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5日 · Sabatier的策略確實奏效了。 在30歲之際,他已經擁有了高達125萬美元(約980萬元)的投資資產。 但會想起過去的種種,Sabatier承認:「這確實有些太極端了⋯⋯ 我為此犧牲了人生中大部分東西 。 「絕大部分在追求FIRE(提前退休)或財務自由的人在追求過程中都採取了更加謹慎的態度,並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Sabatier表示。 「這正是我曾經不明白,或沒有認真思考過的東西—— 我想的只有︰要麼成功,不然就失敗。 但我並沒有完全後悔,只是希望自己當時可以更輕鬆、更平衡一些。 點擊圖片放大. 你要主導自己的財務自由 犧牲非必須. 對於財務自由的另一個 相同誤解 是︰FIRE(提前退休)必須要以巨大的自我犧牲為代價。

  2. 2020年2月26日 · 1. 申請資格. 在2011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11/12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向平均月入低於1萬元的市民,每人的強積金戶口注資6,000元,惟引起公眾強烈反彈。 他其後改為直接向每名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派錢6,000元。 至於2018年的「關愛共享計劃」由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理,讓未有在2018/19年財政預算案中受惠人士,可獲派錢4,000元,而退稅少於4,000元的市民亦可獲發差額。 申請全額4,000元的市民需符合6大條件(見表)。 陳茂波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會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元,約700萬人可受惠,發放金額涉及約710億元。 2. 申請程序.

  3. 2023年5月17日 · 保誠今日發佈由Economist Impact撰寫的報告,有近七成亞洲受訪者稱,對成功的定義於過往數年有所轉變,46%的亞洲受訪者表示,現在最大的願望是與家人共度更多時光家庭和健康成為幸福感的首要因素,當中68%受訪者近年對人生成功的定義有所改變。 許多受訪者 (43%)認為疫情是重新評估優先事項的關鍵因素。 即看調查主要發現: 點擊圖片放大. +2. 錢太多反而唔開心? 平均年薪有呢個數已達「幸福」 懂得使用財富才健康. 家人大於財務、事業甚至個人健康. 五年前,「事業成功」可能是人們的首要願望;而現在,「與家人共度更多時光」,已超越財務、事業甚至個人健康上的願望,成為生活滿意度的決定因素。 在優先事項當中,保持情緒和心理健康的排名亦有所上升, 由五年前排名近底,上升至現時的第二位。

  4. 2023年4月21日 · 三大關鍵:預算、儲蓄和投資. 透過了解 財務概念 的三個基本要素,才能開始做出合適自己的理財方案。 自營交易平台 FunderPro 行政總裁 Gary Mullen 指出,預算、儲蓄和投資是所有年齡段的人都需要學 習的關鍵技能。 最 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制定預算並堅持執行,做出與相關支出和儲蓄的明智決定。 透 過儘早並經常儲蓄,使用對你「有利的」複利,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你的財富。 了解金錢的複式能量. 通過複利賺錢的力量既可以令錢為你工作,亦有機會令自己成為債主的 奴隸 。 要記住複利賺錢不僅要從初始投資中賺取回報,還要從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的利潤再賺取利息。 這種投資亦不只是考慮買股票債券等,而是衡量所花的每一元能在未來否發揮大於一元的價值,能助你真正善用金錢。

  5. 2019年6月24日 ·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與單利息(Simple Interest)不同的是本金會連同利息再滾存,當量度時間愈長,複利息的效果便會比單利息高得多。 譬如年息是5%,現金$100,本利和為: 10年後:單利息是$150,複利息是$163. 50年後:單利息是$350,複利息是$1,147. 100年後:單利息是$600,複利息是$13,150. 時間是成本? 即使你沒有投資,「複息效應」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因為除了通脹會隨時間削弱購買力外,信用卡、按揭、學生貸款等等都會嚴重影響你累積財富(譬如一般信用卡年利率可以高達35%! )。 因此在追求「複式效應」之前,我們應該首先留意複式效應對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複式效應」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 時間是資本?

  6. 2020年6月5日 · 全球最大網絡電視Netflix於1997年由馬克倫道夫(Marc Randolph)和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一同創辦,現已離開Netflix、擔任企業顧問的馬克倫道夫分享當年他父親傳給他的8大成功守則,並表示將傳授給自己孩子。 61歲的倫道夫在Linkedin分享,當年他21歲剛畢業、踏進社會工作時,父親給了一張手寫的清單,紙上寫有8個成功守則,倫道夫將此傳授給他的孩子,又將這張清單「正本」置於浴室的鏡子旁。 馬克倫道夫在Linkedin分享他父親寫給他的「成功要訣」 8個成功守則. 1. 比要求的至少多做10%; 2. 永不對不了解的事情發表意見,注意個人紀律; 3. 始終保持禮貌和細心. 4. 别挑毛病、別抱怨,保持建設性、批判性. 5.

  7. 2023年1月11日 · 其實,馬多夫詐騙手法就是「龐氏騙局」的複製,他創辦的投資證券公司以對冲基金的方式作為投資騙局,以投資基金高回報為誘餌,吸引一眾投資者。 但如此高回報並不是來自正常投資收益,而是通過不斷招募新客戶,用新客戶的投資資金來支付舊客戶的高額回報,製作高回報的假象,從而令債務愈滾愈大。 高回報是吸引投資者入局一大原因。 當時,馬多夫以投資對冲基金作為騙局方式,聲稱其投資回報高達12%-13%,許多投資者被高回報吸引。 在他的騙局維持的20年内,無論市場行情如何,凡是投資於馬多夫計劃的人,每個月都會定時收到高於銀行存款的回報,從而深受投資者信任,也因此令越來越多人入局。 其次,對冲基金的運作模式和馬多夫的身份是令投資者入局的第二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