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浸會醫院電話 相關

    廣告
  2. 代理多個品牌電話系統、電話錄音系統 安裝及保養,並銷售通訊中心電話軟件

搜尋結果

  1. 香港信会医院成立于1963 年。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资讯 采购 百科 百度首页 登录 注册 进入词条 全站搜索 帮助 首页 秒懂百科 特色百科 知识专题 加入百科 ...

    • 概览
    • 学校历史
    • 办学条件
    • 文化传统
    • 校园环境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公立研究型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简称“浸大”(HKBU),创立于1956年,为香港八所重点公立大学之一,是一所立足国际的研究型博雅大学和文理型综合大学,以人文艺术学科见长,浸大传理学院久负盛名。

    2023年,浸大在CSRankings数据库领域位列世界第7位 ,2013-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排名香港第2位、世界第83位 。2024年THE计算机科学领域排名世界第201-250位 。2020年计算机学科RAE研究成果排名全港首位 。浸大工商管理学院为香港首家获得三重国际顶级认证的商学院,位列世界前1% ,并于2018年入选《金融时报》“亚太区25所顶尖商学院” 。浸大中医药学院在阿尔茨海默症 、帕金森病 和抗癌 领域先后取得多项国际专利,并于2021年获批成立运营香港首家中医医院 。浸大拥有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浸大会计、金融及数学等学科亦位列世界200强。

    浸大师资力量较强,任教的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有52位 。香港首位获得“杨振宁奖”的物理学家来自浸大 。据2018发展规划,浸大将面向全球继续招募一百位顶尖学者,协助其在创意媒体、药物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提升科研教学能力 。

    浸大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京都大学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微软 、英伟达 、华为、腾讯等机构开展广泛合作。

    2021QS世界年轻大学排名第23名 。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第201-300名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第295位 。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301-350位。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1956年创立的香港浸会书院,1972年始改称香港浸会学院,首任校长为林子丰博士,校碑是由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文学家、清华大学韩家鳌教授题写。 大学共设有八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视觉艺术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 。前六个学院共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及30多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截至2019年,大学全职教学人员851人,兼职教学人员865人,学生11,000余名 。持续教育学院则开办副学士、学士及硕士课程,同时亦提供证书/文凭及短期进修课程,每年学生达50,000人次。

    该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外国文学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课程。由1986年开始,该院开办学位课程。1994年11月,立法局通过有关条例,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香港浸会大学自创校以来一直增设多项创新课程,以配合香港社会的发展,著名的包括传理学、中医药学、社会工作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及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等。浸大开办的中国研究、体康管理、欧洲研究、翻译学及人文学等课程,也是香港最先提出的。

    除此之外,“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幼稚园”(位于九龙塘)和“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位于沙田石门)亦是香港浸会大学的附属机构。

    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内地的珠海市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合作办学)简称UIC,成绩合格毕业时,本科学生获颁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学位。

    2007年,香港浸会大学取录了9岁的沈诗钧入读数学系学士及硕士课程,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

