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17日 · 《CNN》 報道指出,新冠患者可能會出現譫妄(Delirium)或幻覺,並可能帶來長期影響,包括康復速度慢、增加患失智症(Dementia)的風險、抑鬱或創傷後壓力等。

    • 甚麼是covid-19無症狀感染者?
    • 無症狀感染者如何被發現?
    • 感染者有幾多是無症狀?
    • 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如何?
    • 內地如何報告和管理無症狀感染者?
    • 面對無症狀感染者要如何防範?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最新定義,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者。 無症狀感染者通常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觀察,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人們熟知的傳染性疾病中,有很多都有無症狀感染期,比如乙型肝炎、愛滋病等。

    無症狀感染者由於沒有臨床症狀,幾乎不會因主動就診而被發現。目前大多通過有關部門的主動監測發現,主要有4個途徑:一是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調查,三是傳染源的追蹤,四是部份有境內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遊史或者居住史人員的檢測。

    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生率目前難以確知,不同地區、不同聚集方式、不同人群的病例報告有較大差別。中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的論文稱,截至2月11日,該中心共收到國內報告陽性檢測病例和臨床診斷病例56128宗,其中含有889宗無症狀感染者,比例約為1.6%;3月20日《自然》雜誌發表的文章則提及,無症狀及輕症患者最高比例或為60%。 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3月30日最新推文,以現有部份研究為例,感染人群中,無症狀感染者佔約18%-31%,「假設10個人接觸病毒,可能最終會有6-8個人發病,2-4個人始終不發病或者症狀非常輕微」。

    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其密切接觸者存在二代病例續發,流行病學調查中也發現了個別由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樣本量的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與確診病例沒有太大差異。 學界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並無一致結論: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可在感染病毒後14天內不發病,病毒在其體內存在時間超過三周,具有傳染的可能性;部份專家認為,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無咳嗽、打噴嚏等症狀,病原排出體外引起傳播的機會較少。 關於中國國內無症狀感染者情況,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表示,目前了解有限,既無具體數字,也無詳盡研究;但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其密切接觸人群的傳染率較高,而「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數不僅未上升,反而在不...

    自國家衛健委1月28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起,無症狀感染者被納入防控管理體系。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縣(區)級疾控機構接到無症狀感染者報告後,24小時內完成個案調查,及時通過傳染病報告系統上報。 無症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集中隔離滿14天且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呈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臨床表現,應及時轉歸為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14天集中隔離。目前,浙江省已開展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的「14+14」天隔離工作(在定點醫院進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解除隔離後,再轉至集中隔離點繼續觀察14天)。 一方面,國內加強對所有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有特殊要求的重點人...

    有人為自己周圍可能存在無症狀感染者而擔心被感染,也有人擔心自己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雖然無症狀感染者不容易被發現、有一定傳染性,但只有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和核酸陽性的無症狀感染者近距離密切接觸,才有可能被感染。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便可預防。 如果密切接觸過感染者,應及時聯繫當地醫療機構,若核酸檢測呈陽性、無任何症狀,需配合疾控人員做好隔離和觀察;至於沒有感染者密切接觸史、沒有症狀的人,則沒必要去檢測。 (俠客島)

  2. 2020年8月17日 · 根據醫師診斷,霍頓罹患腦炎(Encephalitis),可能導致幻覺、癲癇、無法言語、聽力與記憶問題等併發症,若不及早治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沃德說,「我不知道哪一個比較可怕,是她(霍頓)無法呼吸,裝上呼吸器,還是她擺脫了它(疾病)卻出現完全不同的性格。 她的臉部表情改變了,不會算術,她就像是4、5歲一樣」。 由於已經出現數起類似病例,外界擔憂,新冠病毒是否會阻礙發育孩童的腦部成長,造成永久傷害。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JAMA Neurology)上個月發表的研究,大奧蒙德街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分析27個病例發現,4名重症確診孩童出現明顯的新型神經症狀,包括腦部病變、頭痛、肌肉無力、反射減弱。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0年1月29日 · 新冠肺炎的病例,臨床症狀主要是發燒、乏力、乾咳;而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則較少見,大約半數患者在一星期後會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

  5. 2021年9月8日 · 說法認為,被新冠感染後出現的各種身體和精神的症狀超過4周,並且無法通過其他診斷來解釋,就可稱為新冠後遺症。 雖然冠病毒屬於呼吸道病毒,主要攻擊肺部,但目前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感染冠病毒後,很多症狀已蔓延至肺外器官,因此新冠感染並不只引起肺炎。 今年4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修訂版)》顯示,新冠肺炎引起的病理學改變除了涉及肺臟,還涉及脾臟、肺門淋巴結和骨髓、心臟和血管、肝臟和膽囊、腎臟等其他器官。 今年7月,《刺針》對來自56個國家共3762名確診或疑似新冠感染者作出研究,在跟蹤他們7個月後,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康復時間超過35周,平均經歷了55.9個症狀,涉及9.1個器官系統;6個月後,超過50%的康復者出現疲勞和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

  6. 2020年2月10日 · 1. 初期似流感有咳及發燒. 新冠肺炎的病例,常見臨床症狀是發燒(高於攝氏38度)、乏力、咳嗽及呼吸急促等,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狀雖然也有可能出現,但卻較少見。 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患者會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而現時資料顯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介乎1至12.5天(估算的中位數為5至6日),但亦可長達14天。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等37名專家所撰寫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最長潛伏期可達24天,亦不排除有「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新冠肺炎與流感是否相似? 【新冠肺炎】絕對不像流感! 一張圖看懂新冠狀病毒不尋常.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3分鐘看懂20個抗疫須知 症狀、治療及飲食防疫全集.

  7. 2020年7月21日 · 新冠肺炎常見症狀包括發燒、乾咳、有痰、呼吸急促,與流感類似,但醫學期刊《刺針》刊登的一篇研究就指,兩者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肺炎可能會有胸悶、咳嗽時胸骨後方疼痛、走路及講話會喘、身體燥熱、易覺冷等下呼吸道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