保持專注」的方法。 我自己實踐過四種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可能各自適合不同問題的朋友,也可能會是一個循序漸進解決問題的流程。 今天這篇文章,我會根據自己實際嘗試過的經驗,跟大家一一分享我的練習心得。 或許你會在下面找到目前最適合你的的方法,養成更有效能的手機使用習慣。 階段一,完全隔離. 如果手機對你來說,主要就是娛樂、社交、新聞工具,相對來說沒有生產力用途,但是你卻很容易在需要生產力時,被那些娛樂、社交、新聞吸引而分心, 甚至就算手機沒通知你,你也總是反覆拿起手機: 想看看有沒有什麼新訊息? 貼文有沒有更多人按讚呢? 寶箱是不是可以開了? 在這種情況下,或許下面第一種「完全隔離」的方法最適合你,這也是我當初第一階段嘗試的方法。

  3. 2018年12月18日 · 因為毅力與熱情來自於時間管理行動中產生的回饋就如同我在這篇分析自己堅持寫部落格十年的文章中所做的反思:「「 「擁有熱情」不一定是尋找喜歡、興趣與好奇,而是刻意練習 」」。 排出待辦清單後,我總是無法做到,所以我非常挫折,逼自己明天一定要做到? 時間管理正是開始於這些負面之處,為了解決問題,所以我們開始用管理來調整自己。 不過,覺得自己做不到,和「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只是剛好...只要明天再做一次」,其實都是定型心態。 時間管理是要正視做不到的原因,思考改變行動的方案,用不同的行動,逐步去嘗試,直到自己真正達到目標。 所以做不到,是好事,不要自責做不到之處,那正是要我們換個方法去做,也正是時間管理開始之處。 對我來說,甚至是時間管理最有趣之處:「 待辦清單沒做完怎麼辦? 劃掉他!

  4. 2018年12月25日 · 工作愈忙愈要降低決策疲勞, 6 個方法避免選擇癱瘓. 工作愈忙愈要會記重點,快速筆記任務的 4 個關鍵字法則. 工作愈忙愈要認真玩,兩步驟練習放下工作後更有效率工作. 工作愈忙愈要學習,問題不在沒時間、沒效果,試試這三步驟. 工作愈忙愈要能快速專注 ...

  5. 2019年7月1日 · 專業化的意思是: 重複做一件事情,但不斷的在流程、技巧上進行最佳化。 利用重複的機會,反覆思考可以改進的細節,設計可以讓速度更快,或者品質更好的方法。 然後不斷嘗試,雖然是同一件事情,也會持續有新的反思與進步。 這樣一來,即使這件事情本身的成就感降低了,或者這件事情有時候不如預期,我們也可以: 從自己不斷改進的專業化過程中,獲得不假外求,真正屬於自己的成長動力。 例如我這十幾年的寫作習慣,到了現在這個階段,不再只是為了寫作後獲得的成就感。 而是反過來,把寫作視為一件「專業的事」,不僅寫作, 也持續最佳化如何構思、如何整理、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刺激靈感等等步驟,在這件事情本身的專業技能上做挑戰 ,這件事也就不會成為一件容易倦怠的事。

  6. 2018年2月18日 · 我發現這個練習步驟,會讓「用說的寫文章」產出的內容品質更好,你也可以試試看。 小結: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要跟大家介紹的新習慣,就是嘗試在生活零碎時間裡,或是生活中那些你無法動手打字的情境中(但要安全的情境),練習用說的去思考問題、激發靈感,利用「 語音轉文字工具 」幫你用說的把文章寫出來。

  7. 2018年12月6日 · 這篇文章,嘗試聊聊我的作法。 1. 「規律作息」降低決策數量: 一個很常被舉出的故事,賈伯斯( Apple 創辦人)或馬克佐克柏格( Facebook 創辦人)喜歡每天都穿類似衣服,讓「要穿什麼衣服」這件事情不要成為每天的決策負擔,或許更進一步也讓「買衣服」、「整理衣服」這樣的事情不要成為決策負擔。 我自己則是有一個習慣,上班午休時間,常常會到固定咖啡館點類似餐點與咖啡。 這麼做的原因是, 每天中午是我「思考問題」的時間 ,而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需要很多「決策」,所以這段時間我希望不要有其它決策來干擾我,來瓜分我的心智能量。 養成早起的習慣 , 早上固定一杯冰滴咖啡的儀式 ,每天設定好自己的 神聖時間 。 這些我曾經寫過的個人生活習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