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5日 · 杜淦堃SC. 由 2020年8月1日起. 現時任期將於 2024年7月31日屆滿. 杜先生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非執行董事。 他是天博大律師事務所資深大律師,專門處理與銀行法、公司法和證券法有關的商業訴訟。 杜先生是高等法院特委法官,並為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 他亦是一名仲裁員以及根據《仲裁條例》第10A部獲委任的諮詢機構成員。 杜先生為證監會稽核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及證監會(香港交易所上市)上訴委員會。 杜先生亦是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主席。 最後更新日期: 2023年6月5日.

  2. 2024年1月22日 · 大律師公會主席資深大律師杜淦堃在法律年2024開幕禮上致辭時稱港府將就第23條立法無疑會引發新一輪爭論立法可能會受到攻擊。 他認為新法例必須清晰準確,諮詢過程必須透明徹底,以駁斥指稱港府對民意充耳不聞的說法。 律師會主席陳澤銘則指,過去一年再有外部勢力企圖透過威脅制裁依法履行職責的法官、檢控人員及政府官員, 藉此進行施壓,這些行爲顯然是對司法、檢察和政府管治誠信的干預, 違背法治的每一個核心價值。 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稱,23條確實對許多人帶來擔憂。 (夏家朗攝) 岑子杰同性婚姻及蔡玉玲案說明法院裁決獨立. 杜淦堃首先總結過去一年中,全球經濟出現顯著不穩定趨勢、持續國際軍事衝突等,值得欣慰的是,香港去年擺脫疫情,並能再與外界重新連線。

  3. www.templechambers.com › zh-HK › member杜淦堃資深大律師

    杜淦堃資深大律師. Eng 简. 專業經驗. Victor is a commercial litigator with substantial experience in wide range of commercial and chancery dispute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equity and trusts, probate, company law, and banking and financial disputes.

  4. 2024年5月13日 · 杜淦堃指大律師公會成立至今75年一直有社會責任包括維護法治在重大的法律議題上以專業的角度發聲從未改變大律師公會自1949年成立至今75載公會主席杜淦堃資深大律師表示由成立初期本港只有16名執業大律師至1972年亦只有58人到了2008年上升至1065人至今年更多達1673人換言之過去16年增加近6成反映年輕人願意投身法律界當中更不乏外國升學的精英公會未來將為年輕大律師提供更多培訓及交流機會亦會再次安排訪京行程。 杜淦堃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公會成立至今75年,除了服務會員,推動行業發展外,公會一直有社會責任,宗旨還包括維護法治,在重大的法律議題上以專業的角度發聲,這點至今從未改變。 本月起一系列慶祝活動.

  5. 2024年5月13日 · 杜淦堃指大律師公會成立至今75 一直有社會責任包括維護法治在重大的法律議題上以專業的角度發聲從未改變。 盧江球攝. 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接受星島訪問杜淦堃表示公會未來將為年青大律師提供更多培訓及交流機會為慶祝大律師公會成立75周年年內將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本月4日率先舉行的仲裁論壇由內地英國及香港三位現任或前任法官就法院與仲裁程序作對談。 他透露,今年10月公會將推出75周年紀念特刊、11月會舉行75周年慶祝晚宴,年內亦會籌備多埸交流會及研討會等,冀加強與全球法律人士之間的交流。 他又指,本港執業大律師人數持續攀升,今年約有1673人,每年都有3至5%的增長,直言「增長是完全沒有停止過!

  6. 2022年1月21日 ·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香港大律師公會執行委員會昨日改選主席兩名副主席及其他執委職位資深大律師杜淦堃接替夏博義Paul Harris出任新一屆主席副主席由資深大律師毛樂禮及陳政龍接任與大灣區業界加強溝通. 杜淦堃昨會見傳媒時表示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大律師公會促進法治和司法公義向公眾解釋法治概念公眾亦希望公會秉持專業一如以往在有需要的時候在法治議題發聲。 公會亦會協助會員拓展業務、提供相關培訓。 現時已有很多會員參加大灣區內地城市執業考試,希望與大灣區業界加強溝通,為會員謀求更多發展。

  7. 2024年5月13日 · 杜淦堃說香港其中一個優勢在於地利不少內地企業與外資糾紛內地企業之間的糾紛都選擇來港處理同時香港與內地簽署民商事司法互助協議透過保存措施在仲裁開始凍結內地財產防止轉移其他司法管轄區並無類似安排內地保存安排數字最近也剛累計超過100宗。 杜補充,香港爭議解決也是香港很重要的業務,不止從事仲裁或爭議解決受惠,更是香港作為亞太區金融中心的重要配套。 當中,他指出不少內地企業由於控股公司在香港,或者涉及中外合資糾紛,雖然相對內地仲裁價格及時間成本較高,他們仍選擇香港司法制度。 他說近年多接觸下,內地律師相信和認同香港司法制度的程度比想像中高。 爭議解決業務 金融中心重要配套. 香港社會時有悲觀情緒,擔心人才外流及競爭力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