    院系设置

    为配合社会需要,浸会大学陆续开设多项全港创新的课程,包括浸会大学中医学双学位课程,毕业同学可获颁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学位及生物医学理学士(荣誉)学位、其它创新的课程包括:浸会大学中国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欧洲研究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翻译学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体育及康乐管理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传理学文学硕士学位课程、浸会大学分析化学理学硕士学位课程等。 持续教育学院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于1975年创立,是大学七所学院之一。学院的宗旨为推动“终身学习”,为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各种专业和学术深造课程,配合发展迅速的社会培训各方面的人才。 持续教育学院一直不遗馀力为社会大众设计各类课程,提供全面的进修阶梯,让社会人士能够更有弹性地安排个人的进修计划和学习进程。除了推出短期课程、证书、文凭,学士和深造课程外,学院并为不同的政府部门及私营机构度身订造培训课程。部份课程已加入政府持续进修基金可获发还款项课程名单内。 学院的兼读课程每年有学生约35,000人,其中4,000人正修读学士或深造课程。除开办香港浸会大学学位课程外,该院自1985年起更与多间海外学府合办多个学位课程。另外,学院每年三个学期均开办超过300项晚间短期课程,部分更可以组合形式获取证书或文凭资格。学习模式方面则灵活多变,集堂课、导修、密集研究及小组研习等,以提高教学效率配合学习的需要。 全日制课程方面,为配合特区政府扩充专上教育学额的目标,大学于2000年成立国际学院提供副学士学位课程。连同副学士基础及学位衔接课程,学院共有全日制学员接近3,000人,为中学毕业生提供另一升学蹊径。此外,为配合幼师培训,学院亦于2000年开办全港第一所大学附属幼稚园,作为幼师实习及研究基地。 该院的授课地点分布港岛、九龙和新界各地,方便学员在就近区域上课,教室设施先进齐备,务使学员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学员人数及课程的类别持续增加,学院在过去几年不断提升及增设教学设施,其中包括位于九龙塘校园、楼高十层的“陈瑞槐夫人胡尹桂女士持续教育大楼”(陈瑞球博士捐助)及九龙塘建新中心占地48,000平方尺的总办事处。而2006年9月,面积达300,000平方尺的香港浸会大学石门(沙田)校园国际学院落成启用,除了提供额外3,000名全日制学额外,亦成为新界区的持续教育重镇,为在职人士提供短期及由证书至深造程度的课程。

