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海嘯警告 (英語: Tsunami Warning )是猛烈 地震 預計產生或已產生 海嘯 ,導致 香港 受顯著 海嘯 (即海嘯高度比正常水位高出0.5公尺以上)影響,並在3小時內抵達香港時,由 香港天文台 發出的警告信號。. 如預料 南海 或 太平洋 發生的強烈地震引發 ...

  2. 當地震發生並可能引發海嘯時,天文台時刻留意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及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CSTAC)發出的有關消息,並密切注意西太平洋、南海和本港境內水位監測站所錄得的水位變化。

  3. 當預料香港受顯著海嘯(即海嘯高度比正常水位高出0.5米以上)影響,而海嘯會在三小時內抵達香港,天文台發出海嘯警告,提醒市民採取預防措施。

  4. 1960年代 美國航空航天局 進行的試驗顯示次聲波的確可能引起胸腔震動、影響呼吸,並讓人產生作嘔、頭疼和咳嗽等現象。 進一步研究發現,特定頻率的聲波還可能引起眼球的震動,從而讓視覺出現扭曲。 由於這些聲波能夠移動小的物體和表面,甚至還可以讓燭光詭異地閃爍不停,所以有時候我們碰上見鬼這一類的事,也有可能是次聲波在作怪。 雖然始終有關於次聲波傷害人體的傳說,但是至今為止在實驗中未能證明 聲壓 在170dB以下的次聲波對聽覺、平衡器官、肺臟或者其它內臟有任何破壞 [2] [3] 。 在185~190dB左右人的耳膜會破裂,這個聲壓相當於半個 標準大氣壓 。 頻率非常低、暴露時間非常長、而振動加速度非常高( 波幅 的 加速度 超過 地球重力加速度 )的次聲波在一定情況下會導致內臟出血。 [4]

  5. 海嘯是一種由地震、火山爆發或海底滑動等引發的巨浪,可能對沿岸地區造成嚴重破壞。香港天文台網站提供了海嘯的成因、特徵、影響和歷史,以及香港海嘯的監測及警告系統,讓市民認識海嘯的危險和應對方法。

  6. 其他人也問了

  7. 臺灣有過海嘯嗎? 臺灣鄰近地區的海嘯紀錄,以西元1076年(宋熙寧9年)10月31日至11月28日間,發生在泉州地區的海嘯事件為最早,《宋史.五行志》曾有敘述:「熙寧九年十月,海陽、潮陽二縣海潮溢,壞廬舍,溺居民。

  8. 台灣東部外海琉球島弧,發生大規模地震時海嘯會影響東海岸;台灣西南部外海一整段叫馬尼拉海溝,大規模地震產生的海嘯對墾丁到台南一帶影響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