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女皇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而拱頂亭座則被刻有佔領香港告諭的石碑所封,宣告香港已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拱頂亭座因為毀壞不堪而被拆卸,而遮打道得以擴闊。

  2. 相距不過數碼之對峙,共區懸五星旗架鎗(槍)屋頂及播音器,清晰可見,鐵絲網內駐守英軍,嚴陣以待。(攝於1967年) 1967年7月8日沙頭角發生了槍戰事件,地點是香港沙頭角香港邊境禁區中英街。當年共區約有三百群眾欲越邊界,在英界包圍沙頭角警崗集會示威擲石及漁炮,警方以催淚彈及木彈驅散 ...

  3. 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戰敗後於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打敗,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割讓交由英國管治。

  4. 摩羅街(Lascar Row)位於香港上環,自1920至30年代起,便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摩羅街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街(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

  5. 颱風溫黛在1962年襲港,造成約180人死亡,當中約127人是在新界沙田及大埔區受吐露港風暴潮襲擊時身亡。另外53人失蹤,溫黛又令72,000人無家可歸;700多艘小艇嚴重受損;500多艘沉沒;24艘遠洋船擱淺;12艘出現碰撞。

  6. 座落於大嶼山大澳、建於1902年的舊警署,這座二級歷史建築見證百年變遷後,最近經活化成文物酒店,但仍然保留三支土炮、探射燈、看守塔及地堡等,極富英殖民地的特色。舊大澳警署位於大澳渡輪碼頭旁的小丘上。

  7. 抵壘政策(Touch Base Policy)是殖民地年代香港政府對來自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的政策。 在抵壘政策推行以前,中國大陸人士可自由進出香港,但隨著大陸到港居留人士日益增加,對香港構成沉重的壓力。 1974年11月,香港政府宣佈實施抵壘政策,中國非法入境者若在偷渡到香港後能抵達市區,並接觸 ...

  1. 相關搜尋

    檢場17歲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