    优势学科

    传理、中医药、社会学、计算机等

    教学建设

    大学于1983年开始接受政府资助,一直自强不息,已发展成一所规模完善、文理兼备的研究型学府,并提供工商管理、中医学、传理、计算机、教育及社会工作等专业课程。浸大独特的办学风格及理念,培育全人的使命,皆源于基督教传统。大学锐意提供启发创意及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不断向前迈步,立志成为蜚声国际的世界顶级优秀学府。 为了接受挑战、善用机遇,浸会大学制订了“愿景2020”。此计划为浸会大学未来的发展订立了主要的方向,并落实本校追求卓越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承诺。浸大将充份结合“高质素教与学”、“创新研究”及“社区互连”三大策略发展重点,以达致大学愿景。“愿景2020”发展策略计划建基于过往的成果,并将领导大学更上一层楼,以期对香港及内地作出更大贡献。 香港浸会大学教职员热诚投入工作,加上社会及校友的鼎力支持,大学定会秉持理念,继续壮大,迈向卓越的高峯,成为香港以至邻近地区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首选大学。 学校以英语授课,获政府授权颁发博士、硕士、学士等学位,毕业生取得之学位获内地及国际认可。 浸大教研并重,文理互通,全面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毕业后之工作及升学能力。浸大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本科生及研究生超过10000名。 大学创办起,一直致力于优质教学与研究,广纳贤才、服务社会、探求学术、追求卓越。大学实行英语教学,以配合国际化。 除一般课堂学习外,浸大亦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舍堂教育等项目,在课堂内外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 浸会大学致力提供一个教学设施完善、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除重视同学的专业培训及全人发展外,更培养同学终身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为促进国际间学术文化交流,浸大与约160所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每年约派出100多位同学前往各大学交流学习。内地同学若学习成绩优秀,亦可获选派为交换生。 六十年来 滋兰树蕙 香港浸会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一所由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获政府授权,颁发荣誉博士、博士、研究式硕士及修课式硕士、学士、及副学士学位。 2016年3月5日为香港浸会大学60周年校庆日,浸大会于本年度举行一系列盛大活动进行庆祝 。大学创办起,一直致力于教学与研究,广纳贤才,服务社会,探求学术,陶冶情操,实践全人教育,追求卓越成就。同时大学实行英语授课,以配合国际化的需要。除一般课堂的学习外,浸大亦通过人文素质的训练,让学生有机会全面地接受全人教育。 为达至上述目标,浸大社群及校园着力提供一个优良的学术环境,这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文理互通 教研并重 香港浸会大学文理互通,教研并重。浸大深信,通过学术研究创造知识是大学的重要任务,而教研人员积极地投入学术研究亦能为学生建立良好榜样,培养同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同学对真理知识的渴求。各学院共设有20多个研究中心,创造研究成果,并鼓励教师为政府及工商界提供专业意见和服务,广泛应用科研成果,造福社群。 除研究工作外,研究院同时亦致力于拓展高等学位课程,进一步凝聚了研究生的向心力及对浸大的归属感。 国际合作 文化交流 为促进学术文化交流及迈向国际化,浸会大学积极与海外及内地大学合作。大学设有国际学生办公室、交换生计划、暑期学生交流计划、永隆银行国际商贸研究所和林思齐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交换生计划 浸大已与海内及内地160所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定期举办学生交流计划及研究生互派活动。2003/2004学年,世界各地如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各国知名学府中,共有100多名学生被选派前来浸大就读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本科课程;而浸大派往外国及内地交流学习的学生亦超越100人。 浸大坚信,现今的大学生不但应在他们的专业范畴内具备一定知识,更须具有远大的眼光。跨越文化的交换生计划正好让莘莘学子有机会扩大他们的视野,改善语文能力,并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曾参加交换生计划的同学,都感到这份经验弥足珍贵,对他们将来毕业后的发展及个人成长方面,都有莫大的裨益。 暑期学生交流计划 学生事务处设有环球工作体验计划。过去六年,学生事务处均在暑期派出学生,前往美国、台湾、内地等地的工商业机构参与义务工作。这计划不但有助学生将来的就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及沟通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处事技巧,令学生对未来选择在不同的地域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MBA课程 浸大自1956年成立,一直是本港及亚洲商学教育的先驱。数十年来,工商管理学院的地位不断提升。学院于2010年及2013年分别获得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及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颁授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认可资格,确认学院卓著的学术成就、高度的国际化,以及通过与商界的紧密联系所建立的专业地位。而其【工商管理硕士】及【商业管理理学硕士】课程亦于2012年取得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协会(AMBAs)颁授认证,进一步确立学院作为国际级学府的地位。现时,全球只有少于百分之一的商学院获得此三重认证。 香港浸会大学MBA在职中国班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极其重视为大陆培养高级工商管理英才,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已与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合作,在大陆开展MBA教育。仅在珠江三角地区在读学员就达200余人。2006年起与亚太管理学院合作在长江三角地区招收MBA 学员,以满足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企业家及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学习之急需。 课程机构 全部课程有十八门学科,共三十七学分。其中十四门学科为主修课,四门学科为辅修课。 此十八门学科分九个单元授课。开学典礼和"香港课程"在香港完成。 学制 学制为18个月。 授课模式 在一般情况下,每单元教授两门学科,于周五、六、日上课,为期两周。除开学典礼和"香港企业实地考察及研讨会系列课程"于香港举行外,其余课程均于内地进行。按香港课程之标准,每科课时为二十二小时,而考试将安排于第三周的周末举行。 授课语言 以中文(普通话)辅以英语讲授。 课程认可 香港浸会大学乃香港特区政府全资的大学,学位获香港政府及国际承认。大学的MBA课程自开办以来,颇受企业界欢迎;MBA (香港班)校友多任职港资与外资企业,亦有部分从事中国内地与香港商贸。根据学院进行的MBA毕业生调查,平均百分之四十的同学(全部均为在职经理人员)在学习的两年期间获得企业内部或转职的晋升机会。 证书 学员修毕全部课程,经过考试,并符合本大学学位要求者,可获香港浸会大学颁发与其在香港现有毕业生完全相同的MBA学位证书。 入学资格 1、持有香港浸会大学认可之本科或大专毕业证书; 2、具有两年或以上之有关工作经验; 3、面试 (由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面试) 。 内地录取 香港浸会大学计划在内地招生190人,按申请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英语最低110分,择优录取。 2015年,香港浸会大学内地录取分平均高出一本分数线120分左右,学费每年12万港元左右。 浸大2017年计划招收内地高考生约160名,各省市不预设名额。浸大将继续以高考及面试成绩为评核基础,各学院内综合表现最优秀且英语成绩达120分或以上的学生可获颁发奖学金。全额奖学金每年17万港元,半额奖学金8.5万港元,为期四年。此外,大学亦有各类奖学金项目,以嘉许成绩卓越的学生。 2017年浸会大学将于北京和广州举行面试。面试以英语为主,部分专业如中医学及生物医学、中药学等辅以普通话进行。面试形式包括“个人面谈”或“小组讨论”的形式。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英语能力、个人素质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大学将按申请人的国家统一高考成绩及入学面试表现综合考量、择优录取。

    校训

    “笃信力行”“笃信”:忠实地信仰。 “力行”:努力地实行。

    愿景

    及至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将成为区内全人教育的领袖学府,于学术上表现卓越,力求创新。

    使命

    香港浸会大学在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范畴力臻至善,秉承基督教高等教育的理念,推行全人教育。

    香港浸会大学坐落于九龙塘和观塘。校园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位于窝打老道启用的“善衡校园”、位于联福道的“逸夫校园”及“浸会大学道校园”,以及位于观塘为前皇家空军军官俱乐部的“启德校园”。此外,持续进修学院在新界沙田石门设有“石门校园”。

    善衡校园的名字,是纪念积极推动香港浸会学院成立的商人何善衡。校园于1966年落成启用,并曾于1990年进行局部重建。此部份的校园占地22,000平方米,内有11座主要建筑物,共提供48,000平方米可用空间。1978年5月,位于善衡校园内的“大专会堂”(即现今的“大学会堂”)落成启用,是当时香港的一个主要的艺术表演场地。

    香港浸会大学宣布,将会斥资21亿元于九龙塘联福道原李惠利校舍北部地皮,兴建全新学生宿舍及教学综合大楼。

    为应付正名为大学后的收生增加及未来发展,逸夫校园于1995年落成启用。校园以邵逸夫命名,占地9,000平方米,特色是设有开扬的空间和广场,以及一条贯通整个校园的大道。邻近的“联校运动中心”亦于同期落成,是香港浸会大学联同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兴建和共享。

    1998年,浸会大学道校园落成启用,占地18,000平方米。校园被浸会大学道围绕,内有教学与行政大楼、持续教育大楼、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大楼及学生宿舍等设施。

    学生宿舍

  2.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Hong Kong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是香港浸信会联会属下的神学院,院址位于 西贡北 西澳。 中文名.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 外文名. Hong Kong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现任领导. 曹伟彤(院长) 地 址. 香港西贡北西澳. 目录. 1 学院简介. 2 学院课程. 3 学院设施. 学院简介. 播报. 编辑.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的前身,是由 基督教 两广浸信会联会在 广州 创办的“两广浸信会联会神道学校”。

  3. 吕爱平,1963年7月3日出生于江西都昌,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 (研究及拓展),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岑尧宽岑碧泉纪念癌症炎症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浸会大学整合生物信息医学和转化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 ...

  4.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北师港大(UIC)”,坐落于 广东省 珠海市 ,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国内地与香港教育界合作办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3] [15 ...

  5. 香港浸会大学校徽 [1] 大學標誌在浸會大學獲正名後開始使用。. 校名的英文縮寫 "BU" 與書本圖案結合,形成與漢字「迎」及「進」相似的圖案,意味中西文化的融合。. [1] 香港浸会大学现有的校徽沿用旧校徽的设计,演变为今天更具时代感的模样。. 「书本」 ...

  6. 中国香港境内中学. 浸信会吕明才中学为香港浸信会联会中等教育部辖下一所 基督教 ,政府资助男女文法 中学 。. 蒙吕明才基金会捐助创校经费得以有成,故命名浸信会吕明才中学,以彰盛德。. 宗旨是为年青人提供基督化全人教育,让莘莘学子在德、智、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